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解析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和图示题 - 副本
解析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和图示题知识点一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即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1、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____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____元,这会引起____。()A.80000.5通货膨胀B.40000.25购买力降低C.160002纸币升值D.20003购买力提高A货币发行量应为5000×8÷5=8000亿元;购买力=实需÷实发=8000÷16000=0.5,通胀A2、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待售商品数量增加10%,价格水平下\跌4%,货币平均流通次数由5次减为4次。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若该国要保持币值稳定,流通中的货币量应()A:增加32%B:增加26.4%C:增加40.8%D:减少6%A假设原来的待售商品数量为1,物价水平为1那么原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1×1/5=0.2现在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1×(1+10%)×1×(1-4%)/4=0.264那么增加的货币量为:0.264-0.2/0.2=32%•3、假定三年前,用100元人民币可以购买10件甲商品,此后物价一路上扬,截至目前,用100元只能购买8件甲商品。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货币贬值____,物价上涨____()•A:20%75%B:20%20%•C:20%25%D:25%25%C货币贬值:现价格=原价格/(1-x%)货币升值:现价格=原价格/(1+x%)现价格为12.5原价格为10直接套公式知识点二:汇率及货币兑换•1、判断汇率变动的方法条件本币汇率本币币值外币汇率外币币值相同单位外币可兑换更多的本币相同单位外币可兑换更少的本币跌落贬值升高升值升高升值跌落贬值2、掌握汇率变化的计算方法(1)、假如国际市场上某商品的单价从60美元涨到90美元,同期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8:1变成7:1。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如果用人民币购买该商品,该商品价格()A:约降了14.3%B:涨了31.25%C:约涨了14.3%D:涨了50%B原价为:60×8=480现价为:70×9=630630-480/480=0.3125•(2)、小张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下降了20%,小张又将1000美元换回人民币。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小张()•A:损失了人民币1600元B:减少了人民币损失1600元•C:损失了美元160元D:减少了美元损失160元A原来有人民币1000×8=8000现在有人民币1000×【8×(1-20%)】=6400知识点三:商品价值量、价格的计算•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比。••价格由决定,与价值成比,与通胀率成比,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成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反正价值正正反价值总量、价格总额的计算•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没有直接关系)•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量×量•价格总额由价值总量决定,并与它成比。反正价值数正价值(格)的计算公式变化前的价格(值)变化情况变化后的价格(值)1单位商品=N元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M%N÷(1+M%)元该国货币价值升值M%该国货币价值贬值M%N÷(1-M%)元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M%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M%N×(1+M%)元该国通货膨胀M%该国通货紧缩M%N×(1-M%)元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M%总结:一句话•提高用加,降低用减,正比相乘,反比相除。•提高用,降低用,正比相,反比相。•(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12题)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A.1452万元B.1320万元•C.1210万元D.1100万元C2012年商品的价值量为132÷(1+20%)=110该企业生产的商品数量为10×(1+10%)=11万件价值总量为110×11=1210万元•某国甲企业2011年生产M商品l0万件,每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60元。假设2012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而同行业的乙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2年甲企业生产M商品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A.540万元B.660万元•C.550万元D.720万元B商品价值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所以价格仍然为60但数量为10×(1+10%)=11价值总量为11×60=660•假设2010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54元,2011年生产M商品的该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同时该国货币升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该国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A.33.75元B.22.5元•C.45元D.30元D54÷(1+50%)=36价值和社率成反比36÷(1+20%)=30价格和货币本身价值成反比•某国2010年生产甲产品1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0元。2011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通货膨胀率为20%的情况下,甲产品的价格及价格总额分别是()•A.12元120万元B.10元100万元•C.12元240万元D.10元200万元C商品价格为:20÷(1+100%)=1010×(1+20%)=12商品数量为:10×(1+100%)=20价格总额为:12×20=240(1)供给曲线供给曲线表达了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企业获利增多,生产规模扩大,供给量增加;反之,如果价格下降,获利减少,企业生产规模会缩小,供给量减少。经济生活中的曲线图供给曲线(2)需求曲线需求曲线表达了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3).需求弹性曲线价格需求量价格需求量其中哪一个更可能是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曲线?(3)需求弹性曲线需求弹性曲线表达了价格对不同商品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小,高档耐用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由图可知,伴随商品价格的降低,A的需求量变化要小于B的需求量变化,由此可知,A对价格变动反应较小,B对价格变动反应较大。那么A属于生活必需品,B属于高档耐用品。(4)需求变动曲线右图中有两条需求曲线d1和d2,d2曲线比d1曲线所表达的需求更旺盛,因为对应每一个价格,d2曲线上的需求量都比d1曲线上的需求量要大。比如对应于P1价格,d2曲线表达的需求量为Qd2,大于d1曲线表达的需求量Qd1。我们把需求曲线的变动(比如由d1曲线平移到d2曲线的过程)叫做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往往是由于以下原因引起的: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收入水平高了,对某些较高档物品,在同样的价格水平下,当然需求会增大,这就导致了消费曲线向右平移。②相关商品的价格。相关产品的价格对需求曲线的影响比较复杂,因为要区分这两个商品之间是如何相关的,是互补品还是替代品。这个我们以后有专文讨论。③消费者的偏好。偏好增加了,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当然增加,也会导致消费曲线向右平移。反之亦然。④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预期未来价格会上升,在现期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会增加需求,导致需求曲线右移。反之亦然。坐标曲线题的解题思路•(1)识标•首先理解该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关系,其次要进行知识定位,明确考查所学的哪些知识点,是一个知识点?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第三要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2)明线•观察坐标曲线图中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1[2010·广东卷]图(a)和图(b)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不关联的普通商品。当两商品的价格P均从P1同幅下降到P2时,对于需求量Q的变化,若有如下判断:①两商量的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②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③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高档耐用品④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D2、(2012年江苏政治单科第6题)图1表示某商品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横轴为供给量,纵轴为价格,S1为变动前曲线,S2为变动后曲线)。在不考虑其它因素条件下,以下变量中会导致S1向S2方向平行移动的是①该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②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提高③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下降④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减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B3.(2012年山东文综第8题)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若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B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供给、需求之间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下图反映的是某种商品需求、供给和价格的关系,E点是供需平衡状态。不考虑其他因素,可以推断①曲线1是需求曲线,曲线2是供给曲线②曲线1是供给曲线,曲线2是需求曲线③与商品价格在P2时对应的点是乙点④与商品价格在P2时对应的点是甲点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4.(2012年湖南十二校第二次联考第14题)A•5.自2012年2月8日零时起,汽柴油出厂价格(P)每吨均提高3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这对新能源汽车(Q1)和传统能源汽车(Q2)需求量的影响是D6、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图6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②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③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④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
本文标题:解析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和图示题 - 副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54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