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 【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
1第二讲离子反应[考纲展示]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判断其正误。考点一电解质及其电离[学生用书P29]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比较定义相同点不同点实例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都是化合物一定条件下能够电离,产生离子,能导电NaCl、H2SO4、NaOH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不能电离,不能导电蔗糖、酒精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电离平衡不存在存在溶液中存在微粒种类水合离子、水分子水合离子、水分子、弱电解质分子等电离过程是否可逆不可逆可逆举例强酸:HCl、H2SO4、HNO3、HClO4、HBr、HI等;强碱:KOH、NaOH、Ba(OH)2等;弱酸:CH3COOH、HF、H2S、H2CO3等;弱碱:NH3·H2O等;H2O2绝大部分盐:BaSO4、BaCl2等三、电离1.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2.电离条件:酸的电离条件是溶于水,盐和碱的电离条件是溶于水或熔融。四、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表示。如H2SO4、NaOH、(NH4)2SO4的电离方程式分别为H2SO4===2H++SO2-4、NaOH===Na++OH-、(NH4)2SO4===2NH+4+SO2-4。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表示。(1)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电离程度逐步减弱,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如H2S的电离方程式为H2SH++HS-;HS-H++S2-。(2)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但一步写出。如Cu(OH)2Cu2++2OH-。(3)两性氢氧化物双向电离。如Al(OH)3的电离方程式:H++AlO-2+H2OAl(OH)3Al3++3OH-。3.酸式盐(1)强酸酸式盐完全电离,一步写出。如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2-4,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多元弱酸酸式盐,第一步完全电离,酸式酸根部分电离。如NaHCO3===Na++HCO-3,HCO-3H++CO2-3。(1)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如Cu、NaCl溶液。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如CO2、S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它们属于非电解质。(2)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无关,强电解质的溶液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如BaSO4;弱电解质的溶液导电能力不一定弱,如醋酸水溶液。(2015·最新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A.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2-4B.H2CO3是弱酸,故Na2CO3是弱电解质C.KClO3和SO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lO3和SO3为电解质D.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NaHCO3===Na++HCO-3、HCO-3H++CO2-3[解析]A中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电离方程式应为NaHSO4===Na++HSO-4,题中所给应为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B中Na2CO3是盐,为强电解质,C中SO3为非电解质,A、B、C均错误;D中NaHCO3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而HCO-3为弱酸酸式酸根,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应用“”,D正确。[答案]D[思维建模]—电离方程式书写的思维模型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只有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2)Fe、Cu能够导电,说明它们都是电解质。()(3)电解质发生电离需要通电才能进行。()(4)Na2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SO2-4。()(5)NaHSO4在水中发生电离产生H+,故NaHSO4属于酸。()(6)冰醋酸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答案:(1)×(2)×(3)×(4)√(5)×(6)√1.(教材改编)今有10种物质:①Cu②稀硫酸③HCl④NH3⑤空气⑥CO2⑦Hg⑧NaCl⑨CaCO3⑩Cl2按照表中提示的信息,把符合左栏条件的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填入右栏相应的位置。4序号符合的条件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1)混合物(2)电解质,但熔融状态下并不导电(3)电解质,但难溶于水(4)非电解质(5)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本身能导电解析:10种物质中稀硫酸和空气属于混合物。HCl溶于水可电离出H+、Cl-,能导电,是电解质,但熔融状态下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CaCO3是难溶性的电解质。NH3、CO2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不是它们本身发生了电离,而是它们分别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能导电的物质NH3·H2O和H2CO3,故它们属于非电解质。Cu和Hg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能导电。答案:(1)稀硫酸、空气(2)HCl(3)CaCO3(4)NH3、CO2(5)Cu、Hg2.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NaHSO4===Na++H++SO2-4B.Ba(OH)2===Ba2++OH-2C.Al2(SO4)3===2Al+3+3SO-24D.H2CO32H++CO2-3解析:选A。B中OH-的系数为2,不能合并写作“OH-2”;C中Al3+与SO2-4的离子符号不正确;D中H2CO3是二元弱酸,应分步书写。3.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100mL下列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A.自来水B.0.5mol/L盐酸C.0.5mol/LCH3COOH溶液D.0.5mol/LKCl溶液解析:选B。离子浓度变化最小的选项符合题意。自来水加入NaOH固体导电性显著增强;盐酸与加入的NaOH固体反应生成NaCl,离子浓度没有明显变化;CH3COOH是弱电解质,与加入的NaOH反应生成的CH3COONa属于强电解质,离子浓度显著增大;D项中KCl与5NaOH不反应,但加入的NaOH电离产生离子也显著增大了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综上分析,导电性变化最小的应是B项。(1)电解质的强弱是由物质自身结构决定的,与任何外界因素无关。(2)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无关。某些盐(如BaSO4)等虽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却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相反能溶于水的未必都是强电解质,某些弱酸、弱碱(如CH3COOH、NH3·H2O等)虽然能溶于水,但溶解时只有部分电离,故这些物质是弱电解质。(3)电解质溶液之所以导电,是由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的电荷数,和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如1mol·L-1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就大于0.00001mol·L-1盐酸,所以说盐酸的导电能力一定大于醋酸溶液是错误的。考点二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学生用书P31]一、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复分解反应类型(1)生成难溶性的物质,如Al(OH)3、BaSO4等。(2)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3)生成易挥发性的物质,如CO2、SO2、NH3等。2.氧化还原反应类型强氧化性物质+强还原性物质―→弱氧化性物质+弱还原性物质。如FeCl3溶液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3.络合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或络合离子。如向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二、离子方程式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2.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如H++OH-===H2O可以表示可溶于水的强酸与可溶于水的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的反应。63.书写步骤(以CaCO3与盐酸的反应为例)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1)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可溶性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物、气体、单质、氧化物均用化学式表示。(2)离子方程式书写时,浓硫酸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而浓硝酸、浓盐酸要拆写成离子形式。(3)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如NaHCO3不能拆写成“Na++H++CO2-3”。(4)氨水作为反应物写为NH3·H2O;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写为“NH3↑+H2O”。(5)高中阶段所学的离子反应一般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非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如Cu与浓硫酸的反应,NH4Cl固体与NaOH固体的反应。(6)拆写时,微溶物的澄清溶液要写成离子形式;呈浑浊状态或沉淀时要写成化学式,如澄清石灰水表示为“Ca2++2OH-”,而石灰乳表示为“Ca(OH)2”。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Na与H2O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Na2S水溶液在空气中被氧化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室用NaOH溶液吸收SO2尾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6)Na2O2溶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浓盐酸与铁屑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钠与CuSO4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NaHCO3溶液与稀H2SO4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书写时注意拆分、反应条件、电荷守恒以及“”、“↓”、“↑”等符号的运用,(7)中应注意少量NaOH与Ca(HCO3)2反应的产物。[答案](1)2Na+2H2O===2Na++2OH-+H2↑(2)MnO2+4H++2Cl-=====△Mn2++Cl2↑+2H2O(3)2S2-+O2+2H2O===2S↓+4OH-(4)2OH-+SO2===SO2-3+H2O(5)Al3++3H2OAl(OH)3(胶体)+3H+(6)2Na2O2+2H2O===4Na++4OH-+O2↑(7)Ca2++HCO-3+OH-===CaCO3↓+H2O(8)Fe+2H+===Fe2++H2↑(9)2Na+Cu2++2H2O===Cu(OH)2↓+2Na++H2↑(10)HCO-3+H+===H2O+CO2↑[思维建模]—脱离“写、拆、删、查”四步书写法的直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2014·高考安徽卷节选)Fe2(SO4)3和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3·高考海南卷节选)H2O2和KMn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13·高考江苏卷节选)MgCO3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优化方案】2016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55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