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套题古文断句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套试题古文断句一、2019年1.2019年全国一卷: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这个语段是说,贾宜十八岁的时候,因为博通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吴廷尉做河太守时,听说他才能优异,就召请他到自己的门下,非常宠幸喜爱他。断句时,要注意主语、谓语以及特殊句式。“洛阳人也”与前面内容形成判断,“以…闻于郡中”是人物传记中固定句式,“闻其秀才”是说“听说他才华出众”,“吴廷尉”作“为河南守”的主语,“门下”作“召置”的宾语,“于郡中”是“闻”的后置状语。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2.2019年全国二卷: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这段话是说,适逢公孙步座病了,魏惠王亲自去探病。分叔座说:“公孙鞅年纪虽轻,但有特殊的才能,希望大王能把国家大事全交给他,大王如果不能任用他,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惠王”为“问病”的主语,“曰”在此处理解为“说”,“王”为后句主语,“奇才”作“有”的宾语,“不听用鞅”是完整句式,“举国”修饰“听之”。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3.2019年全国三卷: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这段话意思是,有鲁国人说:“鲁国是小国,而有战胜的名声,那么诸侯们不要打鲁国的语音了。况且鲁国、卫国是兄弟般的国家,而鲁君任用吴起,就是舍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就疏远了他。“有”为动词“名”是其宾语,“之”意为“的”,“战胜之名”是一个整体;“矣”为句末语气词;“鲁君”为“疑”的主语。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二、2018年4.2018年全国一卷: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节选自《晋书·鲁芝传》)本段意思是,曹爽懦弱又糊涂,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被杀。鲁芝因曹爽而被捕入狱,论罪当死,但他不争辩曲直,不苟且求取赦免。宣帝赞许他,于是赦免而不杀他。不久被起用为并州刺史。“芝坐爽下狱”,鲁芝因为曹爽的原因被关到监狱里,其中“坐”意为“因……犯罪”,“下狱”乃犯罪的结果,“芝坐爽下狱”表意完整;“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对偶句,意为“嘴里不申辩是非曲直,不愿意苟且免除罪刑”。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5.2018年全国二卷: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选自《后汉书·王涣传》)本段是对王涣基本情况的介绍,“广汉郪人”是介绍籍贯,“父顺安定太守”是介绍王涣父亲,“少”与后文“晚”对举,“敦儒学”与“习《尚书》”“读律令”句式相同。“太守”后的“涣”为“少”与“晚”的主语。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6.2018年全国三卷: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本段是对范纯礼的介绍,“以父仲淹荫”的意思是“因为父亲范仲淹的恩荫”,从意思上看,是说范纯礼受父辈恩荫做官,“以……荫”是固定结构;后面的“知陵台令兼永安县”,另说被委任的官职,由此可知“知”前应断句,其中“知”“兼”都是任职的固定说法,值得注意的是,其后往往会说成“…县”;“永昭陵建”的意思是“永昭陵修建”,这是一句完整的话,其后应该断句;“京西转运史”是官名。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三、2017年7.2017年全国一卷: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本语段大致有三层意思,谢弘微“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过继后的叔父谢混有知人之明,谢混向谢思夸赞谢弘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童幼时”,人名“混”,提示语“曰”“谓”,虚词“之”。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8.2017年全国二卷: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本段是讲舞阴李氏投降赵熹的事。舞阴大姓李氏不肯投降,皇帝派人去招降,他仍不肯投降,故应断为“不肯”;“云”在此处意为“说”,“云”字以下为不肯投降的理由,故其前后均需断开。在“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中,“孤孙”表示辈分,“憙”是人名,“孤孙憙”一起做该句的宾语。如果将“孙憙”作为人名单独拉出来,做“信义著名”的主语,就篡改文意了。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9.2017年全国三卷: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节选自《宋史·许将传》)先明确句意与选拔人才有关。“选者”与首句“选人调拟”响应,指被选拔的人;“初”,时间词,其后断开;正是因为吏“为奸”,被选拔的人才“又不得诉长吏”,故应在“选者”之前断开。“将”指的是传主。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四、2016年11.2016年全国一卷: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这段文字讲述了曾公亮治理政务方面的才能,强盗都不敢在他管辖的境界内。有一个使者丢失了东西,怀疑是强盗偷走了,曾公亮说他的境内不会藏匿强盗,一定是使者的随从干的。搜索以后,果然是这样。据此,“盗悉窜他境”中间不能停顿;“尝有使客亡橐中物”是一个完整的语句,“物”后要停顿;“移书诘盗”不能断开,前后是目的关系。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12.2016年全国二卷: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这段文字讲的是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太子之位,并且文泛结交术士之流,以前陛下严厉惩罚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常常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功勋权贵,以巧言迷惑朝中大臣。从句子结构来看,“窥觊储贰”“广结术十之流”两句均为动宾关系,连词“且”连接两句话,所以就断开;“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中“扬言”的宾语应是“事由己发”,所以不能断开;“用以恐喝勋贵”为动宾关系,必须与前面断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13.2016年全国三卷: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节选自《明史·傅珪传》)这段文字是说,刘瑾说《会典》是刘健编纂完成的,浪费了很多钱财,参与编修的官员都被降职,傅珪被降为修撰。不久,因《实录》编成,重新晋升为左中允,再晋升为翰林学士,先后担任吏部左、右侍郎。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镌与修者官”,“镌”在这里指官员降级,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就很容易断错。其他几个有关官职变动的词语,如“降”“进”“再迁”等也可以作为断句的参考。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五、2015年14.2015年全国一卷: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豪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节先自《宋史·孙傅传》)这段文字是说,宣和末年,高丽前来进贡,使者所经过的地方,安排车夫舟船,引起许多麻烦及浪费。孙傅说:“索取民力妨碍农时,对我们国家没有丝毫的好处。”宰相说他的观点跟苏轼一样,上奏贬他去蕲州安置。从结构上看,“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是主谓关系,“索民力以妨农功”是动宾关系;从句法特点上看,“傅言”中“傅”指“孙傅”,“言”指“说话”。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豪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15.2015年全国二卷: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节先自《北史·来护儿传》)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本语段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句首发语词、句间停顿词和句末语气词,一是句中充当谓语的动词和形容词。通过读可知整个句子大意,一是少时常见战争,立有功名之志;一是平陈之役有功。其次根据虚词“所”“及”,名词“护儿”“宇文忻”“淮南”“白土村”“疆埸”“军旅”“文陵”“役”等,就基本可以判断断句所在。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本文标题: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套题古文断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485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