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营养学-第十章-不同人群的营养
第十章不同人群的营养不同人群的营养•1孕妇营养•2乳母营养•3婴幼儿营养•4老年营养•5特殊环境人群营养1孕妇营养1.1孕期营养生理特点1.1.1内分泌及代谢的改变1.1.2消化系统功能的改变1.1.3肾功能的改变1.1.4血液容积及血液成份的改变1.1.1内分泌及代谢的改变胎盘催乳素分泌增加速率与胎盘增大的速率相平行。•可刺激脂肪分解、拮抗胰岛素并可能在维持营养物质由母体向胎儿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垂体分泌的催乳素一起,促进乳腺生长,以备哺乳之需。孕激素•可刺激母亲呼吸、舒展平滑肌(特别是子宫和消化道平滑肌)、并对胎盘可能起一种免疫抑制剂的作用;•促进乳腺小叶的发育,并抑制乳腺在孕期分泌。•甲状腺素T3、T4:水平也有升高,并因此引起孕妇的轻微甲状腺肿的生理状态。•皮质醇:拮抗胰岛素并刺激由氨基酸合成葡萄糖。孕妇内分泌改变的结果合成代谢增加,基础代谢率升高。对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利用也有改变。•蛋白质代谢呈正氮平衡,以贮备较多的蛋白质,作为子宫、胎儿、乳腺发育所需。•脂肪的吸收增加,且体内有较多的脂肪积存,以利于泌乳和分娩过程的能量消耗。•水、矿物质、维生素的代谢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于妊娠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加,如胰腺功能不全,可导致妊娠性糖尿病。1.1.2消化系统功能的改变•胃肠胀气及便秘:孕期激素变化引起平滑肌松弛,胃肠蠕动减慢,胃排空时间延长,加之胃酸及消化液分泌减少,影响了食物消化•妊娠反应:妊娠早期约有一半以上的孕妇有恶心、呕吐等。•增加了某些营养素的吸收:因为食物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加长而增加了钙、铁、维生素B12、叶酸等的吸收。1.1.3肾功能的改变为了有利于清除胎儿和母亲自身的代谢废物,母体肾功能发生显著变化。•肾小球滤过能力增强,蛋白质代谢产物尿酸、尿素、肌酐排出量增多。•由于肾小球滤过量超过了肾曲管的再吸收能力,故有时出现孕期糖尿,尿中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的排出量也明显增加。1.1.4血液容积及血液成份的改变•生理性贫血:孕妇血浆容积随妊娠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由于血容量增加的幅度较红细胞增加的幅度大,致使血液相对稀释,血中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可出现生理性贫血。我国孕妇膳食铁的供给量较低,吸收差,更易引起妊娠贫血。•可能是为了更便于将营养素输送给胎儿,并将胎儿排泄物输出体外。体重的变化•孕期一般增加体重10~12.5kg。增长一是胎儿、胎盘和羊水;二是母体组织。孕期体重的增长过多或过少均不利。•孕前的身高和体重是影响其适宜增重量的重要因素。孕前消瘦者孕期体重增长值应高于正常体重的妇女,孕前矮小并超重或肥胖者妇女则较低。1.2孕期的营养需要•胎儿营养•孕妇为分娩和泌乳贮存一定的营养素1.2.1能量•比平时大:额外负担胎儿的生长发育、胎盘和母体组织的增长所需的能量。•孕妇于妊娠4个月起热能的推荐摄入量(RNI)为在非孕基础上增加836.8kJ(200kcal)/d。1.2.2蛋白质•妊娠期间需要额外增加约925g蛋白质,供母体形成新组织和胎儿成长时的需要。•孕期蛋白质推荐摄入量(RNI)的增加值在孕早、中、晚期分别为每天5、15及20g。1.2.3矿物质•钙:一个成熟的胎儿体内约积累30g钙,在孕早、中、晚期日均积累量分别为7mg、110mg和350mg。妊娠期间钙的适宜摄入量(AI)为孕早期800mg/d,孕中期1000mg/d,孕晚期1200mg/d。•我国妇女孕期膳食钙的实际摄入量偏低,一般为500~800mg/d。•妊娠时钙的摄入量不足,对胎儿的体格发育无明显不良影响,母亲易患骨质软化症。钙•一个成熟的胎儿体内约积累30g钙,在孕早、中、晚期日均积累量分别为7mg、110mg和350mg。•妊娠期间钙的适宜摄入量(AI)为孕早期800mg/d,孕中期1000mg/d,孕晚期1200mg/d。•我国妇女孕期膳食钙的实际摄入量偏低,一般为500~800mg/d。•妊娠时钙的摄入量不足,对胎儿的体格发育无明显不良影响,但母亲易患骨质软化症。2)铁:•为维持母体铁贮存及预防铁缺乏的发生,妊娠期铁的摄入量应适当增加,适宜的摄入量(AI)为孕早期15mg/d,孕中期25mg/d,孕后期35mg/d。•膳食中铁的吸收率很低,我国膳食中铁的来源多数为植物性食物所含的非血红素铁,估计膳食铁的吸收率不足10%,应适当补充铁制剂或铁强化食品。3)锌母体锌摄入量充足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和预防先天畸形。•锌的推荐摄入量(RNI)在孕早期为11.5mg/d,孕中、晚期为16.5mg/d。•有专家建议对素食人群、大量吸烟者、滥用药物及多次妊娠者,应额外补充锌15mg/d。•由于治疗量的铁(30mg/d)可能干扰锌的吸收,故建议妊娠期间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孕妇每日补充锌15mg/d。4)碘:•碘是甲状腺素的组成成分,甲状腺素对人脑的正常发育和成熟非常重要。•母亲碘缺乏(特别是在孕早期)可致胎儿甲状腺功能低下,从而引起以严重智力发育迟缓为标志的克汀病。•通过孕期补碘特别是在妊娠的头3个月,纠正母亲碘缺乏可有效地预防克汀病。•我国的推荐摄入量(RNI)为200μg/d。维生素•母体维生素缺乏可导致胎儿生长发育迟缓及先天性畸形。1)维生素A•母体需要外,胎儿还要储存一定量的维生素A于肝脏中。•母亲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低下与早产、宫内发育迟缓及婴儿低出生体重有关。•我国孕期维生素A的推荐摄入量(RNI)为孕早期800μg/d,孕中、晚期900μg/d。•孕妇也不可摄入过多的维生素A。母体摄入过多的维生素A有致畸作用,且能影响胎儿骨骼的正常发育,尤其是在孕早期。2)维生素D:•可促进妊娠期钙平衡。•孕期缺乏可导致新生儿低钙血症、手足搐搦、婴儿牙釉质发育不良及母体骨质软化。•维生素D强化奶是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不能补充过多,孕期摄入过多可能是婴儿高血钙症的主要原因。•我国孕期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RNI)在孕早期为5μg/d,孕中、晚期为10μg/d。3)维生素B1•维生素B1的需要量与新陈代谢成正比,妊娠期间母体新陈代谢增高,故孕期维生素B1的需要量亦增加。•因维生素B1不能在体内长期贮存,足够的膳食摄入量十分重要。•孕妇缺乏维生素B1时母体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胎儿出生后却可能出现先天性脚气病。•我国推荐的孕期维生素B1摄入量(RNI)为1.5mg/d。4)叶酸:•叶酸对正常红细胞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叶酸摄入量不足常出现妊娠期巨细胞性贫血、出生低体重、胎盘早剥和神经管畸形(又称无脑儿、脊柱裂等)•由于神经管畸形的发生是在妊娠期头28天内,而此时多数妇女并未意识到自己怀孕,因此,叶酸的补充时间应从计划怀孕或可能怀孕前开始。•叶酸摄入量过高可掩盖维生素B12缺乏的血液学指标,可能产生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而延误治疗•叶酸补充量应控制在1mg/d以下,目前我国推荐的摄入量(RNI)为600ug/d。5)维生素C:•一种重要的保护性营养素,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血系统的健全、机体的抵抗力等都有促进作用。•妊娠期缺少,可能造成流产或早产,胎儿出生后也易患贫血与坏血病。•在传染病的流行季节,更应注意母亲的供给量水平。•我国推荐的孕期维生素C摄入量(RNI)为100~130mg/d。1.3孕期营养不良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1.3.1孕期营养不良影响母体健康•孕期营养与妊娠期合并症有关,未接受营养素补充的孕妇孕期并发症如流产、早产及婴儿死亡率明显高•妊娠高血压症(包括先兆子痫和子痫),这是威胁孕妇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妊娠高血压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涉及多种营养因素,包括母亲的肥胖、高钠摄入及维生素B6、锌、钙、镁和蛋白质等的摄入量不足。•孕期低钙摄入可能对母体骨健康造成潜在影响•孕期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孕早期的铁缺乏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婴儿患病和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相关•孕妇贫血也会使胎儿肝脏中缺少铁储备,出生后婴儿亦患贫血•缺铁性贫血还与孕期体重增长不足有关,也可以增加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发生,还可以引起产时宫缩乏力造成产后出血。•贫血对产后出血缺乏耐受能力,增加了孕产妇死亡的危险。1.3.2胎儿和新生儿死亡率增高营养不良的胎儿和新生儿的生命力较差,不能经受外界环境中各种不利因素的冲击。1.3.3低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lowbirthweight,LBW)系指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新生儿的体重与母亲的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如孕期热能及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妊娠贫血的孕妇产低体重儿的几率较高。•母亲孕期的体重增长与胎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孕期母亲低体重或低增重不仅增加宫内胎儿的危险性,出生后低体重的发生率也较高。1.3.4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早产儿(premature)系指妊娠期少于37周即出生的婴儿。小于胎龄儿(smallforgestationalage,SGA)系指胎儿的大小与妊娠月份不符,即是指新生儿体重为该孕周应有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以下或低于平均体重的2个标准差者。•发展中国家则多数低出生体重儿属于与妊娠月份不符的小于胎龄儿,反映出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停滞,宫内发育迟缓。•孕期营养不良是造成宫内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热能、蛋白质摄入量不足。1.3.5脑发育受损及先天畸形•人类脑细胞的发育最旺盛时期为妊娠最后3个月至出生后一年左右,在此期间最易受母体营养状况的影响。孕期若营养不良,影响脑细胞的增殖,并影响到以后的智力发育。•孕期某些营养素摄入过多或缺乏,还可能导致出生婴儿先天畸形(congenialmalformation)。如孕早期缺乏叶酸,可造成胎儿神经管畸形;孕期摄入维生素A过多,尤其是妊娠初期,亦可导致先天畸形。2乳母营养•2.1泌乳生理•人类哺乳的开始及维持受复杂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控制。怀孕期间,乳房的发育为产后的泌乳做好了准备,分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突然下降,同时垂体分泌的催乳素水平增加,乳汁开始分泌。•当乳汁分泌反射形成时,新生儿在吸吮乳头3~5min后可以得到母乳。若产后婴儿不吸乳,泌乳作用在3~4d后就不能维持。•产后最初3~5d乳腺分泌的乳汁称初乳。初乳富含钠、氯和免疫因子,但乳糖和总蛋白含量低。10d后,乳汁呈现成熟乳的特征。一旦开始哺乳后,靠催乳素维持泌乳。•泌乳量在不同个体之间变化较大,既使是营养良好的人群也同样。泌乳量少是母亲营养不良的一个指征,营养不良的乳母甚至可以完全终止泌乳。乳母营养需要•乳汁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母体的营养,包括哺乳期母体通过食物摄入、动用母体的储备或分解母体组织(如脂肪组织分解)。2.2.1热能•哺乳期的母体一方面要供给乳汁本身所需热能,另一方面乳汁分泌活动也消耗能量,因此哺乳期的能量额外需要部分与泌乳量呈正比。•哺乳期热能的推荐摄入量(RNI)是在非孕基础上外加2092kJ(500kcal)/d。2.2.2蛋白质•除满足母体正常需要外,每日需额外增加一定数量以保证泌乳之需。•当乳母膳食中蛋白质的质与量都不足时,虽然乳汁中蛋白质组成变化不大,但乳汁分泌量却大为减少,同时还将动用乳母组织蛋白以维持乳汁中成分的恒定。•乳母每日膳食中蛋白质摄入量(RNI)应较一般妇女增加20g,其中一部分应为优质蛋白质。2.2.3脂肪•人乳的脂肪含量在一天之内和每次哺乳期间均有变化,当每次哺乳临近结束时,奶中脂肪含量较高,有利于控制婴儿的食欲。•乳母膳食中脂肪的构成可影响乳汁中脂肪成分•乳母膳食脂肪的摄入量以其能量占总热能的20%~30%为宜。2.2.4钙•不论乳母膳食中钙含量是否充足,乳汁中钙含量却总是较为稳定。•当膳食钙摄入不足时,为了维持乳汁中钙含量的恒定,就要动用母体骨骼中的钙,则乳母常因缺钙而患骨质软化症。•乳母每日钙的适宜摄入量(AI)由一般妇女的800mg增到1200mg,钙的最好来源是?。2.2.5铁•由于铁几乎不能通过乳腺输送到乳汁,因此人乳中铁含量很少。每日由乳汁中损失的铁总量约为0.3mg~0.4mg。由于膳食中铁的吸收率仅为10%左右,因此每日从膳食中额外增加的量至少应在4mg以上。•乳母每日铁的适宜摄入量(AI)由一般妇女的20mg增至25mg。2.2.6维生素•人
本文标题:华南农业大学食品营养学-第十章-不同人群的营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662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