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8潍坊市中考语文试题评估
WORD格式编辑整理专业知识分享潍坊市中考语文试题评估2018年潍坊市中考语文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不仅考查了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关注考查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能力和知识技能迁移能力,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注重从学生身心实际出发,注重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知识的迁移。其中语文知识及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是考查的重点。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一、命题特点概述该份试题力求把握好积累与运用、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对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学科知识和应具备的语文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查。1.试题结构稳定,题型多样,题量适中。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共25个小题,与2017年潍坊市中考语文试卷26个题相比,虽然在最后一个阅读题上少了一个小题,但结构完全一致,试卷共分为积累与运用(33分)、阅读(37分)、写作(50分)三大部分。以上各部分分值占全卷分值的百分比依次是27.5%、30.8%、41.7%,题型题量与分值设置恰当。其中字词的积累运用6分,对标点、语法、文化常识等相关语文知识的积累运用6分,古诗文名句默写及名著阅读13分,综合性学习8分,诗词鉴赏5分,文言文阅读11分,现代文阅读21分,作文50分。全卷客观性试题27分(6道选择题12分,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名著填空2分,文言文阅读解释加点的实词及选择题共5分),占22.5%;主观性试题93分(含作文50分),占77.5%。试题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以知识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更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和实用性。2.试题难易适中,区分度适宜。3.选文典范,材料新颖,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突出了人文性和时代性特征,关注时代发展与文化传承。试卷主题立意鲜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关注社会热点,教育性强。引领正确的价值取向是该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4.注重能力发展,提升语文素养,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5.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详细具体、操作性强,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体现人文关怀,减少了主观性试题评分的误差。总之,这份中考试卷基本涵盖了《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覆盖面较广,充分彰显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而且与日常教学联系紧密,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二、试题具体特点评析本试题的题型设计从形式上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从内容上看,既有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对语文基本运用能力的考查,包括字音字形、词语、标点、语句衔接、成语运用、文化常识、名著阅读、古诗文默写、信息提取、病句修改、句子仿写、古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可以说,题型设计比较多样,涵盖面也非常广。积累与运用第一部分是积累与运用,包括三个大题,共33分,全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能力。第一大题是6个选择题,考查的是字音、字形、词义、语句衔接、病句(表意准确)、文化常识等基础WORD格式编辑整理专业知识分享知识的积累与运用。第1~3题通过一段文字,分别考查了字音、字形、词义和语句衔接。这三道题目的考查点同以往一样,但是是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进行考查的,这是这份试卷的亮点之一。第1题把对字音和字形的考查综合在一道题里面,要求选出全都正确的一项,做这道题需要非常细心,不仅要关注字形,还要关注字音。这道题重点考查了一个易误写的字“祥”,一个易误写的字“漫”,一个多音字“折”,它们都是学生平时容易混淆的,所以这道题难度不大。第2题,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考查对词语的正确理解与运用能力,意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进而学会运用词语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三个句子主要考查了近义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根据语境正确理解词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第3题,要求选出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学生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段,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所描写的事物的特点,从比喻句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来判断句子,从而做出正确选择。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就可以看出①的语序与上文的“蓝天”“青山”相对应,②的“湖面”作后面分句的主语,与下句话题统一,③的结构与上文一致。第4题,考查成语的运用,学生掌握了成语的意思就能答题,故答好此题的关键在于平日的积累。第5题,要求选出表意准确、逻辑严密的一项,考查的是成分残缺、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等情况,学生只有掌握句子的结构特点,尤其是关联词语的运用,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第6题,要求选出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焦点在于考查《公输》体现了墨家的主张而非道家。第二大题,考查的是古诗文名句默写和名著阅读。第7题古诗文名句默写主要有两种考查形式,一是对文言文和诗词的上下句背诵默写,如(1)(2)(3)小题是上下句的默写;二是对诗词的理解性默写,如(4)(5)两小题,都是课内所学。其中(3)句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课外名句默写,相对而言,难度适中。阅卷过程中,学生的答题情况出现了以下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完成答题,且正确率高,能得满分。有部分学生背不熟甚至背不过,出现答错句写错字的情况。有部分同学的理解性默写不知道填写哪一句,对考查的诗句理解不到位;还有部分成绩好的同学对课外名句知道得很少,填不上,丢掉1分,只得7分。第8题考查名著阅读,可以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名著,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考试所选作品为《名人传》和《傅雷家书》,是新课标所规定的篇目,这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作品,而且都非常贴近同学们的生活,易于答题;采用片段阅读的形式,考查了情节、人物及人物性格和童年生活几个方面,考查内容非常全面,考查形式非常新颖,考查了同学们对作品的理解。名著阅读丢分主要集中在第(1)小题第二空和第(2)小题上。第(1)小题的回答中,主要失分原因是平日阅读不够,对事件不了解,或完全不清楚名著内容,胡乱答题,弄不清第二个空是《傅雷家书》。第(2)小题,回答读后启示有不少考生不联系小说内容答,表述不清晰,用词过于随意,导致不规范。第三大题是“综合性学习”。第9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概括和提炼。此题阅卷中发现的问题是:考生未概括提炼出“全民阅读”重在什么,而是滥抄原文语句。得全分2WORD格式编辑整理专业知识分享分的很少,全题得7分的同学几乎都是这个题目丢了分。考生没有审清“重在”这个词语所要表达的意思,而是简单地理解为概括材料一的内容。第10题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该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抄袭材料中的内容,没有自己看法。(2)表述不清,还出现错别字现象。第11题考查病句,主要是关联词语和搭配不当问题,此题难度不大,历次考试应该训练到。如②去掉“都”(将“双升”改为“上升”)。③将“而是”改为“而且是”。④在“在于”后面加“是否”(将“能否”改为“能”删去“能否”)。阅读第二部分是阅读,包括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共37分,其中古诗文阅读16分,现代文阅读21分。第四大题是古诗文阅读。(一)诗词鉴赏题,所选诗词是欧阳修的一首描写春日之景的宋词,内容比较浅显。浣溪沙是词牌名,与试题考查的内容没有多大的关系。这首词通过人物、景物描写,构成一幅活泼热闹的众人游春图,并在其中寄寓了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考查的题目共有两个:一是赏析“追”“出”两字的妙处。二是分析下片作者情态及情感。这两个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在对词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赏析品味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能否想象出词人所描绘的画面、能否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直接表现为考查表现手法、炼字。第12题赏析“追”和“出”两字的妙处,得分为2分的学生约占15%,得分为1分的约占50%,不得分的占到35%。从具体答题来看,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学生对词的叙事视角把握很不到位。不能分清词人及词中所描绘的人物的视角分析画面内容。其次是字的赏析不到位,对词的内容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可见学生平日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很不到位。第13题的标准答案为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15%的同学回答情感不完全,只回答了“追求快乐”,实为没有审好题,理解不到位。(二)文言文阅读与2017年相比变化不大,还是精心选择的一篇课外文言文,题型也与2017年一致。《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第14题考查了实词的解释。共考查了三个词:“乡”“善”“策”。三个字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对应的学习点。“乡”在《鱼我所欲也》中“乡(向)为身死而不受”学过,“善”在《口技》《卖油翁》中“京中有善口技者”“陈康肃公善射”学过,“策”在《马说》中“策之不以其道”学过,学生应该对此不陌生,从答卷来看成绩良好。第15题考查了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考查了四组虚词的区别:“而”“以”“之”“其”。去年已经考过“以”“之”,今年不应该再出错,答案C项:代词,指代前文所说之事。其他A项:介词,把;介词,因。B项: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D项:代词,他的;助词,加强语气。第16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考查了两个句子,第一个句子主要考查对“毕”的理解,第二个句子主要考查对“未之有也”倒装句的理解。考生出错主要在第二个句子“之”未理解为代词,翻译时漏掉。第17题考查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说明什么道理。这一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人物自己的言行举止中总结其品质。答案为“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第17题在阅卷时标准比较灵活,只要是意思对即可,这个题大部分学生可以得满分。存在问题:一是学生不会概括人物特点,只是引用原文的话来表示;二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到位,文言文底子比较薄弱。WORD格式编辑整理专业知识分享第五大题是现代文阅读。(一)《目光里的松阳》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描写了松阳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存方式、浓郁的人文气息,表达了自己古村落保护要注重人文关怀,考虑人居环境的情感,也对古文化古村落的现状流露出淡淡的遗憾。试题考查点比较全面,既有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又有对精彩段落、句子的品析,考查点分布较为科学,对学生的散文理解能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查,难易程度适中。第18题“阅读第③段,完成下面的表格。”,此题侧重于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重在考查学生提炼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第18题共2分,多数学生得1分。大部分学生表述不符合要求,和表格中的已有的材料不对应。第19题“第④段中,“丰厚的蕴含”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此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和概括归纳能力。第19题共3分,多数学生只得2分,表现在“教化”“熏陶”“引领”回答不完整。第20题“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此题侧重于考查对句子的品析,考查学生从细微之处赏析文本语言以及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第20题共4分,多数学生能得到3分。学生可以从修辞、句式、情感等多个角度进行赏析,得分点较多。有很多特别有深度的赏析,很好地体现了中考学生的风采。多数学生从修辞角度作答,答题格式基本符合规范,但仍有部分学生因为不能结合语境具体答出表达效果而失分,包括基本答题格式混乱。第21题“作者通过“目光里的松阳”,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中心的整体把握与感受以及理解与鉴赏能力。此题是现代文阅读中难度较大的题目。第21题共3分,多数学生只得1分或2分,主要是信息提取概括不完整不准确,包括回答不出“古村落既有美学价值,又有文化价值,要注意保护,不能一拆了之”和“古村落保护要注重人文关怀,考虑人居环境”,乱写一气。(二)《胸存大道自从容》是一篇议论文。第22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及分论点,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及
本文标题:2018潍坊市中考语文试题评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523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