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以浙江省、市、县政府间关系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学位论文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以浙江省、市、县政府间关系为研究案例姓名:马斌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政治学理论指导教师:陈剩勇20080601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以浙江省、市、县政府间关系为研究案例作者:马斌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高传好.丁长海地方治理视角下行业协会与地方政府的互动-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12)在地方治理的框架中,行业协会与地方政府是两种并存的不同治理主体,也是两种相互依赖的权力和利益主体.对于行业协会与政府的互动的探讨,不仅为地方治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改善地方政府的治理提供经验.本文通过对行业协会在地方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分析和行业协会与地方政府的互动现状的分析,认为行会与地方政府之间有效的互动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2.学位论文陈国申从传统到现代:英国地方治理变迁2008地方治理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一方面承担着国家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功能,另一方面又要履行为地方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英国既是“地方自治之母”、最早的现代国家、最早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国家,义是20世纪地方治理改革的先行者,它在地方治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教训,研究英国地方治理变迁因此有着特殊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英国地方治理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罗马对不列颠的殖民统治时期。当时的不列颠尚未有国家产生,地方治理的主体是一些罗马人建立的行省和城市以及当地人组成的乡村政府,城市是当时的行政管理中心,由当地富裕市民组成的议事会实行自治。城市对乡村经济上的掠夺关系造成了当时乡村对城市政治上的依附关系。409年罗马人退出不列颠之后,盎格鲁一萨克逊人又入主英格兰,并在这里建立了若干具有原始的军事民主制色彩的盎格鲁一萨克逊王国。郡,这一英国最重要的地方政府就产生于这个阶段,并且成为了以血缘和家臣关系为基础的王权向以占有领土为基础的地域性君权过渡的标志,郡、百户区和十户区构成了当时主要的地方政府体系。与郡、百户区和十户区同时承担当时地方治理功能的还有游离于它们之外的自治市和领地法庭,只是后二者尚处于萌芽期。1066年的诺曼征服使得英国进入封建王权时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征服者采取了两大举措,一是任命郡长取代伯爵作为地方最高长官;二是实行了分封制:英格兰的1,5留给自己,1/4给教会,其余分封给180个直属封臣,并要求次级封臣也要向其宣誓效忠。后来理查一世为了扩大王室收入出卖了许多城市的自治权,冈此自治市在这一时期获得了较大发展。于是这一时期就形成了郡一百户区、领主及庄园法庭、教会法庭和自治市等多主体共同治理的地方治理格局。1485年结束的玫瑰战争大大削弱了贵族势力,此后的宗教改革也把教会纳入了王权掌握之下,枢密院和星座法庭的设置又进一步加强了王权,一个空前强大的绝对主义国家产生了。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王国又任命了地方乡绅为治安法官用以取代日益坐大的郡长。为了缓解圈地运动造成的流民所产生的压力,教区由过去的宗教组织被赋予了济贫功能从而变成了英国的基层政府,只是济贫要受到郡治安法官的监督。这一阶段的地方治理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郡的最高长官从过去一向由国王亲信担任的郡长变成了由地方乡绅担任的治安法官,这是一个使郡产生地方化倾向的因素;二是地方政府被赋予了济贫功能,这是一个地方政府职能从政治统治向公共服务转变的信号;三是领主及庄园法庭、教会法庭迅速衰弱,地方治理主体也大为简化。1688的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之后,英国进入了守夜人国家时期。“守夜人”的称号不只意味着国家对经济的放任,还有中央政府对地方事务的放任——地方自治由此获得了稳步发展,郡治安法官免于中央干预而成为了地方事务的主宰,甚至形成了所谓的“老板统治”。1832年议会改革放松了议员选举资格的限制后,地方民主也随之而来。1834年济贫法规定设立的单一目的的地方政府——民选济贫联盟负责济贫事务,这一方面形成了对郡治安法官分权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开始了以特别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尝试。1835年市政法案规定了自治市政府由纳税人民主选举产生,现代地方自治的原则从此被正式确立下来。至此,地方治理的主体就成为了郡、特别区和自治市。1880年之后的经济危机引起了英国人对贫困、失业问题解决方案的重新思考,但真正给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转机的是1884、1885年的议会改革。这次改革不但给人民主权带来了巨人的推动,也引起了地方治理格局的变化。1888年、1894年及1899年地方政府法规定“郡一区一教区”都要设立民选议会(小教区则设立教区大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现代地方政府体系正式确立下来。1929年济贫法把济贫事务又转交给了郡,意味着特别区尝试的结束。1945年工党上台正式开始了福利国家的建设,相应地地方政府也被变成了国家福利工具。由于地方服务职能大量增加,中央不得不加大对地方的财政补贴,地方自治也随之削弱。为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1960、1970年代展开了人规模的地方政府重组。福利国家时期地方治理的特点是治理主体趋于单一,地方政府职能从政治统治为主转变为以社会福利提供为主。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开始治疗福利国家所带来的英国病,英国进入了后福利国家时代。在地方治理方面撒切尔等保守党人开出的药方是限制地方开支,削弱地方政府的服务职能,运用市场机制以企业提供服务,压扁地方政府层级、增加财政透明化。英国病在减弱,但公民享受的服务也大为削减。1997年布莱尔上台后推行了第三条道路,修正了保守党的地方治理政策,其主要措施是权力下放,设立区域化政府以协调地区发展,提倡公民参与,设立直选市长制提高行政效率,以最佳价值模式提高服务绩效,塑造多种治理主体之间的伙伴关系。后福利国家时代地方治理的特点是由过去纯粹依靠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向多种治理主体转变。整体而言,英国的地方治理出现了职能由政治统治为主向公共服务为主的转变,治理主体经历了一个单一与多元之间的反复变化,治理方式也存在一个从早期自治向加强中央集权过渡、再到现代地方自治、又到多主体协作治理的转变。出现这种变迁,既是适应国家形态变迁的结果,又是经济与社会条件变化的结果,也还会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地方治理的这些变迁既完善了国家形态的发展,又促进了经济与社会条件的改善,还会不断地提高公民在地方治理中的地位。3.期刊论文刘敏婵.LIUMin-chan全球化条件下西部大开发中的地方政府与地方治理-理论导刊2005,(5)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方治理作为当代多层治理结构中有机组成部分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地方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就要求地方政府顺应地方治理发展的模式--强调以分权化为主导的地方权力和自主管理能力,构建公民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管理主体,发展管理导向社会化、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地方治理的实践,提高西部地方政府效能和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务,促进西部大开发的发展与繁荣.4.期刊论文饶常林.RAOChang-lin从地方政府到地方治理:政策网络的分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9,11(4)网络是公共行政研究中分析治理概念的核心所在.治理的网络内涵意味着治理并非政府所独享,而是与其他组织形成一种政策网络,共同分担治理的责任.与地方政府相比,地方治理有着明显的改变,从地方政府到地方治理的发展趋势,意味着地方政府角色在治理上的转变.当前许多地方治理是政策网络的形式,政策网络作为一种治理模式是相对于市场和科层体制而言的,但其自身也存在局限性,因此,从地方政府到地方治理的发展并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科层制.5.学位论文孔凯寻找当代地方治理研究的新话语——地方治理思路下的一种政治哲学基础分析2006本文在重点回顾地方治理理论的历史和分析其4个理论构成部分(“多中心”治理理论、“第三条道路”理论、集体行动理论和社群共同体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对地方治理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及其研究合法性进行了再辨析;从联邦制和单一制的历史线索出发,给出了一个政治哲学思想变迁可能的理论趋势和进化规律;在提出地方治理理论研究的新“方法论”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地方治理理论思路下地方政府研究中可供选择的理论“工具”——“自生秩序”理论;结合一个中国地方治理思路下的案例分析,展望了地方治理思路下中国实践和研究发展的前景;从而完成基于一门纯粹科学研究的地方治理理论研究的学科体系构建。6.期刊论文艾伦·罗森伯姆.孙迎春地方治理与民主现代化-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6)民主现代化就意味着限制和分散政府权力以及加强地方政府建设.要想建立有效的地方政府体制,就必须重视提高公民参与,建设公-私伙伴关系,加强管理能力,储备充裕的财政资源等核心问题.7.学位论文刘利鸽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对地方治理的影响200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社会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层次有别、覆盖广泛的组织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一词再次兴起并引起国际政治学界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政府治理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治理本质上是地方性的,地方治理是最贴近社会和公民生活,直接向公民提供公共服务,与公民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的治理层次。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区自治都是地方治理的重要举措。就我国地方而言随着计划经济的解体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传统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缺陷和问题目益暴露,亟需改进引入地方治理观念。本文认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参与到地方公共事务,对强化地方治理观念,克服传统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缺陷,有深远的影响。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和论述了公民社会和治理理念。主要包括公民社会的相关概念,中国公民社会兴起的背景、状况和特点,公民社会背景下的治理理念,并认为公民社会作用的发挥,更主要的体现在治理中的地方治理层次。第二部分分析和论述了地方治理之前传统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传统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的根本特点在于管理主体单一化、行政权力单极化、管理范围全域性。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这一模式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利益表达和沟通不畅,社会公益事业投入不足,政府职能不断扩张,民主文化和民主参与缺乏,监督机制不完善等。第三部分则论述了公民社会对地方治理的影响。针对传统地方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其影响作用表现在促进社会和谐和促进民主发展,具体表现在促进政府与社会的沟通,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和培育民主文化和技能,推动公民的政治参与,制约监督政府权力。总之,本文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公民社会兴起对地方治理的影响,以期对中国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8.期刊论文单鑫.SHANXin政府创新与地方治理:一个分析框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1)在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的当今时代,随着我国各项改革不断深入,政府创新不再仅仅局限于政府内部,它越来越多地与公民社会发展、地方治理成长发生着关系.从实践上来看,地方治理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政府创新的一种趋向,建立起政府创新与地方治理的分析框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全新的课题.分析框架对地方治理的基本内容、社会根基,政府的主导作用,可能出现的异化问题以及实现路径选择进行了论述.9.期刊论文刘其君.Liuqijun西方发达国家地方治理的发展及其政治文化背景-湖北社会科学2008,(10)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了方兴未艾的地方治理变革运动.这一运动以其创新的思维、制度设计和实践行动,旨在建立一套与传统公共行政截然不同的社会治理模式.各国在地方治理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独具特色的改革内容和历程表明,地方治理没有统一不变的范式.其制度设计和实践行动与政治文化的源流和变迁相关.10.学位论文王杨地方治理视角下的地方政府竞争秩序研究2009分权化、市场化改革后,追求辖区经济发展与繁荣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行为目标,但由于发展经济的资源要素是稀缺并可流动的,地方政府间围绕辖区经济发展而展开的竞争就难以避免。本文旨在探讨这样的问题:地方政府在竞争压力下采取的竞争行为和竞争策略会对
本文标题: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以浙江省、市、县政府间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4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