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篇区段站第一章概述第二章区段站布置图第三章运转设备第四章机务和车辆设备第五章区段站通过能力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区段站分布及分类第二节区段站的作业和设备基本要求:了解区段站的主要任务理解区段站分布的影响因素了解区段站的分类方法理解区段站的主要作业及设备第一节区段站分布及分类1.区段站的主要任务:牵引区段的分界点供应机车、机车整备、更换机车乘务组、列车技术作业、列车解编作业、客、货运业务、机车车辆检修业务“小而全”小——作业量、设备规模全——作业内容、设备种类“承上启下”中间站的发展,编组站的雏形与中间站区别:设有机务段,有解编作业与编组站区别:通过车流大,解编车流少2.区段站在铁路网上的分布牵引区段的长度»牵引种类:电力、内燃、蒸汽»乘务制度:轮乘、随乘、换乘»机车交路:肩回、循环»机车走行速度»合理连续工作时间:10~12小时L交路=T·V旅=(牵引时间+自外段停时)×上或下行单向较低V旅路网上技术作业的要求(1)路网干线交会处⑵有一定车流集散的地点地区及城镇发展规划第一节区段站分布及分类3.区段站的分类按作业性质及作业量分»无改编作业区段站»有改编作业区段站按图形分»横列式区段站(单:94%;双:58.9%)上下行到发场平行布置在正线一侧,调车场在到发场的一侧。»纵列式区段站(单:1.2%;双:23.4%)上下行到发场分设在正线两侧,并逆运行方向全部错移,在其中一个到达场一侧,设一个双方向共用的调车场。»客货纵列式区段站(单:4.8%;双:17.7%)第一节区段站分布及分类第二节区段站的作业和设备运转作业»客运:»货运:机车业务:更换列车机车、乘务组车辆业务:列车技检、车辆检修(摘车修和不摘车修)。车辆的段修业务。1.区段站的作业客运业务货运业务2.区段站的设备客运业务设备旅客站房、旅客站台、雨棚及横越线路设备。货运业务设备货场及其有关设备(装卸线、存车线、货物站台、仓库、雨棚、堆放场及装卸机械)。运转设备»供旅客列车使用的运转设备——旅客列车到发线,客车车底停留线(必要时)。»供货物列车使用的运转设备——货物列车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有时设小能力驼峰)、机走线及机待线等。第二节区段站的作业和设备机务设备设机务段或机务折返段。在机务段(或机务折返段)所在的区段站上,如采用循环交路,在到发场或其附近应设有机车整备设备。当采用长交路轮乘制时,可设机车运用段或机务换乘点。车辆设备列车检修所、站修所。在大的区段站上还设有车辆段。其他:信、联、闭,给、排水,电力,照明,房屋,公铁立交。第二节区段站的作业和设备第二章区段站布置图第一节区段站主要设备的相互位置及相互联系第二节区段站布置图的分析及选择第三节枢纽区段站基本要求:掌握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掌握并能够分析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掌握区段站布置图分析方法,会分析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理解枢纽区段站车流分类、作业特点、设计特点第一节区段站主要设备的相互位置及相互联系列车作业流程»旅客列车»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改编中转货物列车车辆作业流程»无调中转车»有调中转车»本站作业车»检修车机车作业流程1.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到达解体列车∆自编始发列车机务段第一节区段站主要设备的相互位置及相互联系第一节区段站主要设备的相互位置及相互联系机务段结论:旅客列车到发线应紧靠正线,使旅客列车到发有顺直的进路。所有客运设备应设于靠城镇的一侧,以便客运业务的组织及旅客出入站。货物列车到发场也应紧靠正线,使列车到发有顺直及便捷的进路。调车场应尽量靠近到发场,使车列转线的行程较短,干扰较少。机务段(或机务折返段)的位置应尽可能接近到发场,并且要有便捷的通路以利机车及时出入段。第一节区段站主要设备的相互位置及相互联系货场的位置,一方面希望设置于靠城镇一侧,便于货物搬运;另一方面又希望靠近调车场,以减少车辆取送时间及干扰。工业企业专用线应尽可能从调车场或货场接轨,以利车辆取送。站修所(或车辆段)要靠近调车场,以缩短扣修车辆的取送行程。第一节区段站主要设备的相互位置及相互联系结论:2.区段站主要设备配置方案第一节区段站主要设备的相互位置及相互联系布置区段站各项设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车站作业安全和必要的通过能力、改编能力保证车站作业的协调性、流水性加速机车车辆周转,节省工程费和运营支出留有发展的余地便利地方旅客和货主,更好地为城镇及工农业生产服务(1)客运业务设备及客运运转设备的配置»旅客站房»旅客列车到发线(2)货物运转设备的配置»货物列车到发线»调车场»牵出线第一节区段站主要设备的相互位置及相互联系(3)运转设备位置的变化和区段站图形的演变»横列式区段站:按照最理想的作业流程布置»纵列式区段站:将下行无改编中转列车的到发线移至正线另一侧,并逆运行方向错移»客货纵列式区段站:横向发展受限,原有到发场供旅客列车专用,并沿正线适当距离另建货物列车到发场和调车场第一节区段站主要设备的相互位置及相互联系(4)机务设备的配置∆车站性质、站型及远期发展∆地形、地质、水文、主导风向等自然条件∆机务段的性质(基本段、折返段)及规模∆机车牵引类型∆城镇规划第一节区段站主要设备的相互位置及相互联系»决定因素»机务段位置的可选方案∆站同左:新建区段站,一般不采用∆站同右:同上∆站对并:改编作业量小,远期无大发展时可设∆站对左:次选∆站对右:首选位置站对右站对左站对并站同侧比例41%21%15%23%第一节区段站主要设备的相互位置及相互联系占总数的2/3第一节区段站主要设备的相互位置及相互联系»机务整备设备的布置采用循环交路时:设在到发线上出发信号机附近采用肩回式交路:∆基本段:设在段内∆折返段:横列式:设于到发场附近纵列式:中部咽喉第一节区段站主要设备的相互位置及相互联系(5)货运业务设备(货场)的配置∆尽量靠近主要货源货流一侧,便于货主取送∆车辆取送便利,行程短,交叉少∆均衡两端咽喉作业负担∆留有车站发展和货场发展的余地第一节区段站主要设备的相互位置及相互联系»货场设置原则»货场设置方案站同左站同右站对左站对右一般与货流来向一致,便于货物集散和搬运;车辆无需跨越正线当货源、货流主要方向在站场对侧时采用位置同左同右对右对左比例64%25%两侧11%第一节区段站主要设备的相互位置及相互联系(6)车辆设备的配置»列车检修所:一般设在到发场一侧,靠近运转室,在区段站上往往设在站房附近»站修所:设在调车场最外侧远期发展的范围以外»车辆段:车辆段设置位置应便于检修车辆的取送,靠近调车场但不妨碍调车场扩建及车辆段本身的发展第一节区段站主要设备的相互位置及相互联系第二节区段站布置图的分析及选择1.分析区段站布置图的目的2.分析区段站布置图的步骤调查、了解并掌握有关资料综合分析各项设备及其运用情况探讨布置图的本质特征,确定采用条件运营中的区段站——发现薄弱环节,有针对地改进区段站的新建或改建——提出经济、合理的方案∆正线的数目和位置∆到发线之间相互位置和相互联系∆五项设备的相互位置∆车场及股道的固定使用方法∆各种作业进路的平行作业和交叉干扰»布置图的评价:发展条件、优缺点、采用条件综合分析各项设备及其运用情况第二节区段站布置图的分析及选择»分析布置图的结构:»分析布置图的作业方法:3.区段站基本布置图的分析(1)单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分析布置图的结构分析布置图的作业分析布置图评价第二节区段站布置图的分析及选择(2)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分析»正线:»车场:各车场横列布置,构成横列式»五项设备的相互位置:»车场和股道固定使用方案第二节区段站布置图的分析及选择分析布置图的结构:分析布置图的作业流程:∆旅客列车到发线∆货物列车到发线和到发场»作业进路∆行车进路∆机车进路∆调车进路接入相应到发场外侧接入到发场2外侧活用线有改编列车:无改编中转列车:到发场1——下行列车到发场2——上行列车第二节区段站布置图的分析及选择»两端咽喉的平行作业A端:五项接车发车机车出段机车入段调车B端:四项客(货)发车货到机车出/入段调车第二节区段站布置图的分析及选择»进路交叉(类型、产生原因、疏解措施)∆客货交叉1、2∆货调交叉3、4∆调机交叉5、6∆货机交叉7、(8)∆其它交叉»双线横列式机车走行的一个缺点第二节区段站布置图的分析及选择双线横列式布置图的评价:»发展条件便于增加到发线,便于发展为纵列式第二节区段站布置图的分析及选择»采用条件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双线横列式布置图。»优缺点优点:站坪短、占地少、投资省;布置紧凑,管理方便,作业灵活缺点:存在严重的客货交叉和其它交叉;一个方向机车出入段走行距离长(3)双线铁路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缺点:(1)未解决双向横列式图形中存在的一些缺点:下行改编列车的到、发进路与上行旅客列车发、到进路仍有交叉干扰;∆上行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出发,切断下行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出入段的进路;∆下行改编列车的机车出入段走行距离仍然很长。第二节区段站布置图的分析及选择»疏解了双线横列式的客货交叉(部分);»双线横列式的货调交叉、调机交叉转为货货交叉;»缩短了下行无改编中转列车机车出入段的走行距离。优点:»下行改编列车的到达(出发)进路与上行无改编中转列车的出发(到达)进路有交叉干扰(1、2)。»调机往返于到发Ⅰ场与调车场之间时,横切中部咽喉区的正线和机车出入段的通路。»下行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的机车出入段需跨越正线,与上、下行旅客列车的到发进路发生交叉(3、4)。»站坪长,多一个咽喉道岔区,在工程造价和运营支出方面都比横列式有较大增加。第二节区段站布置图的分析及选择(2)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4)双线客货纵列式区段站布置图形成过程:由于运量增长或新线引入,既有横列式区段站横向发展受到限制,或客、货运量大,站内作业交叉干扰严重,将原有站场改为旅客列车运转车场,并沿正线的适当距离另建与其纵列的货物列车运转车场而形成。设备布置特点:多数是货物列车运转车场的上、下行场分别位于正线两侧横列布置。平行作业交叉分析a.上行改编列车的到发与下行客货列车的到发进路交叉;b.到发场Ⅰ的货物列车机车出入段横切A端或中部咽喉。采用条件第二节区段站布置图的分析及选择4.区段站布置图的选择选择依据»近远期客货运量»地形、地质条件,站坪长度»城镇规划»车流性质:通过、改编比例»工程、运营支出评价指标»定量:占地面积、站坪长度、工程费用、运营支出、定员»定性:运营管理、交叉干扰适用条件第二节区段站布置图的分析及选择车站类型适用条件单线横列式一般均采用纵列式如为多方向线路引入,且各方向客货列车对数较多,同时地形条件适宜(用横列式咽喉疏解困难)横列式客车对数不多,运量不太大时双线纵列式客车对数多、无改编列车对数多,且地形条件适宜客货纵列式客车对数多,站房同侧有较多专用线接轨,且地形条件适宜第二节区段站布置图的分析及选择第三节枢纽区段站本线车流:在两条交叉线路自身线路上来往的车流;转线车流:从一条线路转至另一条线路的车流,运行方向不变,无需在站内折返;有两条或以上的铁路会合或交叉的区段站,一般有3~4个衔接方向。ACDB折角车流:从一条线路转至另一条线路的车流,同时运行方向发生变更,需要在站内折返。1.枢纽区段站车流分类2.枢纽区段站作业特点变更列车方向变更列车重量列车成组摘挂各方向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通过车站时,应尽可能不变更运行方向;各方向进出站线路均应有独立进路通向到发场,保证能同时接入各方向的列车;当列车密度较大、进路交叉较多、对列车正常运行有较大影响而平面疏解又有困难时,应在有关的进出站线路上修建跨线桥;各方向密集到达的可能性大,到发线数量需酌情增加。——尽量减少折角直通车流——设计灵活的咽喉第三节枢纽区段站3.枢纽区段站设计特点单、双线铁路三个方向横列式枢纽区段站单、双线铁路三个方向横列式枢纽区段站4.枢纽区段站设计举例第三节枢纽区段站客货交叉疏解:变更到发场与正线相互间的配置位置客货交叉产生原因:两个到发场同在正
本文标题:第三篇-区段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662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