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备用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建国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长期致力于印度语言、文学及历史的研究和翻译工作。绿林好汉水浒传济公传滚瓜烂熟跟前儿偏科文理贯通起码一百单八将盛白面读一读绿林好汉水浒传济公传滚瓜烂熟跟前儿偏科文理贯通起码一百单八将盛白面读一读lùzhuànzhuànjiàngchéngshúdān查一查:嗯得绿林好汉水浒传济公传滚瓜烂熟跟前儿偏科文理贯通起码一百单八将盛白面读一读1、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2、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材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1、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2、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材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贯通——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几方面的问题?读课外书偏科学习外语积累古诗文对于这几个问题他们各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想一想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3、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4、进行古诗文积累。想一想谈一谈在苗苗对季老先生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指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1、课文中的“苗苗”指的是(),“大树”指的是()。想一想2、读了课文,你认为文中的“苗苗”和“大树”还有什么更深的含义吗?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宝库。阅读,是,。阅读,是,。阅读,是,。一位向导一架望远镜帮我找到智慧的源泉让我看得很远很远积累坎普腾的托马斯:我到处寻找安宁,却无处可觅,只有在独自阅读一本小书时,我才得到了安宁。英国:把一页书好好消化,胜过匆忙地阅读一本书。塔吉克族:草要经过牛的反复消化,才能变成牛奶;书要经过人的反复思考,才能变成知识。司马光: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切斯特菲尔德:你们把世界这本伟大的书认真读一读吧,读一遍,再读一遍,把它铭记心里,采纳它的风格,然后将它变成你自己的东西。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5、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6、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扩展阅读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访当今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真可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我的童年(节选)我虽然对正课不感兴趣,但是也有我非常感兴趣的东西,那就是看小说。我叔父是古板人,把小说叫做“闲书”,闲书是不许我看的。在家里的时候,我书桌下面有一个盛白面的大缸,上面盖着一个用高粱秆编成的“盖垫”(济南话)。我坐在桌旁,桌上摆着《四书》,我看的却是《彭公案》、《济公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旧小说。《红楼梦》大概太深,我看不懂其中的奥妙,黛玉整天价哭哭啼啼,为我所不喜,因此看不下去。其余的书都是看得津津有味。冷不防叔父走了进来,我就连忙掀起盖垫,把闲书往里一丢,嘴巴里念起“子曰”、“诗云”来。到了学校里,用不着防备什么,一放学,就是我的天下。我往往躲到假山背后,或者一个盖房子的工地上,拿出闲书,狼吞虎咽似的大看起来。常常是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有时候到了大黑,才摸回家去。我对小说中的绿林好汉非常熟悉,他们的姓名背得滚瓜烂熟,连他们用的兵器也如数家珍,比教科书熟悉多了,自己当然也希望成为那样的英雄。•有一回,一个小朋友告诉我,把右手五个指头往大米缸里猛戳,一而再,再而三,一直到几百次,上千次。练上一段时间以后,再换上沙粒,用手猛戳,最终可以练成铁沙掌,五指一戳,能够戳断树木。我颇想有一个铁沙掌,信以为真,猛练起来,结果把指头戳破了,鲜血直流。知道自己与铁沙掌无缘,遂停止不练。•学习英文,也是从这个小学开始的。当时对我来说,外语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东西。我认为,方块字是天经地义,不用方块字,只弯弯曲曲像蚯蚓爬过的痕迹一样,居然能发出音来,还能有意思,简直是不可思议。越是神秘的东西,便越有吸引力。英文对于我就有极大的吸引力。我万没有想到望之如海市蜃楼般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竟然唾手可得了。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学习的机会是怎么来的。大概是一位教员会点英文,他答应晚上教一点,可能还要收点学费。总之,一个业余英文学习班很快就组成了,参加的大概有十几个孩子。究竟学了多久,我已经记不清楚,时候好像不太长,学的东西也不太多,26个字母以后,学了一些单词。我当时有一个非常伤脑筋的问题:为什么“是”和“有”算是动词,它们一点也不动嘛。当时老师答不上来;到了中学,英文老师也答不上来。当年用“动词”来译英文的verb的人,大概不会想到他这个译名惹下的祸根吧。每次回忆学习英文的情景时,我眼前总有一团零乱的花影,是绛紫色的芍药花。原来在校长办公室前的院子里有几个花畦,春天一到,芍药盛开,都是绛紫色的花朵。白天走过那里,紫花绿叶,极为分明。到了晚上,英文课结束后,再走过那个院子,紫花与绿叶化成一个颜色,朦朦胧胧的一堆一团,因为有白天的印象,所以还知道它们的颜色。但夜晚眼前却只能看到花影,鼻子似乎有点花香而已。这一幅情景伴随了我一生,只要是一想起学习英文,这一幅美妙无比的情景就浮现到眼前来,带给我无量的幸福与快乐。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或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访谈录
本文标题: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备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547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