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绿色包装现状及对策研究
绿色包装现状及对策研究1引言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产出收益1。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包装产品,不难发现其具有使用量大、消耗原料多、产品生命周期短等特点,尤其对塑料包装产品来说,回收非常困难;再看包装产业,包装产业一方面为其他产业服务,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当前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们一方面,要促动包装产业本身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要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提升我国包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绿色包装是一种新的包装理念,体现在包装产品不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并能实现循环利用,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包装改变了原来“发展——包装——消费”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能够抑制包装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促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互动,符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理念,是包装产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绿色包装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极大注重,并已成为发展的热点。特别是对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环境问题相当严重的我国来说,更具有特别重要意义。2绿色包装概述2.1绿色包装的内涵绿色包装是指遵循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包装。欧美国家提出绿色包装的概念,其主要内容包括包装材料的安全卫生、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关系人类生存与生活的切身问题。也能够说绿色包装包含包装制品从材料生产、产品设计和生产到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2.2绿色包装的特征产品包装的目的在于保护商品、方便商品的储存运输和促销,作为绿色包装,无疑首先也要具备以上三个属性。其次,绿色包装还理应具备如下三个特征,即: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安全卫生是指使用的包装材料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当然,不同的商品对包装材料的安全卫生水准的要求不尽相同,对于食品、药品之类的商品来说,安全卫生标准往往要求很高。环境保护是指包装材料在“原料获取—生产加工—使用—废弃物的处理”的全过程中,都不会危害环境。节约资源指节约物资与能源。同时具备以上三个特征的包装就是绿色包装,否则不能称之为绿色包装。2.3绿色包装的识别我们能够应用“生命周期分析”的方法判断一种包装是否为绿色包装。所谓“生命周期分析”,是指包装材料从原料获取,到生产加工、使用,再到废弃物的处理的整个过程实行全面系统分析。如果在这整个过程中都符合绿色包装的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要求,就能够称之为绿色包装。否则就不是绿色包装2。绿色包装要求我们在生产、流通、消费和废弃物资源再生的全流程,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走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路子。绿色包装产业主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传统包装产业实行改进提升,走出一条与环境共生型的新的发展之路,它注重与环境和谐相处,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包装产业发展理念,实现了废旧包装物资的回收再利用。3我国绿色包装产业的发体现状当前,即使我国包装工业发展在持续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但是,包装产业资源能源利用率还比较低,据统计,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这与当前我国大力提倡的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包装工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不但消耗大力的资源、能源,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据了解,我国当前包装废弃物已占城市生活垃圾的1/3左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包装废弃物还在快速递增。特别是那些由发泡塑料等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废弃物形成的“白色污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3。具体来说,我国绿色包装产业发展存有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1)人们对绿色包装的理解存有偏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生产者角度看,过度包装的问题比较突出。例如,多年来屡禁不止的月饼、高档烟、酒和营养品等商品的过度包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于制造商和销售商基于谋取暴利而采取的商业手段;另一方面,也在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不成熟、不健康造成的。据统计,当前我国50%以上的商品都存有过度包装问题。以北京为例,每年产生的500多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物约有150万吨,其中有100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因过度包装造成的垃圾处理费每年就高达3亿多元。其次,从消费者角度看,人们对绿色包装的消费需求不足。绿色包装作为绿色产品,与普通产品相比,一般来说,因为技术含量较高、研发成本较大,所以售价相对会高一些,普通消费者在选择时基于价格的原因往往不会购买。据相关数据统计,当前,我国绿色餐具年产量大约为60亿只,其中有80%的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仅有20%的产品在我国国内销售,而在快餐业,绿色包装产品因为价格原因推广难度更大4。这就会直接制约了绿色包装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从而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最后是人们的绿色包装概念还比较模糊。把绿色包装材料等同于降解材料,而不管生产过程是否产生污染和浪费,以及是否可再生利用。例如,在对包装材料的选择上,有人提出“以纸代塑”。众所周知,纸、塑料、金属和玻璃等包装材料各有其优点,塑料作为一种包装材料对包装工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它有防水、防潮、容易加工、耐用且成本低等优点,以前被广泛使用,但是,塑料也具有一些致命的缺点,比如说,因为其不可分解性而导致的“白色污染”。即使如此,只要做好回收降解工作,塑料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包装材料。纸制包装虽然能够降解,但一方面,因为我国森林匮乏,导致造纸原料缺乏;另一方面,造纸污染严重,如果完全以纸代塑,可能导致污染更严重。所以,判断一种包装是否为绿色包装,必须分析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而不能局限于某一个环节。(2)我国绿色包装产业发展空间有待提升。相对来说,我国出口型企业涉及绿色包装的时间较早,对绿色包装的理解也较为深入,而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包装企业则涉足较晚,对绿色包装有待进一步提升。就地区来说,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绿色包装发展迅速,中西部则未得到充足重视,发展缓慢。总的来看,我国包装产品的使用和回收及处理系统还不完善,很多国外禁用或限用的包装材料仍在我国包装行业中大量使用,由此造成的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我国必须重视绿色包装产业,进一步提升绿色包装发展空间。(3)我国绿色包装前期投入有待增强。绿色包装因为需要采用先进技术等因素,实施绿色包装其前期需要增大成本投入,所以其生产成本可能比一般包装要高,短期内与传统包装相比无明显优势,所以,很多企业不愿增大前期投入,以至于绿色包装发展缓慢。所以,我国应该增大政府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以促使企业实施绿色包装。另外,我国在绿色包装方面的人才方面的缺乏也制约着绿色包装的发展,在包装技术及管理上与发达国家还有差别,所以我国也需要加快人才方面的前期投入。(4)对包装回收的政策法规有待完善。我国对包装废弃物的回收方面虽然在“清洁生产促动法”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有规定,但相关的“办法”和措施没有配套,责任不清,奖罚不明,回收利用率较低。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包装回收利用网络系统。对于包装回收的政策法规方面,我国可借鉴国外经验,德国、瑞典、法国、日本都重视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对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的法规比较完善、严明,相对应的措施也得当、有力,包装废弃物回收效率高,不但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资源,而且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4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包装产业发展对策分析包装产业既包括包装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设计、制造,也包括包装印刷,包装机械及设备制造等多个生产领域,包装制品几乎参与到各个行业以及货物流通的每一个环节。对使用后的包装产品实行妥善处置、合理回收和利用是包装工业无法回避的责任。包装产业的健康发展是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了推广绿色包装产品,从而做大做强绿色包装产业,需要企业、政府与行业协会以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面将分别从每个层面实行阐述。4.1企业方面4.1.1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被广泛认为是继工业革命后改变世界经济的又一次革命浪潮5。作为包装产业的微观主体,包装企业应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尽量减少包装造成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力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把低碳经济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产出”核心理念作为企业的发展理念。4.1.2大力培养和引进绿色包装人才包装企业要充分发挥校企结合的平台作用,大力培养或引进绿色包装方面的技术、管理,以克服我国包装产业高级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我国包装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拥有一大批掌握高端技术的人才,通过他们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努力改善包装产品的质量,使我国包装产业逐步摆脱“科技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的弊端,实现包装产业由传统包装向绿色包装的转型升级。4.1.3合理选择包装材料合理选择包装材料是包装企业实施绿色包装的关键,也是绿色包装产业发展的最大难点。作为包装企业,在选择绿色包装材料时应以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立足我国国情,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原则,同时又能实现资源的可循环及再生利用。包装材料的选择理应遵循“3R1D”原则,即:(1)减量化(reduce)。是指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既能实现包装保护、方便、促销等基本功能,又符合适度包装的要求,降低包装成本,节约包装材料消耗,减少包装废弃物的产生,国外将包装减量化列为发展无害包装的首选措施。(2)回收再用、再循环(reuse、recycle)。包装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再循环是包装材料适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环节,也是保护环境,促动包装材料合理使用的一种有效方法。(3)可降解(degradable)。是指包装材料使用后在自然环境中能够自行降解消失,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当前,在包装材料中,可降解塑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此外,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主要包括天然植物纤维,如蔗渣、棉秆、谷壳、稻草等。因为这些包装材料不但来源丰富、可再生利用,而且具有无毒、无臭、通气性能好、使用后能够自然降解等优点,是理想的绿色包装材料6。综上所述,包装企业在选择包装材料时,要遵循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充分考虑包装产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不对环境造成破坏为原则。在后续包装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废弃物的处理等环节中要实行全面的绿色评价,对不利于环保的环节要实行改进。此外,我们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大力发展成本低廉的绿色包装产品。如以纸、竹、玻璃、麻等为原料的包装产品。在塑料包装方面,要改进技术,研发成本低、可降解的塑料包装材料。4.2政府方面发展绿色包装单靠包装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各级政府和包装行业协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出台一系列有利于绿色包装产业发展的法规与制度。具体包括如下几点:(1)政府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比如从资金、政策上对环保水准高的绿色包装企业予以奖励和扶持,在项目的审批、市场的准入、税收以及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如通过减免绿色包装产品税收、设立专项基金、增大财政投入等措施支持绿色包装企业的发展;此外,要鼓励传统包装企业实行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改善管理方式,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2)政府要制定有效的约束制度。例如,通过环境保护法以及排污收费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包装企业的行为,重点注重包装过程的污染源,采取有效惩罚措施,控制包装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并责令相关部门对污染环境的包装企业实行整改;(3)把是否采用绿色包装作为企业绿色产品认证的重要依据。为促动产品销售和提升产品知名度,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行绿色产品认证,如果把其产品包装是否为绿色包装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考核,将会促使这些企业竞相使用绿色包装材料,从而促动绿色包装产业繁荣。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绿色包装是包装产业发展的方向。即使在我国刚刚兴起,基于成本较高的原因,绿色包装产品尚未大规模生产并形成品牌效应。但是,作为政府部门,理应看到绿色包装产业发展的大好前景,抢抓机遇,合理配置资源,为实现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4.3消费者方面包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说人们每天都要与包装
本文标题:绿色包装现状及对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294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