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七年级(下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1、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员,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不包括()A.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B.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C.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D.使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胀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A.促进了经济交流B.抵御了匈奴进攻C.巩固了封建统治D.结束了分裂局面3、下列各项对隋朝的评价,准确的有()①是一个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朝代②是一个结束分裂、统一中国的王朝③封建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局面④暴政导致其灭亡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4、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B.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5、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歌谣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筒车曲辕犁推广,人口耕地齐增加B.中外交往很频繁,色彩绚丽唐三彩C.洛阳国际大都会,朝贡藩国七十多D.公私学校齐设立,藏书著述很丰盛6、李白、杜甫的诗歌在内容和风格上具有不同的特色,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A.阶级出身不同B.生活背景不同C.思想性格不同D.艺术追求不同7、唐朝一乐舞再现了唐太宗早年以秦王身份率众杀敌的情景,它出自哪部作品()A.《霓裳羽衣曲》B.《龟兹乐》C.《秦王破阵乐》D.《突厥乐》8、唐太宗和武则天在西域分别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大致管辖今天的()A.西藏地区B.新疆地区C.云南地区D.东北地区9、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A.重农抑商B.重文轻武C.议和政策D.杯酒释兵权10、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下面图片体现的主题是()A.清朝的建筑风格B.唐代的对外交往C.明朝的建筑成就D.明朝的对外交往11、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①辽—契丹族②西夏—元昊③阿骨打—党项族④北宋—赵匡胤⑤金—阿保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12、“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以后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13、金朝统治末年,内外交困,统治阶级内部血腥的权力斗争,腐蚀着政权的大厦,外部面对着强劲的____旋风,它的灭亡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______”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A.契丹B.女真C.匈奴D.蒙古14、“辽阔的大漠草原上,有一匹铁骑在奔跑,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威震环宇撼九霄。”下列关于成吉思汗的说法有误的是()A.建立了元朝B.建立了蒙古汗国C.“他”就是铁木真D.统一了蒙古各部15、“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元朝时,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亦简称为大雁塔招提寺“省”。据此推测,行省的设置()A.破解了藩镇割据的难题B.体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变化C.不利于地区间的交流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6、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发展取得一定成就。下列关于这一时期农业方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湖区的圩田、山区的梯田面积不断扩大B.原产越南的占城稻,在这一时期引进并得到推广C.玉米和棉花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D.少数民族学习先进的农耕技术,边疆地区农业得到发展17、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写道:“城市如此美丽,布置如此巧妙,我们竟不能用语言描述它了。”这里说的“城市”是()A.长安B.洛阳C.临安D.元大都18、《金史》中有“其声如雷……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又飞火枪……”的战争场景描绘,下列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A.战争场面激烈B.火药已应用于军事战争C.火药的使用改变了战争结局D.火药威力巨大19、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万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瓦舍”的出现D.造纸术的重大改进20、它奠定了中国戏曲由诗歌、音乐、舞蹈结合的艺术特色,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它”是()A.昆曲B.元散曲C.元杂剧D.京剧21、《稗史汇编》(明)中写道:“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京官”上述表现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厂卫特务机关的存在B.农民起义的频发C.军机处的设立D.少数民族的侵扰22、明太祖实行了一系列加强君权的措施,下列的描述中,不符合其措施的一项是()A.废行省,设承宣布政使司B.废中书,权分六部C.废丞相,加强君权D.废宰相,设军机23、见右图的图示,这两种变化是哪一人物所为()A.努尔哈赤B.皇太极C.康熙D.雍正24、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内容有()①继续采用八股取士制度②设军机处,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③大兴文字狱④收缴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5、中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A.金、元B.辽、清C.元、清D.辽、元26、“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故事是()A.戚继光抗倭B.郑成功收复台湾C.岳飞抗金D.文天祥抗元27、“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是下列哪个时期的流行语()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28、下列图片选自同一部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部著作的作者()A.徐光启B.宋应星C.李时珍D沈括29、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仅留一地与外国通商,该地是()A.广州B.上海C.南京D.武汉30、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隋朝修建大运河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B明朝修筑皇宫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结晶C明朝修筑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满洲清朝后金变女真变二、学以致用(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7分,32题12分,33题11分,共40分)31、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1)根据材料一,请看图归纳关于唐朝对外交往的两点信息?(2分)列举两个唐朝对外交往的具体事例。(2分)材料二:宋元时期是我国海外贸易发展的鼎盛阶段,南宋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在北宋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正如学者葛金芳在《南宋手工业史》一书中所说:“在宋室南渡、D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的版图定都临安之后,南宋朝廷依赖外贸、面向海洋的发展倾向表现得更为强烈。”(2)根据材料二分析“南宋朝廷依赖外贸、面向海洋”的原因。(4分)材料三:“郑和是中国第一位航海英雄。他下西洋,跟公元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柏杨先生(3)材料三中所说他“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他最远到达的“天地”是哪里?(2分)材料四: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中国历史十五讲》(4)据材料四,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1分)材料四认为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材料五:为了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2013年9月7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将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2015年11月18日)(5)据材料五,指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体现了哪些文化认同精神?(2分)综合上述材料,通过比较我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你认为这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2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和“南宋”分别被哪两个政权所灭?(2分)两宋时期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是什么?(2分)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地区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此外,宋代棉花的种植推广、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了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2)材料二中太湖流域地区生产在全国有着怎样的重要地位?(1分)请你结合实例说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各一例即可)(4分)这则材料说明宋代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3)图一使用了哪一种印刷术?(1分)图二中的人物是谁?(1分)3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赞扬文成公主的诗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文成公主入吐蕃所起的重要作用。(4分)材料二:他(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疆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下。(2)材料二中元朝管辖西藏的中央行政机构的名称是什么?(2分)材料三:材料三:图一图二(3)材料三中的文物反映了清朝对西藏管辖的哪项措施?(1分)请再举一例清朝对西藏加强管辖的措施。(2分)(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关系的认识。(2分)石家庄石门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初一历史试卷答题纸·卷Ⅱ(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5)根据材料一,请看图归纳关于唐朝对外交往的两点信息?(2分)列举两个唐朝对外交往的具体事例。(2分)①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分析“南宋朝廷依赖外贸、面向海洋”的原因。(4分)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04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