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云冈石窟的造像艺术综述
云冈石窟的造像艺术摄影制作素萍文化传播网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北魏时期)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石窟寺是佛教徒在临河畔的山崖上开凿的佛教寺庙。用于传经布道,弘扬佛教教义的道场。由于佛教徒在同一个山崖开凿了许多石窟,故又有千佛洞之称。云冈第3窟是规模最大的洞窟。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3尊造像。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云冈石窟是北魏代表,佛像大都为笈多式风格,着中原冕服式袈裟,形象渐趋清秀。第6窟是孝文帝迁洛前(约465—494年)开凿的。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早期的佛座为方座,后来渐渐变为莲花座。此佛作交脚坐,身着薄质的衣服,有柔和而流畅的褶纹。手臂戴有手钏。是一尊典型的笈多式佛像。八窟门拱东侧用浮雕刻有护法神摩醯首罗天,三头八臂,骑白牛,手托日月,执葡萄。右脚的塑造非常逼真。门拱西侧刻有五面六臂的护法神鸠摩罗天像,面似童子、形态顽皮生动,身骑孔雀。被认为是东西方艺术最巧妙的组合。这种题材在云冈石窟是罕见的特例。云冈中部的第9窟至第13窟,在清代晚期被施以彩绘,彩绘后的五个洞窟异常华丽,五彩斑斓,被人称为“五华洞”。此窟壁上层的7佛立像是窟中精品。九窟洞璧雕有千佛和佛龛,富丽堂皇,几乎没有一点空隙。九窟门拱上雕凿的供养人像。是开凿石窟的人,为了表示虔诚、留记功德和名垂后世,在雕像的边角雕刻自己和家族等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称之为供养人像。第12窟是云冈石窟中著名的音乐窟。这里是音乐的殿堂、这里是舞蹈的天地。佛陀在这壁低眉合掌含笑聆听;众憎在那厢痴迷凝目沉浸其中;乐手在一边怀抱琵琶忘情弹奏;飞天在四方扬袖翻飞;现出一个华美绚丽、神佛共舞的洞天。第十三窟正中端坐一尊交脚弥勒佛像,高12米多。右臂与腿之间雕有一托臂力士像。特别可爱的托臂力士,虽小但仍不失精美。既产生了力学作用,又兼具装饰效果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例。第16至20号窟,是云冈石窟开凿年代最早的五个石窟,统称昙曜五窟。并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模特雕刻5尊大佛,以纪念5位北魏的开国皇帝。第16窟正中主像为释迦立像。高13.5米。波发状。着褒衣博带式佛装。胸前结带下垂,立于莲花座上。衣纹平直阶梯式。胸前的结带被称是世界上最早的领带。第十七窟东壁坐佛,佛像双肩齐挺,服饰线条流畅,刀法娴熟。第十八窟正中是身披千佛袈裟的释迦佛,高15.5米。这尊大佛的左手紧握衣襟,执于胸前,和大佛的躯体连接在一起,看起来十分逼真,动作自然生动。立佛两侧分别配置胁侍佛、胁侍菩萨及十大弟子像。左右胁侍佛头顶华盖,面庞浑圆,体魄伟岸,神情淡定慈祥。十八窟上端的众弟子雕像,俱为西域人特征,或提瓶静立,或拈花微笑,或闭目倾听,或若有所悟,或喜从心生,鬼斧神工,令人叹绝。第十九窟是昙耀五窟中的第一大像,像高达16.8公尺,为结趺坐像。此像气势凝重,端庄严肃左手所持带状物品是献给佛的“奉加”物。是崇佛的一种表示。十九窟耳洞,身高八米的坐像。20窟的露天大佛,是云冈的代表作。主像是高13.7米的坐像。因洞窟崩坍而使大佛露天,因而被称为露天大佛。大佛的侧面,你能体会佛的入定、庄严、震慑……西部窟群包括21-45窟及一些未编号的小窟龛,大多属北魏太和十八年以后的作品,特点是不成群补刻的小窟小龛多,但仍有精品。此佛像神态文雅秀丽,具有浓厚的汉化风格。小龛小佛也如此精美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初期开凿的大型石窟,迄今已有1540年的历史。它以建筑规模之大、塑像形体之高、保存之完整,而闻名天下。又因对研究中国古代史、佛教史和艺术史有极高的价值,享誉国内外。1961年,国务院将云冈石窟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
本文标题:云冈石窟的造像艺术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674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