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双重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1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双重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2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双重影响摘要: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了军事威胁、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等一系列的侵略活动。列强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加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的消亡,加速了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的解体,促进了中国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但是,国外的侵略者的本意是要侵略中国,使中国沦为其殖民地,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这让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使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处于一个极度的不平衡的状态,掠夺殖民地,对外扩张,发展本国资本主义,为了改善贸易环境而攫取暴利。关键词:殖民主义双重影响侵略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自然经济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了军事威胁、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等一系列的侵略活动,毛主席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他们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帝国主义“向中国举行多次的侵略战争”,通过这些侵略战争,帝国主义就“残酷的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1.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和政治控制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多次发动入侵中国的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签订大量不平等条约,通过割地、赔款、享有特权等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行政权,并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爱国运动。1840年英国侵略者首先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接着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年法国又发动了中法战争;1894年日本又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到了1900年,英、美、法、德、、日、俄、意、奥等八国又联合发动了侵华战争。他们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给我们伟大祖国捆上了一条条锁链。他们在中国开商埠,割土地、抢财富、劫资源,……而且夺得了“协定关税”、“内河航行”、“沿海贸易”、“领事裁判”、“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从此中国陷入了领土被瓜分、主权被强夺、财富被侵吞、人民遭奴役的悲惨境地。如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大大加强了对中国的政治控制。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设立使馆,开辟或扩大“租界”等手段实行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系统以外的殖民的统治制度,借此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直接间接的控制中国政府。2.殖民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开放通商口岸,控制海关,压低关税,在中国办工厂、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掠取高额利润,并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殖民主义侵略制造舆论。在中法战争中,资本主义列强压迫清朝政府增设陆路通商口岸,减低陆路通商的税率,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是中国愈来愈深地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扩大通商口岸,增开陆路通商城市,获得遍及沿海和深入内地各处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特权,降低关税和内地转口税税率等,是鸦片贸易和掠夺华工成为合法化,使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得以横行无忌的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放手用鸦片毒害和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3夺中国人民,对中国民族经济进行直接的压迫,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英国及其殖民地对中国倾销商品,从中国掠夺的农产品和其他原料也急剧增加。由于外国商品,特别是棉织品大量倾销,洋纱逐渐代替了土纱,洋布逐渐代替了土布,洋袜、洋巾、洋烛,洋铁也都逐渐代替了中国土产,中国的棉纺织业和其他工场手工业,受到严重摧残。农民被迫放弃作为家庭副业的棉纺织业,转而到市场上去购买洋布。同时,由于外国侵略者大量掠夺中国农产品,农民被迫改种各种经济作物,把粮食、棉花、茶等投入市场,这样,就加速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瓦解,把中国农村变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附属物,在经济上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造成了中国严重的贫困和落后。客观地说,国外的侵略加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的消亡,加速了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的解体,促进了中国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列强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从这种意义上说,应该是一种进步,毕竟旧的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了。但是,国外的侵略者的本意并不是要给中国送来近代文明,加速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是要侵略中国,使中国沦为其殖民地,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这让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使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处于一个极度的不平衡的状态,对中国的掠夺给中国的经济也带来了极大的阻碍。综上所述,虽然帝国主义的入侵,加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中国从封建社会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恰恰相反,他们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夺殖民地,对外扩张,发展本国资本主义,攫取暴利。参考书目:1.《中国近代史辅助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2.《中国近代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3.《抗战时期的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田亮著)4.中国近现代史丛书之《第二次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5.中国近现代史丛书之《中法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6.中国近现代史丛书之《甲午中日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7.中国近现代史丛书之《洋务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4近代殖民主义的双重历史作用及其初步体现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西方国家在确立资本主义统治过程中,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要求它不断向外扩张,把世界上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卷到资本主义潮流中来。因此,资本主义建立其统治和形成为世界体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西方殖民者不断向世界各地侵略、扩张并把一切落后民族和国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过程。这个历史过程不仅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也引起了东方各国社会经济极为深刻的变化。马克思在谈到英国对印度的统治时写道:“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的这个精辟而科学的结论,既适用于英国对印度的统治,也适用于整个近代资产阶级殖民制度。这里所说的破坏性使命,当然是指对亚洲式也就是前资本主义的旧社会结构的破坏。西方殖民者在进行这种破坏性活动时,给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这种灾难和破坏性是多方面的,是最残酷的一幕。例如贩运黑奴的行为,美国黑人学者杜波依斯估计,从16世纪到19世纪,使非洲损失了1亿以上的人口。此外,西方殖民者在征服和统治美洲期间,屠杀了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殖民者还通过在征服地公开洗劫国库珍宝,抡劫黄金、白银,勒索战争赔款,进行不等价交换,实行垄断贸易,商品专利,征收各种苛捐杂税等各种残暴的手段,掠夺了难以数计的财富。1757—1815年东印度公司从印度共榨取10亿英镑的财富。西方殖民者早期的殖民掠夺,基本上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掠夺,它采用的方式既带有封建专制的野蛮性,又带有商业资本贪婪的特点。西方殖民者从东方掠夺来的大量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回本国,在那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推动着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工业革命后,西方殖民者除保留原有的剥削方式外,开始倾销商品,把东方国家变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剥削方式的改变,给东方各国带来了更大的社会灾难。在廉价商品倾销下,摧毁了东方各国的手工业,大批手工业者破产,昔日繁荣的城市衰落了。英国殖民者直言不讳地承认:“棉织工人的白骨把印度平原都漂白了”。与此同时,农业也遭到严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5破坏,大片土地荒芜,饥荒不断发生。1770年孟加拉发生大饥荒,饥饿而死者达1000万人,占孟加拉人口的1/3。19世纪前半期,印度先后发生7次大饥荒,约有150万人饿死。综上所述,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和统治,掠夺和剥削,给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城市衰落,商业凋敝,田园荒芜,人民贫困化。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这些灾难仅仅破坏了社会的表面,殖民主义破坏性的更重要的表现,还在于它消灭了东方国家原有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及它赖以生存的基础──农村公社。破坏自然经济,将这些地区缓慢地纳入商品经济的轨道,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是积极的。殖民主义的建设性使命就在于它实际上对东方社会进行了资本主义的改造。殖民者的统治和剥削,在客观上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向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创造了客观前提,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就是说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客观上起了促进作用。以英国对印度的统治为例,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家的统一为印度建立西方式的社会创造了政治上的必要前提。19世纪中期英国殖民者完全征服印度,最终结束了印度封建割据和混乱局面,实现了印度在政治上的统一。一支由新式武器装备的英印军队维护着殖民统治秩序,同时也维护着统一局面。殖民当局采取的修复和扩建公路,修建铁路,架设电报线,建立邮政系统,沟通贸易来往等措施,加强了印度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对巩固统一局面起了重要作用。印度已处在一个政府、一种法律和统一的关税管理之下。马克思认为,这种政治上的统一,“是使印度复兴的首要前提”。其次,农村公社的解体和传统手工业的被摧毁,为印度的资本主义化创造了条件。英国统治印度后推行的各项政策,如改革土地税制度,商品倾销和把印度变为原料产地等,在印度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一切不仅摧毁了农村公社和传统的手工业,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而且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自由劳动力出现。马克思就此评论说:“打破这种一成不变的原始形态毕竟是欧洲化的必要条件”。最后,修建铁路必然要促进印度民族工业的兴起。英国殖民者为加速把印度变为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和工业原料的产地,加紧在印度修建铁路网,兴办各种与铁路有关的工矿企业。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到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它“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自己去制造这些机器了”,甚至还将促进其他工业部门使用机器。因此,英国人的这些做法,在客观上为印度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英国殖民者为了经济掠夺的需要,在印度培训了掌握近代交通和手工业所需要的人才,于是在印度土著居民中成长了一个具有初步文化知识,懂得欧洲先进科技,并具有管理国家能力的新的知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6分子阶层。上述情况说明,近代殖民主义曾充当了历史发展的不自觉的工具。当然,它的双重历史作用并不是同步进行的。它首先体现出来的是破坏性,而且持续的时间很长,表现很残酷。它的建设性则往往是在较后的一段历史中才表现出来。一般说来到19世纪中期以后或更晚一些时间,东方国家才出现民族资本主义,而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然而,这种现象恰好说明近代世界终归是要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选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如何用理论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去看待这个历史问题?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论断呢?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殖民主义的历史。15世纪,西方冒险家远渡重洋的环球旅行和随之而来的征服、掠夺,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宣告了殖民主义的产生。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者主要是通过海盗式的土地、财物掠夺、欺诈性的贸易和奴隶贩卖等方式,从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攫取巨额财富。而在西方实现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资产阶级要求更广阔的国外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推动了西方列强向世界急剧扩张,殖民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殖民主义者运用各种手段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侵略,使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和
本文标题: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双重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549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