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南京市水资源和中水回用现状及前景
南京市水资源和中水回用现状及前景摘要分析了南京市水资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回顾了南京市中水回用现状,分析了限制中水回用的因素,通过水源、技术、资金等多方面分析南京市发展中水回用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关键词水资源;中水回用;市场培育;江苏南京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现实。全国用水量从1949年的1030亿m3增加到2011年的6080亿m3[1],人均综合用水量从不足200m3增加到2011年的452m3[1]。目前600多个中等以上城市中不同程度缺水的达400多个[2]。面对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全世界都在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技术,以获取足够的淡水资源。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污水回用和雨水利用是目前普遍受到重视的开源措施。而中水的开发利用不仅使得污水成为城市第二水源,缓解了水资源短缺问题,而且减轻了对水环境的污染,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已成为各国解决水问题的优选策略。我国各地在中水回用发展上不尽相同,下面就南京市水资源和中水回用情况进行分析。1南京市水资源现状1.1水资源量南京境内共有大小河道120条,分属两江(长江、青弋江—水阳江)、两湖(固城湖、石臼湖)、两河(滁河、秦淮河),以跨省、市的流域划分水系,可划分为长江南京段、滁河、秦淮河、青弋江—水阳江四大水系。南京市水资源量包括降水量、当地水资源量和客水资源量。南京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068.8mm[3]。当地水资源量:多年平均总水资源量26.62亿m3,人均占有量320m3[4],其中地表水19.7亿m3、地下水6.92亿m3。客水资源量:过境水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9200亿m3。1.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年实际用水量已超过59亿m3。当地水资源量远不能满足需水量的要求,通过利用长江水,基本能满足经济发展和生活的需要。沿江地区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若水旱危害频繁,遇干旱年份,部分县、丘陵山区缺水严重,只能靠从外地提水或引水。1.3水质现状[3]南京市已没有达到Ⅰ类水的江河湖库,Ⅱ类水主要在水库和长江中心区,许多河段水质超过Ⅲ类水标准。长江南京段的水质多为Ⅱ类或Ⅲ类。城区河流水质大部分处于Ⅴ类到劣于五类。县(郊区)水质大部分河湖水库水质属Ⅱ类~Ⅳ类。部分经济开发区的河段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水质超标。1.4南京市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1.4.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3]。丰水年当地水资源可达43.8亿m3,枯水年只有7.4亿m3。夏、秋季由降雨产生的水资源总量占全年水资源总量的70%,冬、春季只占30%。丰水年长江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可达13590亿m3,枯水年只有6320亿m3。1.4.2当地水资源不足。特别是丘陵山区产水量低,蓄水条件差,经常遭遇干旱;区域间降雨量差别较大。1.4.3水环境有所恶化。2005年夏季玄武湖首次暴发了大面积微囊藻水华[5]。2011年全市废水年排放总量8.27亿t,其中工业废污水2.54亿t,生活污水5.73亿t[6]。2011年水环境质量总体较2010年略有下降,全市监测的282个水环境断面中,按监测的21项指标评价,167个断面水质达到功能类别标准,达标率59.2%,较2010年降低3.3个百分点[6]。1.4.4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人均每天用水约700m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0%;工业用水重复率仅为48%;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大于16%。综上所述,南京市的缺水特征是水质型缺水。随着工业发展,南京市水危机将会逐渐凸现出来。2南京市中水回用现状长江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危险,作为城市水源,其稳定性令人担忧。南京市开拓城市第二水源已刻不容缓。中水回用由于投资相对较小,又能减少排入自然水体的污染物总量,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已受到市政府重视。2.1南京市中水回用回顾城市用水的80%转化为污水,经收集净化后,70%可再用。通过污水再生利用,城市用水量可增加50%以上。城市污水可作为可靠的第二水源,这已是当今世界各国在解决缺水问题时的共识。近年来,南京市已开始采取行动,推广中水回用,实现水资源的科学、高效和综合利用。2.1.1南京市中水工程。小区中水设施:利用建筑自身产生的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冲厕所和庭院绿化等市政杂用水。南京梅钢、炼油厂、烷基苯厂等耗水大户花巨资自建生产污水再利用设施,其中梅钢斥资1.2亿元新建了中水回用设施,1t钢耗水量由9t下降到6t左右。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投资1000万元,每天处理800t中水,用于家庭冲厕、营区浇花、洗车、锅炉供暖的用水,每年节省水费150多万元。南京卷烟厂2009年7月完成中水处理项目,该工程总费用45.98万元,设计日处理量250m3/d,年增加效益约为18万元。处理后的中水回用于绿化、景观、异味处理等方面。南京一些新小区也上马了中水设施,但利用率不高。区域性污水再生回用:2011年底南京拥有包括江心洲污水处理厂、城北污水处理厂、城东污水处理厂等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各乡镇小污水处理厂共59个,日处理污水设计能力达192.04万t[7]。南京每天产生的二级出水可达190万t。城东、城北污水厂的再生水已用于城市绿化和河道冲洗。2008年8月,南京首座中水回用的仙林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这座日处理5万t的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每天为仙林大学城提供3.5万t的中水,用于景观河道、绿化用水和浇洒路面。2.1.2南京市中水政策回顾。执行国家所颁布的标准规范,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18919-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该标准是污水资源化的技术依据。在价格上出台了相关政策。重点管理3000家用水大户,加价收取水费。鼓励单位自建污水、中水处理设施,1元/t污水处理费中,只需交0.35元,不足自来水价格的1/6。但这些政策并没有形成完整体系。2.2南京市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虽然南京市在中水回用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也有了很多实践,但与北京、青岛等城市比起来,南京市的中水回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推行中,还存在以下具体问题。2.2.1中水利用率低,中水回用工程运营状况不佳。与用水量相比,中水利用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和排放量相比,处理的污水比例并不高,这部分污水不仅可能污染水环境,而且被白白浪费。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中约29%得到回用,还有71%左右处理后的污水没有作为重要的水源充分开发和利用(数据截至2011年12月)。已建成的中水工程有闲置现象,主要集中在住宅小区和房地产开发上,造成投资浪费。2.2.2应用范围不广泛。中水工程设施集中大型国营企业和高校以及少数城市污水处理厂。大多数中水工程是由政府强制实施的。中水回用的途径在南京多局限于市政道路浇洒、绿化和冲厕。农业灌溉这一用水大户,还没有太多涉及。2.2.3管道建设不完善。对于老城区来说,本身排水管网还没有完善,中水管道的位置就更难以考虑了。中水处理设施和管网系统建设也没有完全纳入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进行严格要求、统一规划和建设,更没有建立完整的、系统的管理体系。2.2.4宏观调控机制不完善。中水资源市场不同于其他一般产业领域,它具有环保产业市场的共同特点,在发展初期对政策、法律的依赖性非常强,属政策型市场。目前,南京还没有形成关于中水回用市场的完整的政策体系,仅依靠国家的一些规范规定,难以解决有地域特点的中水回用问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技术上的问题,也有经济层面和制度层面的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在南京市这种水资源相对丰富、水价相对较低的南方地区,中水回用意识十分淡薄,习惯上也难以接受。二是工程建设问题。由于中水回用系统需要建设另一套给排水系统,增加工程成本。存在因技术问题导致中水质量较差,成本过高,导致中水回用系统闲置。三是价格问题。价格直接影响到中水的需求。目前由于技术和规模问题使得中水回用的成本偏高,导致中水没有价格竞争优势。四是制度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适应中水回用的制度体系,包括中水监管、中水工程投入等。中水回用的监管缺少全程监控,特别是大部分建筑中水设施的运行实际上处于失控状态,无法保证用户用水要求。3南京市中水回用前景分析3.1中水水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潜力2011年,南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平均日排放量为226.70万t,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后利用的再生水约为55万t,仅占排放量的24%。而以色列占全国污水处理总量46%的出水直接会用于灌溉,其余33.3%和约20%分别回灌于地下或排入河道。二者比较,有差距,也说明南京市仍有很大潜力。南京市作为南方城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068.8mm,这部分水资源也可以作为中水水源。3.2城市化程度高,有利于集中处理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省会,大型企业和高校数量众多,且较集中,这有利于污水集中处理,就近利用。对南方丰水型城市来说,在耗水大、居住集中的工业企业、单位、高校推广,是一条较便捷之路。3.3具有雄厚的技术支持南京市拥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且有不少高校在水处理领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拥有一批专利和技术。中水回用的技术优势得天独厚。3.4具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南京市拥有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服务产业也有了迅猛发展。201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45.52亿元,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为35918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200元[8]。南京市拥有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4结语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南京市在中水回用领域有着技术、人才和资金等多方面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南京市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应本着“三创三先”的精神,在中水回用领域,为南京市民营造一个生态的“石城”,成为我国合理用水的典范城市。5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2-02-22)[2012-07-30].http://[2]金兆丰,徐竟成.城市污水回用手册[M].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3-60.[3]南京水利局.南京水资源概况[EB/OL].(2007-04-29)[2012-07-30].http://[4]南京市统计局.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11-05-03)[2012-07-30].http://njrb.njnews.cn/html/2011-05/03/content_851503.htm.[5]中国网.玄武湖首次爆发蓝藻“水华”[EB/OL].(2005-09-07)[2012-07-30].http://[6]南京市环境保护局.2010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EB/OL].(2011-06-04)[2012-07-30].http://wenku.baidu.com/view/a65e552c915f8040/2616c/a5.html[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关于公布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等重点减排工程的公告[EB/OL].(2012-04-18)[2012-07-30].http://[8]南京市统计局.南京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2-03-30)[2012-07-30].http://
本文标题:南京市水资源和中水回用现状及前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14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