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班辅导课)3
中国教育史3(考研强化班辅导课)第三部分中国现代教育第一章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第二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第三章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一章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一、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1、“党化主义”教育2、“三民主义”教育宗旨3、“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第一章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二、教育制度改革1、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蔡元培在教育制度改革上尝试教育独立的思想中央:教育部改大学院,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机关。地方:以大学区制取代省教育厅。全国定为若干大学区,每个大学区设立大学1所,大学区设校长人,总理大学区内一切学术与教育行政事项。不适合中国国情,很快失败。第一章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4、抗战时期的学校西迁(掌握,07年选择题)在抗战爆发以后,随着国土相继沦为日伪之手,国民政府为了保存教育实力,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将华北、华东、华中等地的一批重点高校内迁到西南西北调整重组,坚持教学,为中国教育保存精英力量。西南联合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洋大学第一章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2007年考研真题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国家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将一些著名大学西迁并进行合并,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D)A浙江大学B复旦大学C天津大学D南开大学第一章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2009年考研真题抗日战争时期,为强化学校训育,国民政府规定中等以上学校推行(C)A专任制B导生制C导师制D辅导制第二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一、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抗战教育政策;“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政策;“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政策;“实行生产劳动”的教育政策;“民办公助”的政策等等。3、“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掌握)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其中全面阐明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第二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二、干部教育(掌握)2、干部学校教育干部学校教育是在1931年后苏区政权逐渐稳定的条件下,由干部在职训练演变发展而来的一种干部教育形式。抗战时期主要的干部学校有: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华北联合大学等。第二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中共中央党校的校训:“实事求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教育方针是:“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抗大”的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08年选择题)第二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2007年考研真题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是(C)A国民教育第一B群众教育第一C干部教育第一D儿童教育第一第二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2008年考研真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中,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的学校是(D)A.陕北公学B.延安大学C.华北联合大学D.抗日军政大学第三章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一、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撰有《教育史ABC》(1927年)和《新教育大纲》(1929年)等教育著作。1、论教育本质(重点)首先,教育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他说:“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之一,是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是以社会的经济阶段为基础。”其次,教育作为上层建筑之一,与法制、政治、宗教等不同,是一种特殊的上层建筑,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它使劳动者获得知识与才能,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第二,它以别的精神生产的内容为内容,受其他各项精神生产的制约;第三,教育与经济、政治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教育以经济为基础,且跟随经济发展而变迁,又受政治的决定与影响。第三章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2、“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1)对青年问题的分析•产生青年问题的原因有二方面:一是青年期是身心两个方面发生显著而重要变化的时期,身心的急剧变化导致诸多身心问题,是“人生改造期”;二是社会动荡剧变更易导致青年问题。•他认为青年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时期,“第二诞生期”、“第二危险期”。(2)全人生的指导•所谓全人生的指导,就是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即不仅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对他们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给以正确的教育和指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圆满发达的人”。•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杨贤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提出通过对人类有所贡献来促进人生幸福的人生目的。第三章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二、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实践(重点)2、职业教育思想体系(重点)(1)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理论价值: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作用: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最重要、最困难、最急需解决的人民生计问题,消灭贫困。第三章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2)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使无业者有业”,就是指通过职业教育为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造就适用人才,同时解决社会失业问题;“使有业者乐业”,就指通过职业教育形成人的道德智能,使之胜任所职、热爱所职,造福于社会人类。因此,职业教育的目的包含了为个人谋生、为社会服务、促使实业发展、社会发展增长、社会秩序稳定的目的。第三章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3)职业教育的方针:社会化、科学化•①社会化:职业教育须适应社会需要。包括办学宗旨的社会化、培养目标社会化、办学组织的社会化、办学方式的社会化。为此,1926年,他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思想。•②科学化: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包括物质方面的工作和人事方面的工作均需遵循科学原则。第三章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4)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5)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敬业:对“所习之学业具嗜好心,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即热爱所业、尽职所业;•乐群:“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即有高尚情操和群体合作精神。第三章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三、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重点,08年论述题,与梁漱溟比较)1、“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1)四大教育晏阳初认为,中国的平民普遍都具有“愚、贫、弱、私”四大疾病。针对以上四大病症,晏阳初他们研究出“四大教育”之法,这就是: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平民的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贫”,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文艺教育包括文学和艺术教育。《平民千字课》(2)三大方式:家庭式、学校式、社会式第三章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2、“化农民”与“农民化”晏阳初提出“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的平民教育目标。欲化农民,须先农民化,即彻底地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一方面使教育者先受教育,主张知识分子与农村实际相结合,与农民相结合,深入农村,向农民学习;另一方面,教育者必须将自己的知识简单易行地教给已识字和正在识字的农民,并且身体力行地示范。第三章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四、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重点,08年论述题,09处选择题)1、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建筑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分析、中西文化的比较之上。(1)中国问题的症结•梁漱溟认为愚、贫、私、弱只是中国社会的表面病象,应该追究造成这种病象的深层病因。•中国问题的解决只有从自身固有文化中寻找出路。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第三章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2)如何解决中国的问题:乡村建设从历史看,“中国旧社会可说为伦理本位、职业分立”的社会,在这种社会结构之下,不会产生阶级对抗。因此社会革命在中国已不可能,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乡村建设;社会现状看,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要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从乡村教育入手;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已被破坏得不堪收拾,乡村经济尤甚,中国如要从头建设,必须一点一滴从乡村建设起。乡村建设是乡村被破坏而激起的乡村自救运动,是重建我们民族和社会的新组织构造的运动。(3)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乡村建设就以乡村教育为方法,而乡村教育以乡村建设为目标。第三章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2、乡村教育的实施(1)设立乡农学校村学和乡学两级(2)乡农学校的教育内容所有教育内容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密切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2009年考研真题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B)A晏阳初B梁漱溟C黄炎培D陶行知第三章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五、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2、“活教育”思想体系(重点)(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2)“活教育”的课程论•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活教育的课程在本质上是活动课程。(3)“活教育”的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根据儿童生活的需要及儿童的学习兴趣,组织儿童活动场所,重视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第三章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重点掌握)1、“生活教育”实践(1)晓庄学校:从1926年起,陶行知专注于乡村教育运动,筹建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培养乡村教师,为农民服务。(2)山海工学团:30年代初,陶行知从事普及教育运动。1932年,在上海郊区创办山海工学团,以此来普及大众的教育。所谓工学团,即“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是一个“小工场,一个小学校,一个小社会”。(3)“小先生制”: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推行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4)育才学校:1939年7月,为了收容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难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苦心兴学。第三章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2、“生活教育”理论体系(07年论述题,与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比较)(1)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包涵了这样几层意思:一是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二是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三是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与教育是同一过程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相一致,通过生活来进行;四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五是“生活即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与人共始终的教育。第三章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2)社会即学校首先,“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即主张以人民大众的生活场所为教育的场所,让整个社会都成为人民大众的学校。其次,“学校含有进步的意味”,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主张,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对象、内容和作用,让人民大众都有受教育的机会。第三章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3)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所包含的要点:首先,要求“在劳力上劳心”,“手脑并用”;其次,因为“行是知之始”,即“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再次,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有教先学”是指教人者先教自己,为教而学;“有学有教”即会者教人学。第四,“教学做合一”还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
本文标题: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班辅导课)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637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