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遗传和变异1.遗传的概念:指亲子间的相似性。2.变异的概念: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二、生物的性状1.概念: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等。2.相对性状概念: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人的A、B、O血型生理特征,各种先天性行为,番茄果实的红色或黄色,家兔的黑色或白色等形态结构特征。三、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个生物的细胞核中,用这种方法培育出来的生物,叫做转基因生物。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告诉我们: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亲代遗传给后代的不是性状,而是基因,子代因为得到亲代的基因(遗传信息)才表现出亲代的性状。四、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1.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染色体是细胞内的一些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它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在生物体细胞中一般成对存在,且同种生物细胞的形态和数目恒定。DNA是遗传物质,它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长链,在这条链上,又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它控制着生物一个具体性状。因为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所以,DNA也是成对存在的,存在于DNA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图解如下:基因DNA构成位于染色体细胞核蛋白质2.生物体中的染色体数目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这两条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使产生的所有卵细胞和精子中的染色体数都只有体细胞的一半。这样,精卵结合后,受精卵又恢复了原来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保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新个体2nn2n2n(生物种类不同,则n的数目不同)五、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基因在生殖过程中的传递图解父方精子A受精卵Aa母方卵细胞a2.基因的显性和隐性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②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①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如豌豆有高和矮,高是显性性状,矮是隐性性状。②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隐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一种(两个都是隐性基因),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有DD或Dd(只要有个是显性基因)两种。③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并没有受D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4.禁止近亲结婚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如:堂兄妹、表兄妹等,就不能结婚。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近亲有共同的祖先,携带相同基因的比例大,在一个家庭中携带某种隐性致病基因(如白化病基因)的机会比普通人之间也携带该种基因的机率高得多。当近亲结婚后,两个隐性致病基因相遇的机会大大增加,患遗传病的机会要高出许多。因此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人类的遗传病目前已发现6000多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有:色盲,即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某种颜色;白化病,即与酶有关的先天性代谢缺陷,若这种酶减少,就引起色素的产生发生障碍,进而出现白化病。六、人的性别遗传1.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女性个体和男性个体相同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另一类是女性个体和男性个体不同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2.男、女染色体的差别从“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上可以看出:人体1~22号染色体的形态差别不大,只有第23对染色体的形态差别较大.女性的第23对染色体的两条都比较大,而且形态差别不大,称为XX染色体;男性的第23号染色体,其中一条较大,称为X,另一条较小,称为Y,所以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3.人的性别决定自古以来,人们认为i生男生女由女方决定。这种说法对不对呢?其实,人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即含X性染色体;而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且所占比例相同,分别含X性染色体和Y性染色体。当X性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生出的是女孩;当含Y性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生的是男孩。所以生男生女取决于精子的类型,即取决于男方。此外,含X或Y性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率相同,因此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如图所示:七、生物的变异1.变异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它是指亲代与子代间、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在生物世界,不同种类的生物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差异,都是通过变异产生的。如:不同品种的菊花,不同品种的玉米果穗,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头部等。2.变异的分类不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影响到遗传物质,叫不遗传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的。可遗传的变异:只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才会遗传给下一代,叫可遗传的变异,只有可遗传的变异在育种中才有价值。3.人类培育的新品种及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实例高产奶牛——人工选择培育高产抗倒伏小麦——杂交太空椒——诱导基因突变等八、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控制变异:亲子间或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生物的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如豌豆粒的的颜色,人的血型,大拇指向背弯曲性状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番茄果实的红色或黄色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生物的性状不同都是由基因决定的九、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基因基因和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一个片段在亲染色体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成对染色体上或成对的DNA分子上,不同种子代生物的染色体数量不同,成对的保存稳定间的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时,每对染色体都要减少一传递半,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随着进入进入精子或卵细胞,这样受精卵中染色体数量保持不变,同时基因重组决定生物的遗传(生物的稳定)和变异(生物的多样)十、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用大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基因的种类隐性基因:用小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显性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隐性概念: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疾病。遗传病禁止近亲结婚: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基因越相近,婚后所生子女得遗传病得可能性越大。十一、生物的变异生变异的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物概念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的变异的遗传物质不同变原因环境条件影响异变异的高产奶牛:人工选择基因变异应用高产抗倒伏小麦:基因重组(转基因生物技术)太空椒:环境影响使基因产生变异传染病及其预防一、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不同的病原体能引出不同的传染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二、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传染病若能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控制传染病的流行。1.传染源:指能散布病原体的人和动物2.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如对患病病人实行隔离。2.切断传播途径,如搞好个人卫生,或喷洒消毒液消毒。3.保护易感人群,如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等。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传染病的预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坚持不懈,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是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一项重点措施。四、传染病知识归纳1.传染病的概念概念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环节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特征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基本特点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2.常见传染病的分类类型主要传播途径常见疾病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呼吸道传染病飞沫和空气流感、百日咳、肺结核、麻疹、流行性脑膜炎、白喉、猩红热呼吸道黏膜和肺消化道传染病饮水和食物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伤寒、蛔虫病、蛲虫病消化道及附属器官血液传染疾病吸血的节肢动物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出血热血液、淋巴体表传染病体表接触沙眼、疥疮、癣、狂犬病、破伤风、血吸虫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皮肤及体表黏膜五、传染病易混概念病原体、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病原体指直接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是引起传染病的直接根源;传染源,指病原体的携带者,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将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给感染者的中间媒介,如飞沫、空气、饮水、食物、吸血的节肢动物等生物、体表接触。
本文标题: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435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