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三章全球化与全球治理57961541
第三章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全球化的概念(1)经济学家倾向于将全球化视为经济生产、服务和消费的全球扩展,资本、劳动和技术跨国界的自由转移。1.金融的全球化2.生产的全球化3.贸易的全球化全球化的概念(2)社会学家在注意到全球化的经济涵义之外,还特别强调全球化的核心意义在于地域、时空概念的深刻转变。吉登斯认为全球化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体现为时空的伸延(time-spacedistanciation)过程,是“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关系的强化,这种关系以这样一种方式将彼此相距遥远的地域连接起来,即此地发生的事件可能是由于许多英里以外的异地事件而引起,反之亦然。”全球化的概念(3)斯克特(JanAartScholte):全球化是一种全新现象的指称,指社会关系相当程度地获得克服距离与边界的各种过程。全球化不同于普遍化、国际化和自由化三个旧的概念,而应当是“解除领土化”(deterritorialisation)。全球化的概念(4)赫尔德(D.Held):“全球化首先意味着社会、政治以及经济活动跨越了边界,因此世界上一个地区的事件、决定和活动能够对距离遥远的地方的个人和共同体产生影响。”全球化的起始时间马克思: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相联系,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资本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必然要流向全球范围。沃勒斯坦:认为现代世界体系形成于15世纪。吉登斯则把全球化与现代性相联系,认为直到18世纪,全球化才由资本主义、工业主义、民族国家,暴力等四种重要的制度所塑造。汤林森:全球化视为新近的现象,出现在二战之后,甚至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新现象。马克思的全球化预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全球化起始时间表作者开始主题马克思1500现代资本主义华勒斯坦1500现代世界体系罗伯逊1500,1871-1920多维度吉登斯1800现代性汤林森1960文化全球化当前全球化的动力信息技术革命;经济自由化政策;大众媒体的发展与文化交流的频繁;跨国公司的推动;跨国的、地区性的和全球性组织的出现。电话费用的降低纽约到伦敦的3分钟电话费的变化:1930年,244.65美元;1970年,31.58美元;1990年,3.32美元。通信技术的提高伊丽莎白女王:5个月之后才得知哥伦布航海的消息;林肯总统被刺:欧洲在2个星期之后才知道;阿姆斯特朗登月:全世界在1.3秒后就看到了人类踏上月球的画面;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内容1990年,美国政府和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在发展政策上达成的共识,即“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Consensus),体现了新自由主义政策的观点。“华盛顿共识”主要包括10个方面:1、加强财政纪律,抑制财政赤字;2、公共开支转向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和改善收入分配效果的领域;3、改革税收制度;4、开放利率;5、采用竞争性汇率;6、实行贸易自由化;7、放开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8、私有化;9、放松管制,取消进出口限制;10、保证产权。全球化的维度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军事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环境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世界出口趋势年份出口额(10亿美元)1960441.61965615.01970940.619751232.519801649.119851808.119871930.81960-1987(以1985年的不变美元为单位)世界出口趋势图表0500100015002000出口额(10亿美元)1960年1965年1970年1975年1980年1985年1987年银行向国外提供借款的数据年份金额(10亿美元)1963年134.71968年277.71973年931.51978年1876.61983年2683.61988年4821.5银行向国外提供借款图010002000300040005000金额(10亿美元)1963年1968年1973年1978年1983年1988年对外投资发展趋势(1970-1988)年份对外投资额(百万美元)1970年121661975年207321980年374521985年614661988年109425对外投资发展趋势图(1970-1988)对外投资额(百万美元)12166207323745261466109425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970年1975年1980年1985年1988年(1970-1988)对外投资额(百万美元)对外投资的流向从对外投资的流向来看,投资主要在发达国家进行,即在北美、欧洲和日本三大集团。但是,这种投资的不平衡并不意味着全球化不存在,只能够说明全球化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外投资的流向在90年代之后,外商直接投资在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加。1993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占全部外资的39%。其中80%的外资流向了十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其它依次是新加坡、阿根廷、墨西哥和马来西亚。而流入非洲的投资则非常少。1995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000亿美元;1996年为1290亿美元。新的全球劳动分工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将核心的研发、设计、战略规划等任务留在国内。低附加值、低技术、劳动密集型的工业被转移到了发展中地区。(传统的工业,如纺织、钢铁、家电制造等)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各种税收优惠,环境标准非常低。新的全球劳动分工传统的劳动分工:主要是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原材料的成产地和成品的销售市场;新的劳动分工:发达国家不断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低技术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不断在发展中国家获取原材料,而且在当地生产。生产出来的商品不但在发展中国家销售,而且有的商品再返销到发达国家去。政治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是指“政治关系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扩张与延伸,以及政治权力和政治活动跨越现代民族国家的界限、无处不在的这样一种现象。”政治全球化的一个后果就是产生了全球政治。军事全球化军事全球化是指世界体系中各种军事关系的加强。军事技术的发展已经将一个国家的军事控制和打击能力扩展到了全球范围,甚至是外层空间。核武器的出现成为了象征性标志,意味着全球都笼罩在危险之下,任何地方都逃脱不了军事的控制和威胁。军事全球化的表现联合防御和多边安全协定变迁的趋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盟。国家的财政、贸易和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将世界上遥远地区与许多国家潜在的脆弱性转化为危机。大规模杀伤武器对所有的国家都造成了潜在的威胁。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武器)的扩散,成为了一个典型的集体行动问题,因为他要求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国家都必须共同行动。所有国家的军事安全都受到系统因素的影响。文化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主要体现在文化观念及其各种载体的全球传播,主要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结果是各种文化更加全面地接触和碰撞。“文化帝国主义”“文明冲突”“文化融合与同质化”文化全球化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正通过通信信息网络在世界蔓延。西方国家处于信息网络的核心;西方文化的扩散罗纳德·多尔:目前浮现的“世界文化”被理解为西方文化。这种观念基本上是正确的。环境的全球化这些环境问题的出现是人类长期活动的结果,尤其是现代技术所产生的各种副作用造成了全球环境的恶化。环境问题超出了国家的领土范围,如臭氧空洞问题、酸雨、全球气候变暖、流行病毒等,因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就不是单独一个国家所能够实现的,多国和所有国家之间相互的合作就显得势在必行。全球化的争论极端全球主义者;怀疑论者;变革论者。他们对待全球化的概念、动力机制、及其后果等存在深刻的分歧。因而,他们在对民族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主权与命运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极端全球主义代表人物:阿尔不劳、Ohmae、斯特兰奇等。极端全球主义者认为当前的全球化是一个全新的时代。阿尔不劳认为:现代的世界与过去完全不同,而应被一个完全崭新的时代:全球时代(theglobalage)。这个派别内存在相当深刻的认识分歧。一方是欢呼个人自主和市场原则战胜国家权力的新自由主义者;另一方面是激进主义者或者是新马克思主义者,主张全球化代表了压迫性质的全球资本主义的胜利。极端全球主义观点全球化已经预示着民族国家的结束。首先,国民经济正在成为跨国公司和全球流动的场所,民族国家的权威和合法性受到挑战。其次,国家无法控制自己边界中发生的一切,或者没有能力满足自己公民的要求。第三,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到相互的共同利益,有利于各民族之间跨国合作的实现。极端全球主义观点信奉经济逻辑,而且新自由主义把单一全球市场的出现和全球竞争规则赞美为人类进步的标志。西方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在全世界的扩散强化了全球人民的新的认同感。“全球文明”或者“市场文明”。怀疑主义者代表人物主要有保罗·赫斯特,格雷厄姆·汤普森,Weiss,MartinWolf等;总体上认为:目前的全球化并不是前所未有的,也远为达到真正的“全球”程度,或者认为全球化并没有削弱民族国家。怀疑主义者的观点怀疑主义者认为当前的经济没有形成一个全新的全球化状态,仍旧是国际经济。国家虽然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但是国家的重要性并没有削弱。没有减少不平等,而是把全球的许多地方排除在外,使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日益“边缘化”。这种不平等推动了原教旨主义和攻击性民族主义的发展,导致“文明的冲突”。变革论变革论者的代表是吉登斯、Scholte、Saskia.Sassen等。首先,他们认为全球化是推动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快速变革的中心力量,这些变革正在重新塑造着现代世界和世界秩序。其次,强调全球化在未来的发展非常不确定,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偶然的历史进程。第三,变革论的核心是:全球化正在重组或者重新调整国家政府的权利、功能以及权威。国家因此必须不断的重新调整,以适应这样的世界。全球化的社会结构边缘者赞成者精英全球治理:没有政府的治理?全球治理的概念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全球环境治理全球治理的概念俞可平教授:“所谓全球治理,指的是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制(regimes)解决全球性的冲突、生态、人权、移民、毒品、走私、传染病等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全球治理的定义全球治理定义全球范围;多元行动者:1、各国政府;2、正式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3、国际非政府组织或非正式的全球公民社会组织。公共问题:全球性的冲突、生态、人权、移民、毒品、走私、传染病等问题及其他各种共同事务;正式与非正式规则——国际规则联合或者协调行动。超国家实体的活动前所未有的深入到国家生活内部。国际经济领域的超国家行为体主要有: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银行(W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等。其中,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构成了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核心支柱,号称“三驾马车”。全球治理的动力机制和阻碍讨论题:讨论在全球气候谈判过程中的各种问题:1.促进全球气候谈判的动力机制有哪些?2.全球治理机制的难点或阻碍因素?3.中国在全球气候谈判过程中面临着哪些新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国际范围内的政治、市场失灵国际范围内的政治市场失灵的存在是全球治理产生的理论基础。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全球范围内没有世界政府这样一个如同民族国家内的政府一样的权力机构。权力和权威的缺失,现有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制的软弱或不完善,使得全球范围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更为突出。由此,强调多中心、多层次管理
本文标题:第三章全球化与全球治理5796154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61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