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股道[推荐]前言“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是证券投资分析中两个基本派别,两派当中究竟孰是孰非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世界上著名的基本分析大师有:格雷厄姆、费雪、彼得•林奇、巴菲特,著名的技术分析大师有:查尔斯•道、威廉•江恩、艾略特、韦尔德、葛兰维尔等。基本分析大师中,巴菲特是最成功的,但是,在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股市之时,巴菲特以损失136亿美元排在榜首。技术分析代表人物格列高里•莫里斯在2008全球金融海啸的恶劣环境下,却获得了全美基金业绩第一大好成绩,因为他掌管的基金只亏5%,而美国的基金普遍亏损40%。长期来看,基本分析大师多数情况下,能够比一般投资者获取更好的投资收益,而技术分析大师则是没有几个能长期战胜市场的。本人从事证券投资研究和实际操作,已经有16年时间,经过比较上规模的“三起两落”之后,突然有所“悟”。我试图把“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完美结合。幸运的是:在实际投资的“三起两落”中有了切身体会,在第二次失败之后重新爬起来,至今再也没有“落下”-----在2003年、2004年熊市当中投资业绩优异,在2007年10月抛掉所有股票,避免了全球性金融风暴对中国股市的重大冲击。下面,就我的研究和成长轨迹、以及如何研究股市、如何从业余爱好成长为专业投资者,做一个总结,并与各位好朋友分享。一、奇遇,引发痴迷“技术分析”的研究,建立“技术分析模型”1992年本人在深圳从抽新股开始成为中国第34万个股民,1992年到1998年,一直是市场上漫无目标的小散户。1996年本人进入金融机构工作,1998年被派往北京,担任某证券营业部的总经理,在该营业部工作两年,其间,遇到一“奇人”,该人姓何,他在1994年到1999年,个人资产从20万元迅速膨胀到2000万元,与其沟通了解,发现他是一个‘技术分析’高手,所买股票基本都是翻倍赢利。受到启发,本人开始迷恋技术分析,曾经在5年时间里,每天看盘超过10小时以上,那个时候,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到看盘当中,几乎到了疯狂状态,没日没夜,有时连续多日通宵达旦。本人把中国证券史上每年涨幅最大的前几十个股票(特别是熊市之中涨幅巨大的股票)的k线图用电脑纸打印出来,张贴在墙上,每天观察,尤其是仔细观察涨幅最快最大的地方,在大涨的前一天的位置,我用蚊香烫一个黑点,从这个“黑点”位置向前期追溯,观察一个月、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之前,这个股票的波动规律,经过5年,终于看出了一些门道,于是,抽取共性的特点,编制了“爆涨股票模型”。我又把中国证券史上每年跌幅最大的几十个股票(尤其是牛市当中跌幅巨大的股票)的k线图打印张贴观察,在大跌的前一天的位置烫一个黑点,从这个“黑点”向前面的历史追溯,经过2年时间编制了“爆跌股票模型”。涨幅巨大的股票总是被人津津乐道,几乎没有人去研究大幅下跌的股票,这个事情我非常认真的做了,收获无疑是非常丰厚的。5年的时间里,我将全部的时间和热情全部投入到“技术分析”的研究中,同时,阅读专业书籍200多本,编辑书写资料数量之多难以统计。这个时期的工作,我把它归纳为:“把市场中波动巨大的股票抽样出来,以‘实证研究’出发,对爆涨和爆跌这两种市场中最为极端的现象进行研究并编制了‘技术分析模型’”。二、从“技术分析”过渡到“基本分析”,建立“基本分析模型”十多年以来,本人一直在专业机构中工作,由于专业分工不同,在真正成为股票投资专业人士之前,研究股票全部是出于业余爱好,2002年本人担任了上海一家专业投资机构的首席股票投资经理,负责国内A股投资,目前国内著名的私募基金经理东方港湾的但斌先生,那时是我的同事,他负责B股投资。我从基本分析入手,把上述所有波动巨大的‘样本股票’做了细致、全面、深入的研究,发现股票价格连续爆涨(爆跌)之前,公司基本面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于是,我又对个股建立了‘爆涨股票基本分析模型’和‘爆跌股票基本分析模型’。同时,我和我的团队,对古、今、中、外股票市场的大盘指数‘底部特征’和‘顶部特征’,以及‘底部形成前兆’和‘顶部形成前兆’做了大量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对于全球共同基金联动、债券、期货、商品等市场与股市的关联性等,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丰硕。3年的时间边研究边实践,积累丰富经验。这个时期的工作我把它归纳为:从‘实证研究’出发并编制了‘基本分析模型’”。三、把“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完美揉合我服务的机构管理着数十亿社保基金,由于社保资金追求稳定性长期回报,迫使我们更多的去研究资产管理的本质,去研究现金资产在全社会的投资配置。由于我本人负责股票投资而参与投资决策会议和提供“拟投资股票池”,因此,为我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平台。2002至2004年,业绩优异,名震上海,傲视群雄。我在股票投资上的实践:(一)买股票(1)用“技术分析模型”、“基本分析模型”反复研究股票综合指数,研究关联市场,对“资产是否可以在股票上进行投资配置”做出判断;(2)如果,资产可以配置在股票投资上,则,启动股票投资决策程序,程序如下:a\用“用技术分析模型”寻找有可能“爆涨”的股票,并建立“初选股票池”;b\“初选股票池”确定后,立刻派基金经理和调研人员去调查这些股票,并提交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必须回答“基本分析模型”中包含的所有要素问题;c\用“基本分析模型”筛选“初选股票池”,符合条件的股票,放进“拟投资股票池”;d\“拟投资股票池”提交投资决策会议,会议表决通过的股票,最终成为可以马上买入的品种。选股的过程,首先是用“技术分析模型”初选,其次,才是用“基本分析模型”复查。买入的股票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模型,而且,“技术分析”放在“基本分析”的前面。‘初选’的标准是“技术分析模型”,是股票在中长期的市场中自由波动的形态、是长期波动形成的成交价格趋势和成交量,它们是市场自身的力量形成,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所以,它反映了市场的客观存在。由于能够通过‘初选’的股票的数量很少(大概30---50只),因而,我们需要做的基本分析的工作量(与其他机构相比)非常少,所以,‘复查’的目标非常集中,有限的精力集中在少数目标公司上,有助于做更加深入、透彻的研究。我永远不干‘抄底’的事情,过早‘抄底’必定成为‘先烈’,股票投资的原则就是‘永远做投机分子’,要懂得‘踩在无数先烈的肩上,迎接来自市场内在的、最强的向上爆发力’。(二)卖股票(1)股票止赢:对于已经达到收益预期的股票,无论它是否还在上涨,一律卖出“止赢”;(2)用“技术分析模型”、“基本分析模型”反复研究股票综合指数,研究关联市场等,对“资产配置在股票上是否安全”做出判断;(3)用“技术分析模型”跟踪具有代表性的股票以及已经建立舱位的股票,一旦发现有与“爆跌股票模型”的个别类似现象发生时(个别类似现象出现时,股票可能是缓慢下跌;当所有现象都出现时,股票必然爆跌),系统立刻发出警报,提示要卖出股票。(4)用“基本分析模型”分析上述股票的;(5)无论用“技术模型”还是“基本模型”发出的负面情况,只要具备其一,必须卖出股票。我始终坚持一切从‘技术分析’开始,从这里起步就是‘从实践出发’,再通过‘基本分析’来验证,就是‘再回到理论’。‘实践与理论结合,实践与理论反复对照验证,实践永远放在第一位’,这是我投资股票的哲学思想。2002—2004年,每个交易日都在收盘后记录《投资日记》,在《投资日记》当中必须要记录内容包括:世界各大股票指数k线图、A股综合指数k线图、自编20种指数k线图、债券k线图、关注股票k线图、重要财经新闻、个股重要信息等,通过40分钟的记录,整个市场目前状况以及对短期未来的波动方向,有了大致的了解和判断。《投资日记》对我而言就是“纵向和横向的剖面图”,它帮助我了解到“此时此刻”的关联市场和股市内部结构性的发展状态。四、短期获利惊人,避免重大市场风险2002年、2003年、2004年,本人所在的机构是上海社保、深圳社保、北京农保、成都社保、泰康人寿、杨子石化等巨额资产的管理者,我们的资产配置在债券投资、现金管理、股票投资上。上海社保精选了16家专业理财机构为其投资理财,我们在16家当中连续两年股票投资回报率都是最高的,并且,是抛光股票后、帐户上全部是现金的情况下,收益率最高。2003年年初股票市场刚刚启动的时候,我们的股票却开始连续强势上攻,连续两周的时间每天增加利润1000万元以上,在2003年下半年,股票市场从爆跌到阴跌一直持续到年底,自从2003年中期我们抛光股票后,是16家机构中唯一没有再购买股票的机构,因而,回避了巨大的市场风险。03年底到来之前,我们几乎是靠近市场最底部区域开始了建仓,当04年初,整个市场刚刚启动的时候,我们已经获利巨大,04年3月,正当市场火暴之时,我们选择了抛光离场。本人选定的投资品种,半数以上股价上涨一倍,持有时间不超过3个月。由于优异的业绩以及对出色风险防范,2004年5月,本人被安排到一个特别的岗位去做负责人,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此时,股票市场正处于绵绵熊市之中,是“绝对不能投资股票”的阶段,同时,债主上门追债,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天天卖股票,卖出股票去还债,没有任何“投资”可言。由于一些客观原因,2006年我没有机更多地参与中国股市上最大规模的大牛市,但是,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海啸下,本人没有遭遇风险,因为,2007年10月,我非常短暂地代理的股票全部抛光变成现金,抛售股票的时候,正是牛市最为火暴的时候。本人抛了股票后,写信给朋友们说:中国的股票市场可能要调整的2009年四季度,我在那时,再考虑是否再次进场。五、异曲同工的研究(1)欧奈尔的‘杯柄形态’与我的‘蚊香烫黑’中国的投资者多半都知道沃伦•巴菲特,但未必都知道美国人威廉•欧奈尔,如果把巴菲特称之为“股王”,那么这位白手起家、而立之年便在纽约证交所给自己买下一个席位的欧奈尔,显然更像是一位谆谆教导并且身体力行的老师。欧奈尔通过对过去四十五年大牛股的研究,发现了股票上涨之前,会在市场的波动中形成一个‘杯柄形态’,他在市场上率先推出了跟踪股市走势的计算机数据库,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图表中心,为普通投资者服务。此外,欧奈尔还创办了新美洲基金,该基金的资产目前已经超过20亿美元。尽管欧奈尔又开公司又办报,但这些丝毫不影响他作为投资大师的出色表现。追随他的投资者每年的平均收益均超过40%。他最出名的两次是在《华尔街日报》上刊登整版广告,预告大牛市即将来临。这两次广告预告时间非常准确:一次是1978年3月,另一次是1982年2月。在读到欧奈尔的书之前,本人并不知道他曾经对美国过去45年的大牛股进行了详实的剖析,但是,进行仔细研读‘杯柄形态’,却发现在我的“技术分析模型”中、我早年用‘蚊香烫黑’、寻找爆涨黑马的那个‘黑点’就包含在‘杯柄形态’之中。(2)吉姆•柯林斯的《从优秀到卓越》为我的‘基本分析’加上了‘双保险’《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吉姆•柯林斯和他的团队在10年的时间里,对1965年以来《财富》杂志历年500强排名中的每一家公司(共1400多家)进行了一项规模巨大的研究。研究结果令人震惊,只有11家公司实现了从优秀业绩到卓越业绩的跨越,他们阅读并系统整理了近6000篇文章,记录了2000多页的专访内容,创建了3.84亿字节的电脑数据,收集了28家公司过去50年,甚至更早的所有文章,进行了大范围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如何让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令人惊异而振奋的答案,11家公司的9条特性被提取出来,比如:“从公司之外请来的被奉若神明的名人做领导,往往对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过程起消极作用”、“经理人的薪酬结构跟推动公司经营业绩无关”等。柯林斯的浩大工程持续了10年,得到的研究结果,足以让所有的基金经理们大惊失色,因为,在格林斯的结论当中,根本没有谈到基金经理们常常挂在嘴边的‘销售收入’、‘每股盈利’、‘市盈率’等。我从爆涨和爆跌的股票开始入手研究,这个抽样的方法与格林斯完全一致。格林斯只研究了最好的公司,而我研究了最好和最差的股票,于是,我看到“幸福的股票(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股票(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虽然研究的结论与他有些差异,但是,在我的
本文标题:股道--王新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520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