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淮安市未来发展SWOT分析
淮安市未来20年发展SWOT分析一、淮安概况与经济发展现状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江苏省省辖市,淮安位于苏北平原中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度,降水量940毫米,日照时数2130-2430小时。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肥沃,水网密布,拥有耕地40万公顷、丘陵山地3.7万公顷,水域4万公顷。地下蕴藏多种非金属矿藏,已探明岩盐、芒销、凹土储量分别达26万吨、1亿吨和0.65亿吨。改革开放以来,淮安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新兴的工业基地、全国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重要水陆交通枢纽、江淮平原重要商埠和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地理位置优越,发展环境优良、投资政策优惠,是投资者施展才华的舞台、成就事业的沃土、温馨生活的家园。近年淮安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淮安南面紧邻中国新兴的,飞速发展中的,在祖国国土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极具发展前景的长江经济带。并且与中国最大的,经济社会最为发达、发展最具活力、也最具发展前景的长江三角洲经济核心区近在咫尺;东面紧邻沿海地区,本身处于江苏沿海经济区域当中,是中国最大经济带——沿海经济带几个经济洼地中的一员;而北面接壤的则是中国除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以外第三条具有全国意义,在国土开发当中具有至关作用的大陆桥经济带。同时淮安也处于中国五大河流当中唯一没有深度开发的淮河流域,是淮河沿岸最大城市、最大工商业中心。二、优势分析(S-Superiority)2.1区位交通方面淮安具有明显优势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淮安,曾是南船北马交汇之地,清乾隆年间盛极一时,与运河沿线的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四大都市”,并享有“壮丽东南第一州”之誉。淮安地处苏北腹地,北接连云港,东北接盐城市,偏南接扬州市,南邻安徽省,西连宿迁市。总面积10072平方公里,总人口524.06万,现辖4县4区。淮安是迅速崛起的交通枢纽城市。境内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已经建成和即将建成的京沪、宁宿徐、淮盐、宿淮、宁淮等五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新长铁路纵贯全境,水运河道纵横交错,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水陆并举的交通网络,凸显了淮安在江苏乃至全国的交通枢纽地位。淮安市位于“日出斗金”的洪泽湖东畔,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和年轻的京沪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璀璨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这里共辉。市境跨古淮河两岸,相传大禹曾至境内治水,“使淮水永安”,市名即淮水安澜之意。正象那悠悠的淮水,淮安的历史源远流长。2.2淮安的工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十五”以来,依托投入,围绕创新,家乡的企业已具备了一定竞争能力。从机制上看,通过改革、改组,全市国有企业的竞争实力明显增强,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批国有企业彻底转机建制,股本结构得到优化,职工身份和国有股逐步置换,解决了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激活企业的发展动力。从装备水平看,“九五”以来,全市技改投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在主导行业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烟草工业的制丝线和卷接包设备,冶金工业的70吨超高功率和电炉—连铸—连轧生产线,化学工业的年产150万套子午胎生产线,纺织工业的松式染整线、气流纺喷气纺、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等设备,机械工业的加工中心和数控设备等。从创新能力看,“九五”期间,全市共开发新产品1200项,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2003年,全市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4户,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达410项,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2%。淮阴卷烟厂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华能淮阴电厂的企业资源(ERP)等计算机管理系统都已成为同行业的示范工程;淮钢集团从国外引进的热风炉技术、清江石化公司的催化加氢技术、井神盐化的热法脱硝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运用,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东方清棉公司引进的新型气流纺设备、清江电机数控机床等新设备的运用,加快了企业的产品升级。三、劣势分析(w-weakness)3.1经济劣势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是:经济总量不够大、运行质量不够高,地方财力不足,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部分企业职工和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城市综合环境质量下降3.2城市经济发展不够理想,造成吸引辐射力差,未发挥中心城市的职能综合淮安的经济发展状况,淮安在江苏城市中地位较为落后。众所周知: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工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但是,淮安市的工业企业目前不理想,规模工业企业缺乏新的突破,小型企业经营不够灵活,产品挑战性差,特点不突出,无法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较,这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缺乏新的理念及措施所形成的局面,也是政府对企业扶持不力的结果。对外经济贸易方面,淮安尚存在许多不足,目前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具有吸引力的出口创汇项目,因此这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差距。淮安在城市辐射能力、产业成长性、城市服务功能、城市管理水平、城市面貌和功能、政府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3.3城市建设盲目性大,造成对历史与环境的破坏,使城市特色风貌逐步消失淮安近几年来建设项目层出不穷,虽然也有一些较好的建设及举措,但是在建设上大多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传统的保护。四、机会(opportunity)4.1淮安的投资优势近年来,随着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深入,工业园区建设发展迅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园区载体功能,园区的集聚效应日益显现。至2003年底,全市8个县(区)工业园区规划面积合计110.5平方公里,已开发41.4平方公里,累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3.4亿元,累计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竣工和在建工业项目550个,固定资产到位资金37.7亿元。各县(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市外客商投资工业园区,取得了显著成效。落户园区竣工和在建的550个工业项目中,490个是市外客商来淮投资的。2003年各地新增进园区项目合计368个,占进园项目总数的66.9%。目前,举全市之力扩大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实现跨越发展。我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广泛发动,强势推进,着力营造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使招商引资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通过积极探索,创新方法,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从而使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有了新的飞跃,加快了市外生产要素向淮安集聚。招商引资总量规模明显扩大。2003年,全市新签约规模以上项目882个,固定资产合同引资额115亿元,到位资金55.8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1.5倍、1.8倍、2倍;协议注册外资1.38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0%和110%。大项目呈现倍增态势。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35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亿元以上项目13个,分别比上年增长1倍、2.6倍和13倍。招商引资项目平均单体规模达到1300万元,比上年增长37%。坚持科学发展,实施科技四大工程。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家乡始终坚持环保标准,强化能源节约利用,全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能够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在我市出现,积极组织节能型企业,节水型企业、清洁生产型企业创建活动。通过大力实施“人才、挂靠、创办、开发”科技四大工程,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进步的意识,增强了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的内在积极性,推动了企业在引进技术和新品开发方面的投入,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我们每年引进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若干,共挂靠高校、院所274家,新建企业研发机构62家,创办了20家省、市级技术中心。全市目前已拥有博士后工作站(分站)1个,博士后技术中心2个,省级以上技术开发中心5个。4.2挖掘淮安潜力,增添发展后劲。淮安市的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发展的准备阶段的积累,正进入工业化发展的起步期,淮安工业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主要有工业用原料、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淮安为传统农业大市,丰富的农产品为食品加工及制造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淮安地下蕴藏丰富的岩盐、芒硝、凹凸棒土及石油、天然气等非金属资源,其中可开采的岩盐储量达到1300亿吨,芒硝储量达到1.7亿吨,为淮安的化学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4.3未来发展规划淮安市未来发展规划,定位为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北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区域商贸中心、制造业基地和重要节点城市。人口方面:主城区人口120万.高教园区30万,新城区90万,开发区60万,市区人口总计将达到300万人,城市化率达到80%,建成特大型城市,总量争取进入江苏省第五六位。交通方面:近期开工建设淮扬镇铁路、连盐淮铁路、宿淮铁路,并对现有的新长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中期规划建设宁淮城际铁路,进行沪徐铁路(淮安段)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在中期规划中还包括建设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城市快速通道以及轨道交通。高等教育方面:对现有高校资源进行优化配制,筹划组建综合性淮安大学。县域规划方面:涟水县规划城区人口40万人,城镇化80%,建成中等城市;洪泽县规划城区人口25万人;金湖县、盱眙县作为南京都市圈成员,其规划单独设立,两县规划应符合南京都市圈的总体规划。5、面临的挑战(t-threat)5.1缺少龙头企业,经济发展水平与先进城市相比较为落后淮安各项指标都不突出,说明淮安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先进城市相比依旧落后。淮安缺少在国内国际范围内影响较大的龙头企业及产品品牌,使淮安在与同级城市的竞争中处于弱势,这将极大影响淮安未来的经济发展。5.2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中国已于2001年卫12月11日正式加入了WTO,各行业各地区的政策法规也将在较短的时间内与其接轨,而淮安外向型经济发展却非常滞后,这体现出淮安市区的外向型经济和对外联系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六、基于SWOT分析的淮安市城市发展目标及发展战略通过以上的SWOT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淮安在目前的发展中,存在着许多可利用优势和潜力,也存在许多的劣势和威胁。我们应充分分析研究目前的形势,抓住可利用的优势和机遇,挖掘潜力,改善劣势条件,抓住时机迎接挑战,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发挥比较优势,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塑造城市特色。因此,在不远的未来,淮安应规划发展成为连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东部沿海的中心城市华北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中心。6.1淮安市城市发展目标为:具有高质量生态环境、高标准投资环境、高水平管理体制、高档次生活环境的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综合性中心城市。6.2城市发展战略6.2.1树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兼顾外向型经济发展;6.2.2完善城市功能结构,优化城市空间资源,整合土地,避免盲目性建设,引导城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6.2.3疏解老城区功能、人口及交通压力,改善老城区环境及交通状况,提升城市综合环境质量;6.2.4加强区域交通联系,协调片区间交通组织,发挥中心城市职能,提高城市综合服务水平;6.2.5在加强对历史文化保护建设、恢复古城特色风貌的同时,发展旅游带动三产发展,开创现代化外向型新淮安的城市形象;6.2.6重视科学、重视人才,打破僵化的政策束缚。七、结语进入新时期,淮安市政府对于城市规划工作更加重视,新一届领导也更加趋于年轻化,专业化,给城市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更加专业化的领导必将给城市建设带来了新的理念与新的契机,将为济南的城市建设带来新的腾飞。淮安,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正处在新的、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更加务实求进,将给济南带来大的转机;而如果只是浮于表面的形象工程,而忽略实质性的进展,将使城市失去大好发展的良机。淮安市应大力提高政府办事功效,优化投资环境,使淮安在经济建设上取得更好成绩;加之配备有知识、高素质的领导人,采取措施控制好生态环境,济南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参考文献:仇保兴面对全球化的我国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2003(12)张庭伟新自由主义城市经营城市管制城市竞争力《城市规划》,2004(5)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一2010年
本文标题:淮安市未来发展SWOT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03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