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六章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ppt
同学们好!授课教师:马玉海阜阳师范学院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第三节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0558-2596209一、法治的概念1.法治这一概念的不同表达方式◆中文:法治的表达有:“依法治国”;“以法治国”;“法制”等表达方式。◆英文:“法治”有五种表述形式:①“ruleoflaw”(法的统治);②“rulebylaw”(依法统治);③“ruleaccordinglaw”(根据法的统治);④“governmentbylaw”(依法治理);⑤“governmentthroughlaw”(通过法的治理)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0558-25962092.法治内涵的历史演变■法治的内涵有历史的变迁性。(1)法治的经典定义最早提出法治含义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法治应包含双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99页。)(2)法治的近代意义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通常把法治与权利、自由、平等联系起来,但很少明确指出法治的含义。19世纪末,英国著名法学家戴雪的代表性定义:他认为法治包含以下意义:第一,绝对的或超越的法,反对政府有专断的,自由裁量的无限制的特权;第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不分阶级都属于同一法律体系,为同一法院所管辖;第三,宪法……,是个人权利与自由的结果,任何人的权利受到他人的侵害,都有权通过法定的救济办法获得补救。”(戴雪:《英宪精义》,第202~203页。)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0558-2596209(3)法治的现代涵义1959年1月,国际法学家会议(InternationalCongressofJurists)在印度新德里提出了一份法治宣言。这份宣言界定法治为:“一个动态概念……不仅用来保障和促进个人在自由社会之中享有公民和政治权利,并且要建立社会的、经济的、教育的和文化的条件,使其正当愿望和尊严得以实现。”在这个概念之下,国际法学家认为法治有二大理念。首先,无论法律的内容为何,国家的一切权力应该要根源于法,而且要依法行使。其次,法律本身应当以“尊重人性尊严”此一崇高价值为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自觉地将程序公正纳入法治,强调法的良好运作程序,同时还强调维护、体现法治的基本制度构建。总之,法治是一个历史的概念,综合的概念;同时“法治是一个无比重要的也不是随便就能被定义的概念”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0558-25962092.法治的定义与存在形(1)法治的定义简而言之,法治,就是良法之治。具体来讲,法治是以民主为基础的,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的,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理想、社会治理机制以及社会活动与秩序状态。(参阅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三版)第395页:法治,在英文中,相当于“theRuleofLaw”,……社会治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0558-2596209(3)法治的存在形态学界常说,法治包含以下社会涵义:1.法治是一种文明的法的精神;2.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即依法治国。这是法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含义,也是法治的政治含义。)3.法治是一种民主的法制模式;4.法治是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状态;(即法治秩序,即权力与权利、权利与义务合理配置的社会秩序状态。)5.法治是一种社会活动方式或社会生活状况。(依法办事的原则)其他:法治是指法律人之治(即职业化的法律人从事专门化的法律活动。)以上种种说法,恰好表明了法治的存在三种基本形态:理念\制度\现实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0558-2596209法治精神法治意味着某种法律精神。孙笑侠认为法治精神包括法律至上、权利本位、程序正当、权力制约等。(孙笑侠:《法律人之治》中政大2005年版,第5页。)张文显认为法治精神包括善治精神、民主精神、共和精神、人权精神、自由精神、公正精神、理性精神等。(张文显:《法哲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6页。)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0558-2596209二、理念观念指观点、看法、想法,是中性词;理念指绝对正确的观点,可以作为道理、真理来形容。信念是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引申为对某人或某事信任、信赖或有信心的一种思想状态。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0558-2596209三、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理念是指理性化的法治观念,是指导人们进行法治实践的思想基础、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想观念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精髓,是我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0558-2596209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的历史沿革1.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基本原理与新中国的政权与法制建设相结合,提出并实施“民主建国”,1954年9月制定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2.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阐释了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法治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二次重大创新。3.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三次重大创新。4.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崭新命题,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四次重大创新。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0558-2596209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基本原理与新中国的政权与法制建设相结合,提出并实施“民主建国”,1954年9月制定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0558-2596209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阐释了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法治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二次重大创新。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0558-2596209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其载入宪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三次重大创新。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0558-2596209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崭新命题,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第四次重大创新。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0558-2596209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1.鲜明的政治性2.彻底的人民性3.系统的科学性4.充分的开放性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0558-25962091.鲜明的政治性(1)法治与政治的一般关系:在现代国家里,民主政治首先就是民主法治。(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基础上。(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现代法治理念的核心就在于,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指导而发展和形成的法治理念。它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一般学说为其理论基础,反映和坚持了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反映和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反映和坚持了党的领导,反映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实现了法治与政治的统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产阶级的法治理念虽然有形式上的相似性,但由于两者的阶级本质有根本区别,因而其内涵也是不同的。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把法治的科学理论与社会主义原则紧密结合,牢牢把握法治理念的社会主义方向。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0558-25962092.彻底的人民性(1)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性:人民民主专政。(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人民性:执法为民。(3)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是法治的主体,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力。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0558-25962093.系统的科学性(1)科学是对客观规律的揭示。(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科学性: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指导,坚持从现阶段国情出发,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问题,是科学、先进的理念。(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系统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并不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五个方面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五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法治理念这个系统中的五个要素。它们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依法治国是其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其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其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其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其根本保证。这五个要素相互支撑,共同保证法治理念这个观念系统能够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同时,这五个要素本身又是法治理念这个大系统之下的子系统,分别包含着“什么是”、“为什么”、“怎么样”这样三个要素。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0558-25962094.充分的开放性(1)从实践的角度看它的开放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提供了符合法治精神和时代特点的指引。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也将更有时代性,更具规律性,更富创造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性:①新中国民主法治的实践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没有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实践,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及其本质要求都是对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提炼和升华,是在认真汲取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概括和总结。②同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法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指明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增强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从而更好地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以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践性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基础和前提,解决法治理念从哪里来的问题;后者是目的和归宿,解决法治理念到哪里去的问题。法治理念的实践性要求我们要坚持用实践的观点来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既要坚持从实践中来,更要坚持到实践中去,既要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更要坚持用它来指导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0558-2596209(2)从思想的角度看它的开放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兼容并蓄,充分借鉴与吸收了人类法治文
本文标题:第六章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62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