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报告题目:王沪宁《政治的人生》课程名称:中国社会政治分析学院:公共管理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年级:政治131学号:1303010184学生姓名:刘志辉2015年11月2日读书报告《政治的人生》———王沪宁人生的智慧封面上的王沪宁很有些沉毅风发的气质,尽管他现在已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了,但这本日记却很能体现其性情。譬如他抽烟,现在还抽不抽不知道;譬如他看武侠小说,认为“给人启发的是它巧妙的构思和大胆的想象力。尽管是虚构,但是这种想象力对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有价值。如何突发异想,把本来的平平淡淡,看得异军突起,这样才能有创造性。”他也看粗制滥造的诸如《骚土》、《媾疫》、《天猎》、《帝京》等流行小说;他去个体户那里理发,玩一种叫“大富翁”的电子游戏,偶尔会写点水准并不很高的旧体诗等等。日记中所记的这些使得这本书显得很真实,也使王沪宁这个人显得更真实!好读书的人有人曾经向人介绍王沪宁是一个著名学者,王沪宁自己纠正说,我不是学者,我是个读书人。印象最深的:一是他喜欢淘书。日记中有两篇专门写他淘书的经历,一是6月6日到书店比较集中的北京大学附近的书城,在那里“转了一个上午”。一个是8月13日,到甘家口的书摊买书,这篇日记写的尤其细致,简直就是一篇关于“淘书”的散文。二是除了买书,王沪宁还是个“夜猫子。在这册薄薄的日记中,“凌晨”一词出现的几率特别多。譬如1月5日凌晨读《圣坛下的林彪》,7日、8日凌晨读《走下圣坛的周恩来》,16日凌晨读法国《自然科学》杂志,17日读法国《研究》杂志,19日凌晨读《读书》杂志,21日凌晨读《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24日凌晨读国际政治学会的国际大会主题报告,25日凌晨看《危险的关系》,28日凌晨看布老虎丛书中的《苦界》,2月1日读《一场最为神秘的战争》,5日凌晨读小说《纪实与虚构》,4日凌晨读《邓小平在1976》,10日凌晨翻《中国古代性文化》,10日、11日读《金赛性学报告》,25日凌晨读《曾国藩》,27日凌晨读一本关于中国未来的书,5月31日读《新十日谈》,6月2日凌晨把《革命后社会中的政府》中“政府领导方式”一章加工好,等等等等。一本书中,“凌晨”一词出现不下数十次,足见其刻苦状况。他涉猎极广,阅读量惊人,几乎无书不读,无时不用功。他在自序中说:“多年来养成一种习惯,或者说不得不养成法这样的习惯,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地思考一天来的经历。白天,均在异常的忙乱中度过,没有工夫思考。有工夫思考的时候,大多也用于作严肃而枯燥的学术思维,专业的厉害。而对于人生,却没有时间去思考。夜色下来,一切归于宁静,望着窗外闪烁的路灯,可以静静地思考自己和世界,思考自己在行政工作和学术研究中排不上号的事情。从中找出有意义的东西,做一点小小的思想享受。”一个人多年坚持这样的习惯,每日回顾过去的一天,在读书中思考和感悟,或总结、或自省,并将此作为思想享受。如能长期如此,那还了得?三是还有一篇10月25日的日记中,他抄录了一个要求读他博士研究生的信件。日记中说:“收到s君要求读博士研究生的信,写得感情充沛,让人感动,记录如下:尊敬的老师:我虽经写过入团、入党、入伍等多种申请书。然从未像这次这样庄重,因为这次追求的是内在的价值,一旦拥有便永远拥有。今年我已三十有六,似乎不应该与年轻人争锋,可我抵御不了读书的诱惑。记得我在初中毕业的时候,因家庭困难,母亲要我辍学,为此我和母亲争吵过。报考研究生前夕,时任政委亦反复劝阻我,因为当时面临扩编,我是处长的当然人选,权衡之后,我还是选择了读书。为什么要再次做读书的选择?有人这样问我,我也这样问自己。虽然编一些堂皇的答案并不难,可这不属于我的性格。那么,是为“仕”吗?作为一名团职军官,文凭的分量几近于零;或者是为出名吧?我曾经获得过1987年全国报告文学特等奖,优秀散文奖,走作家的路似乎更近;要么是为职称罢?可他对于一名行政干部毫无用处。无需再做任何设问。我想如果一定要刨根问底的话,他可能发源于我对生活的一种体验。因为我发现,人们看待一个有道德的人,透出的目光是亲切,看待一个有权力的人,透出的目光是敬畏,只有看待一个有知识的人,目光中才盈溢着无限的尊重,并饱含着由衷的敬佩。我向往那份尊重和敬佩。再有,我很欣赏书页中那一片与喧闹、复杂和浮躁之中仍可守的宁静的小天地。老师们,敬祈你们体谅我,满足我也许是奢侈但不失合理的要求:“往上读。”王沪宁读罢此信说,写的真好。读书在整个社会如果能得到这样的认识,那社会就会发展进步。可惜,人们要经过千辛万苦之后才能明白这一点。读罢这则日记,读罢这封信,自己也不免深深地感动!想大事的人作为一个曾经研究政治、后来从事政治的人,整天想的肯定都是大事儿。如果没有长时间的深度的思考,没有思维的长期训练,也不会有这样精彩的“日记”呈现,也就没有他的今天。他读书、写作,先后出版了《比较政治分析》、《国家主权》、《美国反对美国》等多部著作,年仅30岁就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87年出版代表作《比较政治分析》后还曾登上过《半月刊》等时事杂志的封面。譬如6月1日的日记中思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他在纸上写了12条。其中有维护中央的权威就是维护全局的权威;中央权威的本质是全党统一意志基础上的统一领导权;决策正确才能保证效率。6月2日的日记中,他说,什么是政治家?应该具有至死不渝的信念、学贯中西的知识、高山仰止的人格、高瞻远瞩的目光、百折不挠的毅力、海纳百川的胸襟、总揽全局的能力,等等。中国的民主革命依靠了一个杰出的领袖集团。现在也需要。6月10日的日记上显示,看国际女篮锦标赛后,他说,心理力量历来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动力,有时是最强大的动力源。这种动力源,发动起来后就强大无比,但也有可能成为破坏性的力量。在没有发动起来的时候,没有任何力量,静静的,看不见。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看来要注意这种心理的动力,要发动,但是要发动到恰当点。物质力量谈得比较多,心理力量谈的比较少。有12亿人口的大国心理力量多么大,在被一种什么因素发动起来之后,如果不是社会有目的的发动,那将是灾难。如果社会有目的的发动,那就是毛泽东说的“精神原子弹”。在这一点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也使我深深地感到:一个人经常思考的是什么问题,就有可能是什么样的人;想什么层次的问题,就会成为什么层次的人。正如一副对联所说,“眼界高时无碍物,心源开处有清波”;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心大了,什么问题也都不是问题了。《政治的人生》一书中,除了研究大量的政治问题之外,其中也不乏性灵之笔。譬如他看由王朔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过把瘾》后记的日记中说,生活中有很多矛盾,不是来自恨,而是来自爱。有时候来自爱的矛盾虽不如来自恨的矛盾厉害,可怜的是对来自爱的矛盾大部分人没有有办法,只好在无穷的矛盾中消磨人性。人们不知道爱也会带来恨,这是很多悲剧之所以发生的根本原因。还说,太爱,也不是好事,不那么爱,也不是好事,不爱,也不是好事,怎么办?人的痛苦。譬如他在1月4日的日记中说:“在现代社会中,人的心理感觉和心理作用越来越重要,心里感觉对人的行为和意识有着比其他因素均大的作用,越是现代化的社会越是如此。在中国现代化发展中,这个问题会越来越突出。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越快,人们的心理越敏感,越脆弱,这是一个矛盾。而在原始社会中,大概没有心理学。科学“发现”的人是不是原来的人,还是原来的人不是真正的人,这是一个疑惑。”这大概就是现今人们常说的心态吧。喧闹太多,诱惑太多,干扰太多,选择太多,冲动太多,于是患得患失,犹豫不决、摇摆不定,举止失措,缺乏应有的宁静和定力,缺乏相对超然的心态和平静,自己如此,多数人亦如此。王沪宁有先见之明。他在1月5日的日记中说:“办一个系,一是人才,二是理论,也就是方法论,三是管理,四是凝聚力。坚持不放,可以办好。”我想,一个系如此,一个单位也莫不如此。如果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有一套切合实际的思路,有一套管理制度,并善于管理,有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的同心同向,还有什么干不成的呢?视工作为乐趣的人王沪宁曾经是一名教授,教书育人是其本分。但他爱这份职业,并视其为乐趣。他在6月26日的日记上说,作为一名教师,给学生上课是一种快乐。学生能给他一种生命的交响,一种活的知识对象,一种流动的意识过程,一种双向的信息交流。这大概是任何其他职业均不能实现的。这是老师的最大乐趣。他还说,什么乐趣也不能比塑造生命的乐趣,尤其是塑造生命成功的乐趣。凡成功者莫不如此。他不仅视工作、事业为责任、为使命,更将其视为乐趣,因为在工作中才有所创造,在创造中才有了意义,也才有了乐趣。一个视工作为乐趣的人,其生活也必然充满乐趣,这样的人不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有诗意的人王沪宁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在这本日记中,发现了他写的8首旧体诗。虽然水准并不很高,但至少在他心中充满了生活的诗意。譬如5月25日的日记中记道:在散步的时候,在树上摘了一些果子吃,想到了卢梭说的自然状态。这样的生活是可望而不可求。得诗一首。《与大哥同游》:清池弯道傍波澜,踏露青石上绿山,四柱巍峨镇地脉,一塔朦胧没水潭。颐和园深寻幽易,昆明湖浅见鱼难。收尽千枝花艳丽,东来霞色照君还。他在8月1日的日记中记到:“下海去游泳,浪很大,铺天盖地过来,把人打在下面。大家开玩笑说,现在知道什么叫灭顶之灾了。觉得很有挑战感。人生中需要有勇气迎接挑战。我们大概是不像过去那样能够迎接挑战了。在这里,也觉得有片刻悠闲。得诗一首:《得悠闲有感》:百思忽断到乐土,截袖开衣任踯躅。须发参毛参毛迎劲风,心绪颟顸散归途。一饮泉液比琼浆,数似薏苡赛醍醐。随意枯枝金沙下,闲躺浪蓐似糊涂。全书总计就这8首诗,我不厌其烦地照录下来,倒不是因为诗写得多好,而是从中可以看到王沪宁的诗意和志趣,看到他“再现中流滔万倾,似见湘客又搏击”“汹浪古来卷败旗,长城何日断海流”的思索和感慨。和平养无限天机王沪宁是个喜欢平淡而不喜欢复杂的人。在他10月8的日记中,他说:“给L君回信。L在信中说我是否还在“撞钟”,说的是我们我们这些做学问的人像和尚一样,没有欲望,安心修炼。L在几年前曾经问我“你每天读书有什么意义吗?”我说:“你知道和尚为什么要念经吗?”我在信中说“难得还有人想起我的幸福的问题,心中十分感动。我们这类人,已经习惯了无幸福的生活,也就是生活的平淡。没有幸福的欲望,也就没有痛苦。痛苦往往是伴随着对幸福的追求的,而不是伴随着幸福本身。所以要怀疑的不是幸福本身,而是每个人主观状态中的希望。我的问题还是“和尚为什么要念经?这个问题能够回答,一切就归于平淡。叫做和平养无限天机。幸福之事,可遇而不可求,可求而不可执。修炼了这么多年,有足够的空间在心中,无所谓幸福。当然我不反对他人追求幸福,因为人不能过同样的生活。”在10月29日的日记中,他说“内心的平静,胜过一切满足。”在3月17日的日记中,他说:“让复杂的人事关系简单起来。人事关系的简单化,有时要靠组织建设来完成。人事关系,要简单、简单、再简单。这样才能解放生产力。”读罢这些日记,我忽然想起前几天看的一个资料,说“文革”结束时,顾颉刚由于名声很大,事务异常繁忙,常常为情面所累、为事务所累,穷以应付、力不从心。钱钟书劝他“勿于社会上无聊人往来,浪费垂尽的精力。”并送宋代翰林学士洪迈的一诗句叫“不将精力做人情”。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工作之外的事忙多了,用在事业上的心思就分散了。心想,中国什么时候人事关系变得特别简单了,大家都感到不累了,就说明机制和体制真的科学了,也完善了。而在中国的现实国情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做到“和平养无限天机”是多么重要啊!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王沪宁的日记《政治的人生》的确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和学习的书。在他的日记中,有故事、有思想,是一束束智慧的花朵,也是一道道思想的光芒;他的每篇日记,或述说、或表白,或阐明、或描绘,朴素无华,富有哲理,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无不洋溢着他内心的激情和澎湃的心声,可以说每一篇都是很好的诗,也是很好的散文。在8月31日的日记中,有他怀念大陆工程公司殷之浩的一篇文章。他写到:“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度过自己的生命,大概要结识成千上万的人。在这些人中,有的擦肩而
本文标题:政治的人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533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