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现状
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现状、成因及对策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是亘古已久的话题,“减负”的说法提了很多年,但实效到底如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说,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针对此问题做过多次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的负担和压力并没有真正减轻,反而呈日益加重之势。其实,党和国家早就认识到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性,并着力加以解决,教育部在2000年就下发了《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紧急通知》。更有甚者,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被写入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和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12月10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安徽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15年,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实现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看来,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已到刻不容缓必须解决的地步了。本文拟从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及成因,来谈一谈如果解决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一、中小学课业负担的现状。我们曾采取抽样问卷调查形式,从初中三个年级中分别抽出两个班级进行问卷,并抽出学生进行座谈,综合问卷情况和座谈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学生的课业负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作业量较大。教育部门一再要求初中生课外作业时间一般要控制在1.5小时以内,而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完成课外作业所需要的时间一般都在2-3小时,毕业班学生的作业时间超过3小时,超过规定的要求,课外作业量仍然很大2、课堂讲多练少。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根据前几年到洋思中学考察学习来看,课堂上应该精讲多练,讲课时间控制在20分钟,练习时间应该在25分钟左右,让学生充分消化课堂知识,可以减少学生回家课外作业时间,以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但实际情况上是课堂是讲堂,不是学生的学堂。从而从另一个方面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3、学生参加课外班较多。由于上级部门在规范办学行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严禁学校利用节假日补课。很多学校也严格遵守了这一规定,但我们的学生家长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要求学生到民办的教育机构去补课,或是找家教来提高成绩。学生参加文化课外班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的多达3个课外班,而且课外班集中在升学考试学科,这样造成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时间,另外课外班过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4、无效劳动、重复性的劳动多。我们说要想学生跳出题海,教师必须跳入题海。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留课外作业的时候,没有对作业的习题进行精选,以致造成课外作业的重复性的内容很多,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学习负担。5、学生了解社会关心时事的时间少。学生一般七点前出家门,晚上要五点半以后到家。在校的时间长,加之作业量多。根本没有时间和社区接触,大多数学生不看中央台的电视新闻,对于全面发展和提高能力很不利。6、学生对学习缺乏趣味性和自主性。在与学生座谈中,多数学生认为应该多自主学习,应该在玩中学,在课后多复习,每天自主学习的课最好1-2节,喜欢没有老师的自习课。要讲究课堂效率,课堂纪律要好,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好,教学要有趣味性,娱乐性,讲究愉快教学,最爱上的是体育课。这说明,由于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和自主性,学生不能愉快、主动参与学习,致使还要利用课外时间巩固复习所学的内容,造成学习负担加大。当然,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有很多,诸如,家长给孩子报的其他兴趣班、特长班等等,在这里不再赘述。二、中小学课业负担的成因。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喊“减负”,但有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很重。其原因何在?(一)来自社会的压力。随着社会的转型及城市化的推进。社会就业压力大。学生走出校门后很难找到适当的工作,一些大学生甚至研究生都在家待业。绝大多数的单位和部门在选人用人上,一味追求高学历,也就导致学生必须走上好初中、上好高中、上好大学,才能有好工作的这条路。所以造成了社会压力的下移,下移到中小学,甚至波及到幼儿园。另外,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一些操作的岗位及就业的认识有一些偏差,大家普遍认为,普通员工收入低,待遇差,保障少,大家都不愿干,都愿意读书考学做管理人员。于是路子越走越窄,只有拼命读书上大学一条路了。又因为大学滥招,就业难,我们还得拼命努力考上好大学、名牌大学才行。(二)来自家庭和孩子的自身要求。素质教育未能在社会中形成共识,尤其是几千年封建传统教育的影响下,人们的观念、意识、思维方法是难以改变的。家长对学校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如今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家庭经济条件尚可,于是家长们把所有的期望投到了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每个家长都存在,家长们把自己不能实现的理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加上家长们的成才观的不正确,教育方法的简单,不管子女的各种因素,拼命地强压孩子去“多”学习,还通过各种方法、手段,“逼”子女成才,岂知这么做,反使子女不堪重负,有的甚至走向极端。正是,由于受社会、家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对自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他们的眼里,不好好学习,没有好的成绩,未来就没有好的前途,在社会上的地位就会低人一等。(三)来自不合理的评价体系。虽然近几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学校的评价体制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仍存在严重弊端。政府评价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主要依据升学率,看进重点的数量,看进线的比率,教师、家长评价学生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标准是学生学习成绩优劣,在学校和班级所排名次。(四)源于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单纯从办学规模上看,超级大校甚至达到60个教学班以上,一部分学校仅有10个教学班左右,发展困难,步履维艰,濒临撤并。更有优秀师资全部集中在少数超级大校,一部分学校连任课教师都配不齐,这就造成了学生间、家长间、学校间的相互攀比,恶性竞争,学生成为受害者。不管路途多远、花钱多少都要去择校。(五)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手段陈旧,教学知识技能迟滞,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不信服、不认可、不接受,也就成为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障碍。当然,教师的师德也有一定的问题,有些教师课内不讲课外讲,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三、解决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对策。1、坚持依法治教。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也包括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行政规定,要贯彻到位,令行禁止,加强督导检查,防止摆过场,走形式,一阵风,要坚持常抓不懈,切实扭转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局面。2、继续深化课程改革。从课程内容、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目标和任务,转变教育观念,摒弃应试教育的做法,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本途径。3、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均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农村教育而言,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已经演变成一个怪胎,这是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之一,必须彻底根治,政府责任首当其冲,要加大投入,促进优质师资在一定区域内的流动,保证校际间的师质基本均衡。4、改革考试招生和质量评价制度。要坚持推荐生制度,扩大比例增加人数,使更多的学生受益。要坚持克服单纯以升学率,单纯以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教师和学校的弊端,建立全面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要可操作,落到位,起作用,即在学生升学,教师晋级,学校评优等方面起作用,使学生、教师、学校受益于发展性评价。要进一步降低中考命题难度,淡化甄别和选拔功能。5、坚持综合治理。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动员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比如加大宣传,营造氛围;比如转变就业观念,扩大就业;比如加强职业教育,分流学生,不走升学一条路;比如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等等,采取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才能为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创造良好的环境。6、优化教学方式,构建有效课堂。做到“减负增效”,教师要科学施教,课前精心备课,精选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的教学需做到四个转变:(1)将单一的传授过程转变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过程;(2)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3)将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的过程转化为对知识的探究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4)将单一的传授教学方式转化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过程。通过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途径和方式,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7、减轻考试负担,科学评估质量。考试多、效能低也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为了减轻考试负担,我们按照“两减少、一提高、一加强”的思路进行考试改革。即减少考试科目和次数。减少考试竞争压力,淡化名次分层评价,重奖学业进步生。提高考试的质量,提高试题信度和效度、严格考风,丰富考试内容和方法。同时加强教学过程的课时、单元质量过关,把问题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评价对于整个减负系统工程来说是个至关重要的“瓶颈”。要减负还必须改变单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模式。重视课堂教学质量、课业负担的情况。重视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评价。两项改革打破了“分数唯一”的传统模式,促进了师生教学过程质量的提高。8、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负担重也与学生会学的能力差密切相关,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提高学习效率是减轻学习负担的重要途径。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形成原因复杂,积重难返日久,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绝不是一两个部门,一朝一夕就能轻而易举完成的。它需要全国上下多方协调,群策群力共同治理。2012年6月
本文标题: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现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487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