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语文下1-3单元文言文复习
1七年级语文下1-3单元文言文复习《孙权劝学》复习一、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司马光,字君实,陕西夏县人,北宋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2、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3、作品理解:(1)主题思想:本文描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2)结构: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鲁肃叹学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3)写作特点:对话揭示人物性格4、作品启示(与《伤仲永》一文比较阅读):(1)内容比较:本文写吕蒙“当涂掌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伤仲永》写出了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和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2)写法比较:本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5、句子品味:(1)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指出“学”的必要性;(2)卿言多务,孰若孤:指出“学”的可能性;(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情不自禁的赞叹,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日,形容时间短;刮目,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吕蒙以当之无愧的态度表明了自己才略增长之快之大。6、解释下列成语(1)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2)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或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6、翻译下列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那个)阿蒙了!(3)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好处。(4)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志士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擦亮眼睛用新的眼光相看了,长兄为什么认清这件事情这么晚哪!(6)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7、整体感知课文后回答下列问题(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爱才、敬才,二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2)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人的成才和天赋没有很大关系,先天的不足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弥补。不管天赋怎样,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学有所成。(开卷有益)8、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1)孙权:三国时吴国国君,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2)吕蒙:吴国名将知过能改,有军人的坦诚豪爽(3)鲁肃:吴国谋士敬才爱才文人雅士,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9、用原文回答(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的语句是哪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孙权现身说法劝吕蒙读书的句子是哪个?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11、文中最突出的的描写方法是什么?对话(语言)描写《木兰诗》复习材料文学常识《木兰诗》是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又名《木兰辞》选自南朝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文言词汇①、通假字对镜帖花黄(通“贴”,粘贴)②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策勋十二转”中的“策”原是名词,指记事的册子,这里用作动词,“登记”的意思。2.动词用作名词“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原是动词,这里用作名词,“战马”的意思。③一词多义市:1.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2.愿为市鞍马(动词,买)将:1.将军百战死(名词,高级将领)2.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帖:1.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告示)2.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上)机:1.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2.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④古今异义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副词。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作姓氏。)理解性默写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的诗句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23.《木兰诗》中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4.《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5.《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6.《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7.《木兰诗》中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8.《木兰诗》中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9.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0.《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借星夜哨兵为战场上的木兰做了一幅剪影式勾勒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11.《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12.《木兰诗》中与成语“扑朔迷离”有关且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3.《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4.《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重点段落对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最后一自然段是个生动的比喻,以此比喻表现木兰的机智聪慧,和伙伴们的惊讶;也是吟唱者对木兰的赞颂之词。此外,以雄兔雌兔比喻人之男女,恰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卖油翁》(七年级下)复习指南一、字句解释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关键字:善:善于;擅长。句译: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与他相比。2.公亦以此自矜。关键字:以:凭。自矜:自我夸耀。句译:他(陈尧咨)也凭这一点自我夸耀。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关键字:释:放下。睨:斜着眼睛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去:离开。句译:有一个卖油老头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没有离开。4.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关键字:其:代词,他,指陈尧咨。矢:箭。但:只。颔:点头。句译:(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音dì,目标),只是微微点头。5.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关键字:汝:你。亦:也。知:懂得。射:射箭的技术。精:精妙,精湛。不亦……乎:反问句式,不也……吗?句译: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不也很精妙吗?6.无他,但手熟尔关键字:他:别的(奥妙)。但:只。熟:熟练。尔:同“耳”,罢了。句译:(这)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熟练罢了。7.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关键字:忿然:气愤的样子。轻:轻视,小看。句译: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8.以我酌油知之。关键字:以:凭。酌油:倒油。知:知道。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句译: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9.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关键字:乃:于是,就。置:放。以:用。覆:覆盖,盖。徐:慢慢地。沥:下滴句译:于是(卖油翁)拿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口,用勺子慢慢地将油向下灌注(到葫芦里)。10.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关键字:自:从。而:但是句译:油从钱孔中注入葫芦,但是铜钱却没有沾湿。11.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关键字:惟:只。尔:同“耳”,罢了。句译:于是他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熟练罢了。”12.康肃笑而遣之。关键字:遣:打发。之:代词,指卖油翁。句译:康肃公笑着打发他走了二、内容理解1.作者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2.段落大意:第一段:陈尧咨射箭。第二段:卖油翁酌油。本文篇幅短小,含义深刻,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陈尧咨自矜自傲,盛气凌人,卖油翁技高一筹,却谦逊沉稳,从容自若。人物性格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得以展现。3.中心归纳: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精益求精”的道理,也给我们以做人的启发:不因一技之长而骄傲自满,做人应谦逊有礼,不仅仅满足于现状,应该亦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4.如何理解文中的“笑”?(1)自我解嘲,尴尬之笑;(2)对卖油翁技艺的赞许。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下1-3单元文言文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522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