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晋灵公不君教案(1)
《晋灵公不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及武士们等人物形象学习本文中所体现的叙事艺术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和自由辩论等方法让学生学会由浅入深地探究人物形象及文化思想和叙事艺术,品味春秋笔法蕴含的文化内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史学家那种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春秋时的晋国有一个大臣叫赵盾,他明明没有参与谋杀国王晋灵公的叛逆行动,满朝文武都可以证明他的清白,但是晋国的史官董狐却在朝堂之上,在文武朝臣面前,竟理直气壮地告诉大家:“作为史官,我已经写下‘晋赵盾弑其君’。”此言一出,赵盾有冤难言,文武百官也爱莫能助,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要看看这千古奇冤倒底是怎么加回事。本文文学常识简介1.介绍《春秋》与《左传》。《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内容简约,只是大事年表式记载。(见教材P28)《左传》(《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叙事有“详而博”的特点,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有具体的人物活动,这种叙述风格成为后世楷模。对“晋灵公不君”在《春秋》只一笔带过,但在《左传》中,同样写这个史事件,就写得有情节,有人物,情节有因有果,人物有血有肉。2.文中所写事件涉及到哪些人?一君(晋灵公),四臣(谏臣赵盾、士季、叛臣赵穿、史臣董狐),三甲士(xx,提弥明;灵辄)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二、初步感知全文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请一些学生读相关段落,师板书字词)难认字:蹯翳食之箪橐与为公介为法受恶自诒伊通假字①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辟-避②宣子田于首山田-畋③子为正卿,亡不越竟竟-境④反不讨贼反-返⑤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阙-缺⑥我之怀矣,自诒伊戚诒-贻2.齐读全文。三、结合注释自读课文,重点词语解释1.不君,不行君道。厚敛,加重赋税。以,连词,当译作来。2.'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而:连词,可译作来。3.'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夫人载以过朝。宰夫,厨子。过朝,经过朝廷。4.'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中'莫之继也'怎样解释?提示:没有人继续您进谏了。'莫之继也'即'莫继之也'。莫:否定性的无定代词,'没有谁'。之:代词,指赵盾,等于说'您'。'之'在这里做'继'的宾语。5.'君能补过,衮不废矣。补过,补救过失。衮,衮袍。这里指君位。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提示:善事里没有哪个能比这个更大的了。7.'公患之,使鉏麑(chúnń)贼之'患:厌恶。之:代骤谏。贼之:杀赵盾。这里的'之'代赵盾。8.'晋侯饮(yìn)赵盾酒'饮:给酒喝。意动用法。9.'公嗾夫獒焉'中的'嗾'、'夫'、'獒'的意思各是什么?提示:嗾(sǒu):呼唤狗的声音。夫:指示代词。那个。獒(áo):猛犬。10.'斗且出'中的'且'的解释?提示:且,连词,一边……一边。11.'提弥明死之'中'死之'的解释?提示:死之:为之死,即为赵盾而死。12.'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中的'免之'的解释?提示:免之,使赵盾免于受害。13.'赵盾弑其君'中'弑'的解释?提示:弑,古代下杀上,如臣杀君,子杀父,都叫弑。14.古今异义词“宣子骤谏”的“骤”、“鉏麑贼之”的“贼”、“见灵辄饿”的“饿”、“书法不隐”的“书法”,等等。四、学生书面翻译全文,教师指导检查。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左传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叙事文学的代表作.今天带上你们的好心情,跟我出发一起去探讨它的叙事艺术及其文化内涵二、问题探究:(一)尚书记言,春秋记事,左传则记言记事也写人,这篇文章塑造了很多的人物形象,那么主要人物是谁?(晋灵公、赵盾)他们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不君,古之良大夫也)现在我们一起来分组探讨两个题目.见幻灯片1.晋灵公的“不君”,表现在哪些事情上?2.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又从哪些事情上可看出来?师建议:分组朗诵课文,边读边用笔划记信息.从原文中筛选信息,用原文回答用自己的话概括性格特点生回答后小结如下,见幻灯片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犹不改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晋侯饮赵盾酒,公嗾夫獒焉贪婪荒唐残暴不君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不忘恭敬而患之,将谏.宣子骤谏宣子未出山而复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敬君敬业敬民古之良大夫(二)除了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之外,还有武士虽着墨不多,却光彩照人,他们是鉏麑,提弥明,灵辄,你最欣赏谁?你认为谁的出场最精彩?结合原文说.学生自由回答.思考:塑造这些人物有何作用?分解:先让学生分析这些人物是什么典范或代表?见幻灯片鉏麑:义仁信提弥明:忠义灵辄:孝义赵盾.士季:忠仁晋灵公:不君他们的身上体现的仁义礼智信五常的代表,体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之道,作者宣传的是一种儒家思想.(三).刚才我们已经领略到这些人物活灵活现,呼之欲出,那么运用了哪些手法达到这个效果?幻灯片:叙事艺术语言简明,形象生动详略结合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插叙三.解决疑惑本文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1.赵穿杀了赵盾,为何董狐写下“赵盾弑其君”?2.董狐冤枉了赵盾,孔子为何称赞为“古之良史”?3.赵盾对董狐的书法无力辩解,孔子为何说“古之良大夫”?4.如何理解赵盾“为法受恶”?我把你们的疑惑从一个点来切入,“赵盾弑其君”这句话来探究,我相信能把你心中的谜团解开.幻灯片深入探究谈谈你对“赵盾弑其君”的看法弑:臣杀君,子杀父,一字寓褒贬,“弑”包含了对赵的不满,这种手法叫“春秋笔法”.幻灯片:春秋笔法补充:直书,包括尊重历史真实(史实),合乎当时的伦理道德礼法(史义),如果两者有冲突,要按当时的礼法标准来写.现在我们再来探讨董狐为什么要写“赵盾弑其君”?原文“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说明按照当时的礼法,没有离开国境,君臣关系还在,而赵盾回来没有讨贼,没尽到为臣之道,忠得不够,董狐这样写就是按照礼法来写,体现的正是史学家一种可贵的秉笔直书的传统.板书:秉笔直书这样写对赵盾公平吗?允许不同的意见.⑴公平:符合当时的礼法,君臣之道⑵不公平:法制社会,体现“春秋笔法”局限性,模糊了历史事实,一旦抹去,千古奇冤.是的,我们不必去苛求古人,董狐作为史官非常了不起,史家三才“史才,史学,史识”他都有,后代也用“董狐笔”指那些不畏权贵,坚持原则的人,可以说是用生命在写史,因为当时赵盾已掌权.类似的人还有司马迁、崔浩等人,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董狐这样幸运,齐太史记载“崔杼弑其君”结果被杀,两个弟弟接着写也被杀,直到最小的弟弟写才免于死,但赵盾掌权后交没有为难董狐,所以我们应对孔子所说“赵盾,古之良大夫也”这句话应有了更深的理解.同学们,以后无论从事什么,身在何处,希望人人都做良大夫,董狐笔,那么每个人心中都会充满阳光,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本文标题:晋灵公不君教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48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