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第18课三国鼎立课件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独自走下长坂坡月光太温柔曹操不罗嗦一心要那荆州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淡薄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没法执着有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看图说史:地图反映东汉末年局势如何?“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曹操字孟德,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一、曹操统一北方刘表孙策刘璋曹操袁绍(1)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心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3)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2)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材料: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作为参考官渡之战形势图曹操像曹操率5千骑兵偷袭乌巢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南下曹操率军约2万驻扎于官渡袁绍战败,向北方撤退曹操取胜,率军向北追击官渡之战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两军交战,相持不下,袁绍的一个谋士劝袁绍说:袁将军,乌巢乃屯粮重地,不可不用心提防。我劝将军派一支部队驻扎在屯粮处外侧,以防曹军偷袭。袁绍:我筹策已定,你休操心!这时,另一谋士许攸拿着搜获来的曹操催粮书信,径直来见袁绍.许攸:袁将军,曹操主力屯兵官渡,与我相持已久,后方必定空虚。现在,若分一军,星夜偷袭许昌,不但可把许昌连根拔起,而且还可生擒曹操。如今,曹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袁绍: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许攸: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许攸见袁绍骄傲轻敌,注定失败,就去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高兴得连鞋都来不及穿,就光着脚跑出来迎接。曹操:您远道而来,我的大事一定可以成功了。请先生教我破绍良策。许攸:我有一个计策,不出三日,就可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破。曹操:愿闻良策。许攸:袁绍军粮全部屯积在乌巢。您可选精兵假扮成袁绍的部下要护送粮食,乘机烧其粮草辎重,这样一来袁绍的军队不出三日,将不战自乱。你能根据战争过程中两人的表现找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2)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3)曹操战术得当(4)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官渡之战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正可谓: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焉得属曹家。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诸葛亮曹操统一北方(1)“挟天子以令诸侯”(2)唯才是举政治上:军事上: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基本统一北方)(xié)曹操天下形势示意图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刘备:荆州。孙权:江东看图说话三顾茅庐假设你是当年的诸葛亮,你会怎样分析天下形势,为主进言?人物模拟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曹操进军路线刘备败退路线孙权进军路线孙刘联军进军路线刘备刘备刘备曹操20多万大军孙权孙刘联军5万军队公元208年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前的形势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赤壁之战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作用曹操(20万)和孙刘联军(不足5万)以少胜多曹操失败公元208年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提示:•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曹操骄傲自满。•孙刘联军战术正确。•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2、曹操骄傲自满。•3、孙刘联军战术正确。•4、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原因)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曹操惨败——无力南下孙权——巩固江南刘备——巩固与发展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魏蜀吴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史实辨析诸葛亮领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敌。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写着:“蜀丞相”,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大书一个“魏”字。请你说说这幅画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如果不符合,错在哪里?曹魏重视农耕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翻车三国的治理与开发屯田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蜀国的治理与开发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诸葛亮吴-青瓷羊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吴国船只孙吴开发江南努力发展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统一北方)刘备孙权联合攻曹赤壁之战(208年)魏蜀吴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轻松闯三关找一找:哪里错了?二、快速抢答(第二关)5、三国时期的夷洲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1、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谁?2、说出东汉末年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3、曹操生活在三国时期,这句话有没有错误?为什么?4、221年蜀国的建立者是诸葛亮,对吗?•材料解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词中的“三国”是指哪三国?(2)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哪一著名战役有关?(3)这一战役有什么重要意义?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2、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C、巨鹿之战你能做对吗识图题:ABCA的建立者是B的都城在C的国号是曹丕成都吴评说怎样评价曹操?说起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依你之见呢?*想一想*为什么称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A: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B:“治世之英雄,乱世之奸贼”C: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D:曹操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怎样评价诸葛亮?诸葛亮在后世人们心中已达到神化的程度,成了忠诚和智慧的化身,甚至有诸葛近妖的说法.你该怎样看待诸葛亮?A: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B: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C: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D:他帮刘备统一了西南地区,并采取措施使西南地区得到开发。E:他是人,不是神。比较辩别史书记载:亮生于公元181年,瑜生于公元175年。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上的实际情况一样吗历史上的人物是历史的真实,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含有虚构的成分。寻踪觅影1、阅读易中天所著《品三国》,更好了解三国人物.课外实践活动3、举办三国历史故事会2、小组合作设计三国鼎立示意图。
本文标题:第18课三国鼎立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9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