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湘西丧葬习俗老人临终,所有儿女须围在身边送终。当家主人,备香一把,纸钱三斤六钱,烧成灰烬,为“落气钱”,在死者的房内烧,在屋外烧。儿女放声大哭。同时,扯来菖蒲或者桃树枝,放于水中熬水浴身,梳发换装。裤带用线,按死者年龄,一岁一根线,不得多或少,用其中颜色的丝线(黄,白、黑、紫、蓝、绿、棕),穿寿鞋,鞋底用墨汁点上七个点,呈北斗七星状。穿戴整齐后,用两扇门合置在堂屋中,让死者仰面而躺,叫“上柳床”。脚下摆米或饭一碗,熟蛋一个,碗上插些草杆祭之,免得以后成饿鬼。装木,要用七家人烧柴后留下的灰,放入棺材底部,再铺上竹席,被子之类的东西。然后就可以将死者放入其中。棺材底部的四角要垫上纸钱(一般是一指厚)。请道士,取水。道士将符咒(写上死者的姓名,生辰。并将符咒的下端撕成三条。)粘到一根棍子上——引魂旗(用来引领死者的灵魂)。由死者的长子,一手拿引魂旗,一手拿一只碗,到水井打一碗水,道士还要给水井念经下咒语。交与道士。道士接过水,引魂旗口中念咒,完毕,将水放到神龛上(这是一种防腐的巫术,这种巫术可以使尸体即使在六月天也不会腐烂。)布置灵堂,尸体一般在家里放三天,五天,这个是要看日子来决定。如果是三天的话:第一天打绕棺,道士绕着棺材转,边转,边唱“丧堂古歌”(在湘西,有人丧,必定会请道士来打绕棺和请陪亡人来唱丧堂古歌。这是湘西一种古老的沿袭下来的贵遗风。古歌源于何时,从那古老的唱辞中追溯,似乎与楚汉时期那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有着很大的关系。丧堂古歌有其一定的格式,起始结尾,都有一定的成俗。演唱分为起歌、唱源、正歌、送歌等几部分。)丧堂古歌可以用苗语唱,也可以用客话(汉话)唱。一直要唱到出殡的前一天(一般是晚上唱,白天也可以唱),此过程中儿女戴孝,大哭。穿戴与汉人相似。安葬前一天“大葬夜”仪式中上通天桥(又称奈何桥)。通天桥以方桌和条凳搭造,以白布缠扎,并点缀蜡烛。仪式中由道士在前引渡亡灵,过桥,家属紧随其后。之后道士还要在桥上燃烧摇钱树,给亡人送去冥币。最后由死者的孙子与其母亲单独渡过奈何桥,寓意新生命开始,家中人丁兴旺发达。还有一种仪式,由死者的家属(通常是长子)追赶并捉道士(通常为道士的小徒弟),若是捉到说明死者的子孙身体健康,将来一定会人丁旺盛。若是捉不到,就说明道长的法术了得,死者一定会安息,顺利登往极乐。出殡的日子,时辰都要靠道长的算卦来决定,一般都是早上五六点钟。把棺材捆好,有的还要在棺盖上盖上红布,有的是白布。并把一直大公鸡栓在棺材上,这只鸡叫定鸡,也叫引路鸡,主要的作用是给死者带路,将其送往极乐世界。挖好之后,不可直接将在死者生前住过的村庄,社区,城镇走一圈(为了让死者再看一眼曾经住过的地方)在通往墓地的途中,一定要走直路,逢山越山,逢河涉水,即使前面是稻田,农地,别人的房子都不可绕道。农田的主人也不能去阻挡。到了墓地之后,挖墓穴。棺木放入其中,要先在墓穴里烧纸钱,香烛,撒上朱砂,雄黄酒(墓地是为了驱虫)。然后白孝布垫上(大小与墓穴一样)道士作法....孝子在棺盖上磕头三个,同时喊三声“爹/妈”。孝子跑,朝头部方向,一直向前跑,不能回头,不能原路返回。众人上土垒坟。由法师将带来的引路鸡的鸡冠上取出一些,涂在引魂旗上,再在鸡的脖子部位,拔下些许鸡毛,分别埋在坟墓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念咒(给死者划出一块领域,防止其他的孤魂野鬼来霸占。)完毕,一律回家。回来后众人都要到死者的家中用桃叶泡的热水洗手,以辟邪洗去晦气,有的地方也用米汤洗手。众人散去后。法师要做法打扫屋子。具体做法是将死者家中的一只碗杂碎,将其与五谷放入簸箕内,搅匀。一手端簸箕,一手拿令牌,逐一进入死者家中所有的房间。先用令牌将房门敲一下,然后撒上些许五谷,瓷碗碎片,并念咒。完毕,法师就带上那只公鸡离开死者的家。如果死者不是自然死亡,而是意外死亡,或死于非命。家属在上山的这天晚上七点或者九点要将一只盆内装满香灰,纸钱灰,将表面抹匀,放在门后。第二天早上,如果灰上有脚印,就说明死者晚上回来过。第三天,家人要给死者上土垒坟,烧香祭奠。如果死的是小孩(通常是意外死亡),不告诉邻居,邻居也不可以来,只告诉亲戚。用木板钉成小木匣,将孩子的尸体放入其中。在当天日落之时埋葬。若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不举行葬礼,在家中停尸两天,由亲戚,家人埋葬。
本文标题:湘西丧葬习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35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