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名词解释】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首先,这个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其次,这个定义把“教育”看作是耦合的过程;再次,这个定义情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最后,这个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2.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简答】1.信息社会的教育的特征答:第一、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例如:学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职业预备的需要,而且也要满足人们人文感怀的需要。)第二、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政治性、文化性将继教育的生产性之后,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重要性质,教育在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系统的深刻认识。)第三、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国际化与本土化共同发展。)第四、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教育贯穿一生,满足不同年龄,教育成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2.实用主义教育学答: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其基本观点如下: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3)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4)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5)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6)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积极:实用主义教学是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是美国资本主义法杖的教育学表达,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消极: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学校的特质。第二章【名词解释】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从作用的对象看,分为教育的个体功能和教育的社会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呈现形式看,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简答】1、教育的个体正向功能有哪些体现?答: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1.教育促进人的主题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三.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一方面可以通过个体社会化,将社会文化行为规范传递给新生一代,使他们获得未来社会生活或职业生活中的角色和意识,以便他们在进入社会生活时能尽快的适应新环境。另外教育要传授“何以为生”的本领。教育必须教人“学会生存”,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还是整个终身教育的职责。四.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指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求知欲得到实现,获得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并进而获得自由和幸福。从广义的教育来讲,人的成长必须接受教育。对学校教育而言,受教育过程是一个通过促进个体发展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2.教育的社会正向功能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一.教育对人口的正向功能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教育可以改善人口质量,提高全民族素质。二.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1.教育是文化传递和保存的有效手段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选择文化不仅促进文化发展和变迁,更重要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选择能力,促进人的发展)3.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教育是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最有效、最积极的方式)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两条途径:教育创作一种新的文化;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三.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是当代教育的突出功能。1.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四.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1.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2.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3.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第三章【名词解释】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造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身就反映着办教育的主题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分析题】阐述社会本位论和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和主张,并予以分析评价。答:人本位论:基本观点: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主张:人的本性在于其“自然性”;人性具有内在的、自我实现的趋向;只有每个人的本性都得到充分实现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人们充分地实现他们的自然潜能,以便在此基础上建立理想的社会和国家;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对个性的压抑和摧残是一切专制国家和时代教育的通病,必须得到彻底的医治。社会本位论主要观点: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教育的结果只能以其社会的功能来加以衡量。主张:人的本性是其社会性(政治性、经济性或文化性);相对于个体来说,国家或社会是绝对的和优先的价值实体,个体只是构成这一绝对价值实体的“材料”或“要素”,即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个人的使命在于为国家或社会进步事业献身;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使个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教育的结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加以衡量。评价: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价值取向都含一定的合理性。缺陷: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都割裂了人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否定了人与社会在教育目的中的合理性存在。它必然会导致教育实践的片面性,导致教育功能的片面性,限制教育多方面功能的发挥。科学价值取向——正确理解价值取向中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就是说,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对立统一起来,以动态的、层次对等的方式来认识和看待教育目的选择中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重视人的价值和重视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对人与社会的关系应给于动态的、发展性的把握——不应僵化地以个人或社会的价值作为基点,而是把人与社会发展的互依性、互动性、互利性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价值取向和基点。从实践层面看,教育目的最终要落在人的发展上。分析说明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分析如何认识和处理好各育的关系?(精神实质+各种关系)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社会主义——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含义的各种表述,有其丰富的内涵:1.指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这种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既体现为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又表现为人的才能和志趣的全面发展。2.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3.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它意味着“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均匀地发展全部的特性”。4.指人的自由发展,包括“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个性比较高度的自由发展”等。教育目的实现的理想把握。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1.确立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必要性2.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3.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4.防止教育目的实践性缺失第四章【名词解释】1.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第五章【名词解释】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内涵: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的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简答】1.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内涵: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内涵: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的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是:(1)专业理想的建立。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2)专业知识的拓展。1、量的拓展;2、知识的质的深化;3、知识结构的优化(3)专业能力的发展。一般来说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4)专业自我的形成。具体包括:1、自我形象的正确认知;2、.积极的自我体验;3、.正确的职业动机;4、.对职业状况的满意;5、对理想的职业生涯的清晰认识;6、对未来工作情景有较高的期望;7、具体个体的教育哲学与教育模式。2.学生的本质特点:答:学生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学习的人,主要是指在校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特征主要是指学生个体“存在”的特征。(一)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1.在教学中,学生认识的对象主要是前人实践总结的认识成果——概括化的经验体系,它主要以书本知识的形式体现出来。2.学生学习的时间是相当有限的,不可能凡事都经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3.学生以系统学习知识经验为主,可以缩短学生个体的不成熟期,使其今后的发展顺利一些。具有主体性的人(二)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所谓主体性,就是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指: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自我意识性。(二)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学生的发展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发展是人生发展最明显的时期,不仅表现在身体的发展上,更表现在心理的发展上;不仅表现在发展的速度上,而且表现在发展的广度、深度上。3.学生的地位:答:学生的地位包括学生的社会地位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依据,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一)学生的社会地位学生的社会地位是指他们作为社会成员应具有的主体地位。青少年儿童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有着独立的社会地位,并依法享受各项社会权利。(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地位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学生作为教育认识的客体:是指学生相对于社会的要求、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认识来说都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将一定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内部需要,将新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学生作为教育认知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外界的一切影响并不是简单地输送或移植给学生,必须经过学生主体的主动吸收、转化,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论述题】谈谈制约人的发展的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从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讨论),如何理解学校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一)遗传: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材料1、2)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材料3、4)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材料5)(二)环境:环境是指那些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环境。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作用表现在:1、环境使遗传素质提供的人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材料6);2、它们提供人的发展所需的物质和社会条件;构成人的发展的巨大动力;(材料7)影响人的发展的方向;(材料8)3、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容;
本文标题:教育学基础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53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