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初探东南亚音乐文化-东南亚音乐研究
初探东南亚音乐文化——越南音乐文化简介东南亚音乐最早受到中国和印度文化的影响,后来一些国家受伊斯兰和后周文化的而影响。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民族最为繁多的地区。44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目前有十一个国家,五亿多人口,居住在中南半岛和一万多个岛屿上。东南亚人民在他们的家园创造了丰富的民族音乐,东南亚地区的音乐有上千种之多。东南亚地区又是东西方文化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分别受到中国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欧美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影响,所以这里不仅存在着多元的宗教,多彩的艺术,复杂的语言,瑰丽的建筑,也成为世界上音乐色彩特异,乐舞纷呈的最富艺术趣味的多元文化地区之一。中国的音乐文化传到东南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从三国至隋唐,中国与具有高度音乐文化的占成国(今越南)交往已十分密切。越南音乐大量吸取了中国音乐的因素。印度的音乐文化主要是通过佛教传播而根植于东南亚。从公元三世纪起,通过僧侣和商人的活动,佛教先后传入东南亚的扶南、占城、泰国等地。佛教及其音乐至今对泰国、柬埔寨、缅甸、老挝的影响非常深刻。在泰国,最具代表性的古典音乐艺术形式“康”和“拉坤”就是从印度传入的。伊斯兰音乐文化则于公元7世纪通过传教士和商人的活动传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地,阿拉伯、波斯音乐在东南亚以伊斯兰文化为背景的国家内比较流行。欧美基督教音乐文化则是随着近代西方殖民势力的侵入而传入东南亚。菲律宾在300多年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下,以吕宋岛为中心的城市地区受西班牙、美国的影响较大,西方教会音乐在这一带渗透于居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多种族与多元文化是整个东南亚地区,也是地区内各个国家的基本特征。在东南亚地区,多元文化深入人心,但事实上,多元文化处在一种不断交融和协调的过程中,不同国家主流文化的地位受到尊重,非主流文化也允许存在。在东南亚,不论是以汉文化为背景的越南、新加坡,或是以伊斯兰文化为背景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还是以佛教文化为背景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基本都未曾出现过严重的宗教冲突和文化排异现象,各种文化和睦相处,自谋生存和发展,彼此间相安无事,发挥文化优势,共同发展。这种情况为音乐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音乐文化作为一种观念文化(包括宗教)的载体,获得政府的支持,具有基本的观众群和听众群,且具有不断提高音乐文化水平的专业、业余队伍。音乐文化的发展又促进了它所依附的宗教和其他观念文化的传播,使观念文化和音乐文化处于良性的互动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儒家认为“有容乃大”。东南亚音乐文化的多元共处得益于东南亚主流文化的包容性。目前,在东南亚国家中,公开声称自己的主流价值观是儒家思想的尚限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但凡音乐文化多元发展比较充分的国家,儒家思想必定在国内思想界有很深的影响。在有的国家,虽不公开尊崇儒学,但在其主流价值观念中存在着浓厚的儒学色彩。有的实际上是将儒学用西方现代思想或其他思想加以包装。这种主流价值观念因自身是多元文化共处的产物,具有极大的包容性。特别是在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新加坡等国,这种包容性表现得尤其充分,大有我国汉唐盛世时海纳百川,万乐齐奏之势。反之,在儒学影响较小或不时打击排斥儒学和华人的国度里,文化的多元共处也受到影响。但是,这些国家有远见的政治家也体会到儒家思想的巨大的人文伦理价值,不时吸纳儒家思想的包容性,推动文化的多元共处,缓和族群矛盾和冲突。越南传统音乐简介中国的雅乐、儒家音乐(包括祭孔音乐)、道教音乐,印度的佛教礼仪音乐,以及这些音乐的演奏方式和使用的乐器,早在10世纪起就先后传入了越南。到15~18世纪,在音乐理论(如音律、音阶、调式、工尺谱等)、乐器(如月琴、三弦、琵琶、二胡、筝、横笛等)以及戏曲音乐(如嘲剧)﹑说唱音乐(如大鼓词)等都与中国相似。用月琴和筝伴奏的古雅曲﹕《徵妇》、《南哀》、《南春》、《流水》;古代歌曲:《连环》、《金钱》、《元宵》、《龙虎》等﹐现今虽已不再演唱﹑演奏﹐但尚有曲谱保存。总体而言,越南的音乐以合奏音乐为主,不论是宫廷的合奏乐和戏剧的合奏音乐,大都模仿自中国,乐器的合奏有所谓的5绝,即五种乐器——筝、胡琴、月琴、琵琶、3弦——的合奏音乐。戏剧的合奏乐器与中国的京剧乐器大同小异,是典型的合奏乐曲。从15世纪到18世纪,越南君主在统一各种管弦乐编曲上倾注了很大的热情。越南宫廷音乐始于黎朝(1428—1788),当时的一个越南官吏参照中国明王朝的宫廷音乐建立越南的宫廷音乐体制,他组织了下面几种音乐种类,每种音乐在不同的宗教和社会场合演奏:giaonhac在皇帝每三年一次的祭天仪式上作为礼乐演奏;mieunhac在向孔子表示尊敬的宫廷文化仪式和死去皇帝的每个周年纪念日上演奏;ngutunhac是五祭音乐;nhatgiaotrungnhac在日食或月食发生期间是帮助太阳和月亮战胜邪恶的音乐;daitrieunhac是为普通听众演奏的音乐;daiyencuntaunhac是大型宴会音乐;cungtrungchinhac则属宫殿音乐。在越南中部的沿海省份,被称为hatbatrao的歌曲是传统上流行的祭拜海神的歌曲。一种名为hatchauvan的音乐是通过音乐曲凋、节奏和吟唱对人施用催眠术的咒语。佛教音乐分为两种风格:tan或圣歌,以及tung或佛经祈祷。tan应用丝弦和打击乐器以切分韵律伴奏;而tung是关于知识和光明的圣歌,它由和尚吟诵并不断敲打着木鱼。室内乐是专为挑选出来的知识分子听众表演的小型乐器合奏,它局限在大城市中。最流行的音乐名为道(dao),其名称来自于15世纪中国明朝人侵越南时的一个历史故事。在当时的军事战斗中,所有的武器都派上了用场,包括在一次战争中用上了漂亮的女人和音乐。一名来自海兴(HaiHung)省道村的乡村女孩用她的美貌和舞蹈、歌曲及音乐转移了明朝军队的注意力,为其同胞组织游击反击争取了时间。HatADao,即道村女人的歌是由一群官府学者作曲,用来纪念这位女英雄的美貌、智慧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越南的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音乐传统,全国50多个少数民族也是这样。但一般的说,越南音乐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受中国影响的dieukach或北方曲调;一种是节奏比较缓慢并带有占文化伤感的南方曲调。采用曲调演唱形式的民间音乐是由村民作曲的,主要用来表现乡间生活。这种音乐分为几个大的类。摇篮曲,在北部称为hatrun,中部称ruem,南部称auo;工作歌曲或吼(ho);永恒的情歌ly。每个地区、每个季节、每种类型的工作和每种休闲活动都有自己的吼和ly歌曲。吼为了唤起人们去工作而采用高亢和悠长的声音。领唱者开始演唱,然后工作的其他人跟着和唱。最受欢迎的吼歌是名为HoMiaNhi的歌曲,通常由年轻的船女在顺化香河上演唱,歌词结构像诗歌一样,这首吼歌的四行歌词表达了感悟河水匆匆流过的深刻思考和感情。19世纪中叶﹐西方音乐开始传入越南﹐尤其是南部的海港城市﹐受法国及欧洲其他一些国家音乐的影响很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南音乐工作者致力于民歌的蒐集﹐挖掘民族遗产﹐发展﹑创造新的民族音乐文化。和其他艺术一样,越南音乐也受到了中国多年的影响;早在汉朝就受到中国的统治,长达1,000年之久,直到唐朝末期才成为独立的国家,由於受到长期中国的统治影响,音乐的形式、乐器、格律更几乎都是以中国音乐为本。此外在长期由红河三角洲南迁的过程中,同样吸收了许多印度教的音乐精华。明朝时期越南又成为中国的藩属。但到了16世纪後半期,因为宫廷音乐的衰微,至使上流社会流行的小型室内乐传到民间,出现了笛子、月琴、柳琴、独弦琴、筝、琵琶等乐器的流传民间。越南是个多民族国家。除80%以上为京人外﹐尚有60多个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主要是民谣。民谣按其传统分类习惯为“说”、“吟”、“呼”、“唱”﹑“俚”、“歌”6大类﹐其中仅“唱”就包括“陶唱”、“娇唱”、“春唱”、“盲唱”、“单鼓”、“宫户”等数种,而以“北宁宫户”最为有名﹐它已成为越南现代音乐创作的重要源泉。民谣的演唱形式多为男女小组对唱。内容多为祭神﹑祭天﹑民间故事﹑爱情﹑劳动号子、摇篮曲等。越南现今使用的民族乐器主要有﹕独弦琴﹑十六弦筝﹑二胡﹑月琴﹑三弦、横笛﹑唢呐﹑海螺、锣(包括30个为一套的锣)﹑木鱼﹑铃﹑德啷琴(又名竹琴)以及大鼓﹑小鼓等。越南的古典歌舞表演,使用铜鼓、独弦琴、木琴、达勒琴等越南古典乐器,演奏民间乐曲,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民族舞蹈。越南传统舞蹈有竹竿舞、竹笠舞、灯舞、孑L雀舞等。越南传统音乐形式多样,富有民族特色,比较典型的有顺化号子、吟唱、小调。民族乐器有笙、笛、锣、鼓、二胡等。越南有种独弦琴,又称葫芒琴,是越南特有的民族弹拨乐器。琴为长方形,琴身横卧,内空,左端有一细长把手,把手的上部向外弯垂,可握住来回摆动。把手下端穿一个横卧:葫芦,葫芦肚三分之一以下横向截去。一根琴弦一端固定在琴身右端,另一端固定在把手上,演奏时,右手拨动琴弦,左手抚动把手一紧一松,使琴发出悠扬悦耳的动听音律。其突出特点是拨动一下琴弦后,来回摆动把手,可产生余音缠绵、经久不息的效果,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标题:初探东南亚音乐文化-东南亚音乐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662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