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高考总复习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2课时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考点一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知识整合1.先秦诗歌——风、骚(1)《诗经》。①内容:收录了______至______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______、雅、颂三部分。②特点: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质朴丰富。③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西周春秋风现实主义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2)楚辞。①特点:以________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②代表作:屈原的《离骚》。③地位:开创了古代文学________的先河。2.汉赋(1)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知识整合南方民歌浪漫主义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3.唐诗(1)繁荣原因: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的促进。(2)主要成就(代表)——“一圣”“二仙”①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________”的美誉。②杜甫:以________的“诗史”被誉为“诗圣”。③白居易:作品通俗流畅、平易近人。4.宋词(1)繁荣背景:城市经济的繁荣,________队伍扩大。知识整合诗仙现实主义市民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2)分类:按照创作风格分为________(柳永、两宋之交的女词人________)与________(苏轼、辛弃疾等)。5.元曲: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通俗生动、豪放飘逸;杰作有关汉卿的《________》等。6.明清小说(1)繁荣的原因。①文学基础:唐朝传奇和宋元时期的________。②社会背景:工商业城镇兴盛和________阶层扩大。知识整合婉约派李清照豪放派窦娥冤话本市民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2)代表作品。①四大名著:《________》(历史小说)、《水浒传》(以农民起义为题材)、《________》(神话小说)和《________》(成就最高)。②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及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揭露科举制度腐败)。特别提醒明清小说的繁荣离不开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明清小说大都折射出抨击封建制度、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知识整合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考点二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1.汉字的起源演变(1)基本脉络:________(文字成熟标志)、金文、______(秦朝全国通用)、隶书、楷书、行书与草书。(2)演变趋势:简化(由繁到简)、规范化、稳定化。2.书法(1)发展历程。①____________时期: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________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知识整合甲骨文小篆魏晋南北朝王羲之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②隋唐时期:唐朝的张旭、________的草书;唐代的欧阳询、________、柳公权的楷书。③宋代:出现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2)主要字体特征。①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②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③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特色。知识整合怀素颜真卿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3.绘画(1)起源与成熟: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战国成熟。(2)发展。①魏晋时期:东晋顾恺之提出“________”绘画理论,其代表作有《________》《洛神赋图》。②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敦煌________壁画等是代表画作。③宋代:北宋张择端的《_________________》是体现市井生活的________代表作;文人山水画更加注重意境。知识整合以形写神女史箴图莫高窟清明上河图风俗画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④元明清时期:集诗书画印一体的________成就突出,代表作有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等。(3)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特别提醒宋代绘画有两种形式,文人画和风俗画。因为宋代重文轻武,文人阶层不断壮大,宋代文人画进入繁荣时期;而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民间风俗画兴起。知识整合文人画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考点三古代中国戏曲的产生和发展1.古代戏曲的产生与发展(1)起源:原始宗教歌舞。(2)发展:宋代出现专门的娱乐场所________。(3)成熟:________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2.京剧的产生和发展(1)______年间:徽班进京演出。(2)道光年间:形成“________”的局面,京剧出现。知识整合瓦肆(瓦舍)元杂剧乾隆徽汉合流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3)同光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____________”。(4)民国以来:京剧逐步走向世界。特别提醒京剧的形成反映了各地区文化交流;京剧的形成是由北京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决定的。知识整合同光十三绝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探究一核心主题.............♨核心探究【主题1】明清小说的特点材料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讲神魔之争的,此思潮之起来,也受了当时宗教、方士之影响的。……此种思潮,可做代表者,有三部小说:(一)《西游记》;(二)《封神传》;(三)《三宝太监西洋记》。……当神魔小说盛行的时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其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而且有一类,还与神魔小说一样,和方士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这种小说,大概都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情,间于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世态。最著名的是《金瓶梅》。——《中国小说史略》附录第五讲《明小说之两大主潮》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核心探究问题:根据材料,分析明清小说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提示: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广泛,表现手法丰富,反映社会生活宽广,思想内容复杂,通俗化、平民化明显。形成原因:与明代的社会特征密切相关,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意识的成长等。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核心探究【主题2】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演变趋势材料一赋也者,授命于诗人,而拓宇于《楚辞》也。——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材料二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闻一多《说唐诗》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核心探究材料三词体至宋而繁荣……援佛老精神以入儒的宋学背景……与宋代空前发达起来的市井商业文化意识彼此交壤,导致了宋世文人尚义理而又随俗逐媚的精神姿态;而宋世制禄丰厚,坊间歌妓又出于自身利益而出金资助词客,这种物质力量的推动势必成为词集刊行的有效保证。——韩经太《宋词与宋世风流》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核心探究材料四这一时期(明清)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致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称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称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冯天瑜等著《绘画中华文明史》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赋”是一种怎样的文体。提示1: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核心探究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闻一多的“诗唐”找出依据。提示2:诗歌到唐朝时发展到鼎盛阶段,名家辈出,作品极为丰富。问题3:材料三的作者认为宋词繁荣的原因有哪些。提示3:材料三反映了理学发展、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崛起是宋词繁荣的主要原因。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核心探究问题4: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清小说取材的特点。综合四则材料,说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提示4:特点:材料四反映了明清小说关注社会底层,题材广泛。趋势: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呈现世俗化、平民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核心探究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时代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孔子编订《诗经》推行德行教化,屈原以《离骚》抒发爱国情怀。(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来表现大一统时代恢宏的文化气度。(3)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当时,佛教、道教盛行,宗教题材的绘画繁荣。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核心探究(4)唐朝时期国家统一繁盛与科举制度的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具有意绪狂放、极尽张扬个性的特征。(5)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视角一追踪社会热点.............♨命题研判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传承中的主流价值观《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的意识。”古代中国文学作品蕴含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和民族前途角度考查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思想特征,是近几年高考命题关注的热点。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命题研判【题点】文学的时代特色1.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尝试命题D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命题研判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李清照与辛弃疾词作的风格虽然不同,但都生活在两宋之交,当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国家分裂,二人作品中的忧患意识正是这种时代特征的反映,故选D项。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视角二新材料新情境.............♨命题研判【题点】书法艺术2.右图是王献之的《中秋帖》。对其评价正确的是()尝试命题B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命题研判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由图片可知该字体的每一个字几乎一笔而成,而且大多数字与字之间的笔画线条相互连接而成一体,这与B项中的评价相符,故答案为B项。A.“……遒媚劲健,固自不乏,要之晋法亦大变耳”B.“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C.“笔势精妙,备尽楷则”D.“出于颜,然内蕴变为外棱”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视角三紧扣主干知识.............♨命题研判本课的重点知识有:不同文学体裁的代表成就及其体现的时代特色;汉字、书法与绘画的演变过程、特征;京剧的艺术成就。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命题研判【题点】绘画艺术3.下列古代中国艺术形式,能以“传神写照”“随类赋彩”“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理论指导的是()A.国粹京剧B.李白诗篇C.绘画技艺D.书法艺术尝试命题C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命题研判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的过程实际上是追求意境的过程,离不开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思,故选C项。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视角四关注多元史观.............♨命题研判用社会史观的视角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本单元考点渗透社会史观的命题点很多,如:宋元时期城市手工业、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娱乐生活,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为宋词、元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宋元时期的社会风俗画与同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之间的内在联系;清代京剧的出现与市民生活的内在联系等。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
本文标题:20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68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