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其核心观点教育在动物界就已经存在,人类的教育只不过是对此的延伸与发展。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主讲教师:陈多仁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其核心观点教育在动物界就已经存在,人类的教育只不过是对此的延伸与发展。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生物起源论认为,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教育现象就已存在,人类的教育活动根植于人的生物本性;人类出现之后,继承了动物早已形成的教育形式,只不过对这种形式不断改善,使之更加复杂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形式没有本质差异,像老猫教小猫抓老鼠,老虎教虎子捕猎小动物,母鸡教小鸡觅食等与人类教育后代一样,都属于教育现象。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学者沛西能等。(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基本观点: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早期和个体幼年时的模仿行为,像孩童出于好奇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和活动就是教育。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前苏联教育理论界的观点。这是以“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作为前提的逻辑推理结果。基本观点: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马克思等。(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二、教育的本质规定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而不是动物界的一种普遍活动。作为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它与动物自发的生存本能和个体活动有着本质区别。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教育扩大了人的认识范围教育加速了个体和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教育和学习过程促进了个体生理基础——身体与大脑的发展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不同于以物质或精神产品为直接对象的活动教育不同于以人为直接对象的不以传授社会经验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教育不同于仅传授信息和社会经验的不以培养和促进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活动教育不同于向人以外的对象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三、教育的概念古今众多教育家从不同角度对教育概念做出了不同的诠释。多元化的教育定义,一方面反映了教育内在表现和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教育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但其意义在于从不同侧面、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的特点,反映了教育的某些本质属性。多元化的教育定义《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中庸》:“修道之谓之教。”《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柏拉图:教育使个体身心得到圆满发展。夸美纽斯:“教育是生活的预备。”斯宾塞:教育是生活的准备,教育应教导如何经营完美的生活。杜威:“教育即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裴斯泰洛齐: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一)教育的词源1.西方,教育起源于拉丁文,原意是“引出”和“发挥”。2.我国,“教”和“育”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教育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20世纪以前,我国很少把这两个字合成一个词使用,论及教育时,大多使用“教”和“学”这两个词,所以,一般把“教”和“学”的词源认为是中国文化背景下“教育”的词源。中华民国以后,“教育”一词才取代“教”和“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教育的概念(二)教育的概念1.从社会角度对教育的定义●广义理解;●狭义理解;●特指义理解;2.从个人角度对教育的定义●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的过程。3.现代教育界对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广义与狭义教育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四、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第二节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按产业形态划分为:1.农业社会的教育2.工业社会的教育3.信息社会的教育(二)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按历史形态划分为1.原始社会的教育2.古代社会的教育3.现代社会的教育教育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点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原始教育的特征–第一、没有阶级性,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受到平等的教育;–第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生产劳动服务;–第三,教育与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第四,教育内容和手段简单,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师和教材,主要靠年长一代的言传身教。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教育)(1)奴隶社会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文字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教育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最早的学校教育应该产生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国家亚述和巴比伦以及古代埃及。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夏朝便有了学校,那时的学校叫“庠、序”。但根据对甲骨文的考证,商朝才有学校。学校教育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出现学校,如夏:“庠、序、校”;殷商和西周:“学、磬宗、辟雍”。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目的:奴隶主阶级子弟学习礼仪等治人之术,鄙视体力劳动。西方: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雅典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斯巴达:军事教育(2)封建社会的教育●学校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教育功能进一步扩展;●教育在阶级性的基础上突出了等级性与宗教性。封建社会的教育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教学机构:官学、私学和书院–教学内容:“四书”、“五经”–教育目的:培养统治阶级人才西方:–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封建社会的教育“二馆”:皇亲贵戚和宰相功臣子弟。学额50人。国子学: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学额300人。太学: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学额500人。四门学:七品以上官员子孙(500人)和庶民中的优异之人(800人)。学额1300人。书学、律学、算学:是专科性质的学校,面向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孙及庶人。学额各50人。修士在阅读和整理经典著作中世纪修道院学校中世纪的骑士教育3、现代社会的教育(1)现代社会的教育与以前的教育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教育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广泛普及和义务教育年限延长;–教育形式多样化;–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内容、手段、教育观念和教师素质等要求现代化;–通才教育和全面教育是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目的,要求培养专业面宽、基础知识广阔、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人才。(2)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教育的等级性,扩大和普及了学校教育;完善学校教育系统;创立了“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教育内容日益丰富,大量增加自然科学课程;教学设备和手段不断更新和发展;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宗教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民族和种族歧视在移民人口较多的国家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3)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社会主义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教育以人类的先进思想、健康向上的教育内容、–科学的文化知识和优秀的精神文明教育年轻一代,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教育更好地实现了教育平等;–社会主义教育消除了民族和种族歧视,国家尤其重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教育与宗教分离,不受宗教影响。(4)现代教育的发展态势:第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正由理论走向实践;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第三,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表现在教育开始普及化、法制化,教育机会均等;第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第五,教育普及制度化和教育形式多样化;第六,终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和富有感召力;第七,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的共同追求。教育现代化一是指教育要尽可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二是指在适应中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等。
本文标题: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595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