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一笔记.
1高一化学必修1笔记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称量(或量取)方法⑴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0.1克。②称量前先调零;称量时,左物右码③被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④★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NaOH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⑵量筒的使用方法①量取已知体积的溶液时,应选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如,量取80ml稀硫酸溶液,选用100ml的量筒。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水平相切。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2、实验室一般事故的处理方法意外事故处理方法★金属Na,K起火用沙子盖灭,不能用水、CO2灭火器,不能用CCl4灭火器浓碱沾到皮肤上大量水冲,再涂硼酸★浓H2SO4沾到皮肤上用干布擦,再用大量水冲,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温度计水银球不慎碰破为防止汞蒸气中毒,应用S粉覆盖3、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其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如:浓H2SO4、NaOH(酸碱)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直接加热:试管坩埚蒸发皿加石棉网:烧杯烧瓶锥形瓶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分离的方法:①过滤:②蒸发:③蒸馏;④分液;⑤萃取⑴过滤:将不溶于某溶液的固体和液体组成的混合物分离的操作。注意事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纸边低于漏斗边;液面低于滤纸边三靠:杯靠棒;棒靠纸;颈靠壁⑵蒸发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注意事项:①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杯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②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防止形成的晶体飞溅。(3)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2(4)注意事项: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⑷萃取、分液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注意事项:①用前查漏;②加入萃取剂后先倒转用力震荡,再静置;③“上上,下下”原则倒出两层液体,即: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萃取剂选取原则:①与原溶剂互不相容②溶解能力大于原溶剂;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③不与被萃取物质反应2、粗盐的提纯:(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2)步骤:1.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克粗盐(精确到0.1克).用量筒量取10毫升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取一匙粗盐加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用玻璃棒搅拌,并观察发生的现象(玻璃棒的搅拌对粗盐的溶解起什么作用?搅拌,加速溶解).接着再加入粗盐,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溶液是否浑浊.2.过滤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慢慢倾倒液体,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找出原因后,要重新操作.3.蒸发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晶体析出时,防止固体飞溅).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4.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比较提纯前后食盐的状态并计算精盐的产率.5.粗盐中含有Mg2+、Ca2+、SO42-除渣加试剂顺序1.BaCl2→NaOH→Na2CO3过滤→HCl2.BaCl2→Na2CO3→NaOH过滤→HCl3.NaOH→BaCl2→Na2CO3过滤→HCl★加试剂顺序关键:(ⅰ)Na2CO3在BaCl2之后;(ⅱ)盐酸放最后。三、离子的检验:检验离子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和离子方程式Cl-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Ag++Cl-=AgCl↓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且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Ba2++SO42-=BaSO4↓CO32-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3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2、五个新的化学符号:概念、符号定义注意事项物质的量:n衡量一定数目粒子集体的物理量①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只能用来衡量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电子、质子、中子等。②用物质的量表示微粒时,要指明粒子的种类。阿伏加德罗常数:NA1mol任何物质所含粒子数。NA有单位:mol-1或/mol,读作每摩尔,NA≈6.02×1023mol-1。摩尔质量:M单位物质的量物质所具有的质量①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与其相对原子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②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不随其物质的量变化而变气体摩尔体积:Vm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具有的体积①影响气体摩尔体积因素有温度和压强。②在标准状况下(0℃,101KPa)1mol任何气体所占体积约为22.4L即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物质的量浓度:C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某溶质B物质的量。①公式中的V必须是溶液的体积;将1L水溶解溶质或者气体,溶液体积肯定不是1L。②某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随所取溶液体积多少而变3、各个量之间的关系:4、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1)定律:同T、P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会有相同数目的粒子。(2)推论:(依据:PV=nRT,n=m/M,ρ=m/V)①同T、P下,V1/V2=n1/n2=N1/N2②同T、P下,ρ1/ρ2=M1/M2③同T、V下,P1/P2=n1/n2④同T、P、V下,m1/m2=M1/M2⑤同T、P、m下,V1/V2=M2/M15、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求稀释或浓缩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对同一溶液的稀释或浓缩都存在着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或溶质的质量相等这一关系。即:C1V1=C2V2或V1ρ1ω1%=V2ρ2ω2%式中C为物质的量浓度,V为体积,ρ为溶液密度。ω为质量分数。求混合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1V1+C2V2=C总V总即:混合前后溶质物质的量或质量不变。质量分数W与物质的量浓度C的关系:C=1000ρW/M(其中ρ单位为g/cm3)W=S/(100+S)C=[1000ρS/(100+S)]/M7、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配制使用的仪器:托盘天平(固体溶质)、量筒(液体溶质)、容量瓶(强调:在具体实验时,应写规格,否则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配制的步骤:①计算溶质的量(若为固体溶质计算所需质量,若为溶液计算所需溶液的体积)②称取(或量取)③溶解(静置冷却)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⑦摇匀。(如果仪器中有试剂瓶,就要加一个步骤-----装瓶)。以配制500ml,0.1mol/l碳酸钠溶液为例。ANnNmnM22.4/VnLmol标况4①步骤:第一步:计算:所需碳酸钠的质量=0.5*0.1*106=5.3克。第二步:称量:在天平上称量5.3克碳酸钠固体,并将它倒入小烧杯中。第三步:溶解:在盛有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第四步:移液: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容量瓶中。第五步:洗涤: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倒入容量瓶中。第六步:定容:倒水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到与凹液面平直。第七步: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第八步:装瓶、贴签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这个操作叫做定容。(6)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积是固定的,没有任意体积规格的容量瓶。(7)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容量瓶受热易炸裂,同时溶液温度过高会使容量瓶膨胀影响溶液配制的精确度。(8)用胶头滴管定容后再振荡,出现液面底于刻度线时不要再加水,这是因为振荡时有少量溶液粘在瓶颈上还没完全回流,故液面暂时低于刻度线,若此时又加水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9)如果加水定容时超出了刻度线,不能将超出部分再吸走,须应重新配制。(10)如果摇匀时不小心洒出几滴,不能再加水至刻度,必须重新配制,这是因为所洒出的几滴溶液中含有溶质,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11)溶质溶解后转移至容量瓶时,必须用少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一并倒入容量瓶,这是因为烧杯及玻璃棒会粘有少量溶质,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把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3)误差分析:可能仪器误差的操作过程分析对溶液浓度的影响mV称量NaOH时间过长或用纸片称取减小——偏低移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的水不变不变不变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少量流出减小——偏低未洗涤烧杯、玻璃棒或未将洗液转移至容量瓶减小——偏低未冷却至室温就移液——减小偏高定容时,水加多后用滴管吸出减小——偏低定容摇匀时液面下降再加水——增大偏低定容时俯视读数——减小偏高定容时仰视读数——增大偏低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1、方法:①交叉分类法(从不同标准对同一物质进行分类,弥补单一分类法的不足)②树状分类法(对物质进行再分类)二、物质的分类2、氧化物的分类:(1)①金属氧化物②非金属氧化物(2)①酸性氧化物:只能与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绝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②碱性氧化物:只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全部为金属氧化物,绝部分金属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③两性氧化物:即可与酸发生反应也可与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2O32、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5(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粒子直径<1nm1~100nm>100nm外观均一,透明,稳定均一,透明,介稳体系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实例食盐水Fe(OH)3胶体泥浆水3、胶体:(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3、胶体(1)性质:①介稳性(原因:胶体所带粒子电荷相同,胶体做布朗运动)②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胶体微粒直径大小恰当,当光照射胶粒上时,胶粒将光从各个方面全部反射,胶粒即成一小光源(这一现象叫光的散射),故可明显地看到由无数小光源形成的光亮“通路”。当光照在比较大或小的颗粒或微粒上则无此现象,只发生反射或将光全部吸收的现象,而以溶液和浊液无丁达尔现象,所以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③电泳: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④聚沉:胶体的微粒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集的现象叫做聚沉,使胶体聚沉、其原理就是:①中和胶粒的电荷、②加快其胶粒的热运动以增加胶粒的结合机会,使胶粒聚集而沉淀下来。1.加入电解质。2.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也可以起到和加入电解质同样的作用,使胶体聚沉。3.加热胶体,能量升高,胶粒运动加剧,它们之间碰撞机会增多,而使胶核对离子的吸附作用减弱,即减弱胶体的稳定因素,导致胶体凝聚。⑤吸附性:净水(2)胶
本文标题: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一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01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