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行为视角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影响分析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行为视角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影响分析姓名:芮苏仙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郑明川20070401行为视角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影响分析作者:芮苏仙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林莉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研究——基于公司不同股权结构视角2007在过去三十年中,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获得了迅猛发展,尤其在英美,机构投资者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国外对机构投资者行为的研究热潮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在肯定机构投资者作用的同时,于2001年提出了“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这一观念。这使得机构投资者问题成为公司治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国际市场上,机构投资者介入持股公司治理的积极股东革命已成一大趋势。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也日益成为举足轻重的主导力量。本文旨在对我国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行为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并相应提出规范化思路。本文主要基于以下逻辑顺序展开论述: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现实意义,列举了国内外规范和实证两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说明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研究难点及主要贡献之处。第二章是机构投资者介入上市公司治理的理论分析。本章第一节阐述了机构投资者的概念界定、特征、类型及各种类型的发展状况。本文将机构投资者界定为进行金融意义上的投资行为的非个人化,也即职业化和社会化的团体或机构,这些非个人化机构用自有资金或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所筹集资金在金融市场对债权性工具或股权性工具进行投资。这个定义强调了机构投资者的两个特点:“机构”和“投资”。第二节介绍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理论的演变:从传统理论认为机构投资者没有参与公司治理的能力和动力到新兴理论肯定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充分体现了机构投资者角色的转变。第三节详细阐述了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运作机制,包括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因、方式、战略选择、具体策略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具体地讲,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总的说来还是取决于治理成本与治理收益的比较。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有两种基本方式即“用脚投票”和“用手投票”,两者都是机构投资者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表现,前者是机构投资者采取消极主义,后者是机构投资者采取积极主义,两种方式的投资取向和发挥作用的效果、途径是不同的。按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程度和与上市公司的关系可将机构投资者的战略选择分为关系投资和过程投资两种类型:关系投资是指投资者做耐心股东,从财务评价和代理投票两方面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以获取长期回报。在这种模式下,机构投资者作为大规模的、长期的集团持股人,与所投资的上市公司建立了友好的伙伴关系。与关系投资不同,过程投资是指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长期战略做出判断,并以其在公司治理中长期积累的经验指导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在过程投资中,机构投资者并不进行微观上的管理,而是在战略上加以指导,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公司治理结构上。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具体策略更是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公司或同一公司的不同经营状态,所选用的介入方式必然是不同的。随着介入公司程度的逐渐深入,有发解释函、施加非正式影响、聘请独立董事、递交股东提案和争夺代理投票权几种主要策略。最后,主要从公司治理结构及公司业绩两个方面阐述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第三章是上市公司治理中机构投资者行为的实证分析。本章第一节从理论上解释了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先是借用产业集中度的分类方法,把股权结构分为四种类型:垄断式股权结构、寡头垄断式股权结构、竞争式股权结构和完全竞争式股权结构。由于完全竞争式股权结构事实上在我国并不存在,随后的实证研究将基于前三种股权结构进行,我们认为竞争式的股权结构是最具效率的。通过对不同股权结构下投资者的行为进行分析,从理论上得出结论:在竞争式的股权结构下,当大股东在作出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决策时,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中小股东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才有可能而且有能力与之抗衡,即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成本要小于其“用脚投票”,并且其持有一定的股权数量,具有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动力,有利于机构投资者积极主义的发展。本章第二节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例,从基金类型、持股规模、持股集中度和持股期限几个方面描述了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程度。随后,第三节以证券投资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代表,对第一节的理论分析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选取2006年年末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作为研究样本,选取了反映公司业绩的三个指标——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的选取,则采用了基金在上市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即基金持股占个股流通市值的百分比作为衡量机构投资者作用的指标。为了准确评估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绩效的效应,必须控制公司其他特征对绩效表现的影响。本文参考国内外研究者的一般做法,选取了财务杠杆、公司规模和公司成长能力等因素引入回归模型,以便在控制这些因素的条件下探讨机构投资者作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本节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股权集中度的衡量指标,并按照此将基金重仓股公司分为三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大于50%的为垄断式股权结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介于20%至50%之间的为寡头垄断式股权结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20%的为竞争式股权结构。在三种不同类型下分别讨论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我们选择了2004—2006年三个年度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的数据源,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别三种不同股权结构进行了回归分析。比较三种股权结构下的不同结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股权的不断分散,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股权越分散,投资者只需要持有较小的份额,就可能对公司治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竞争式股权结构下,机构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的正向影响是最为显著的。综上,通过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正如许多西方学者所论证的那样,机构投资者是影响公司治理的一支积极力量。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绩效的面板数据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我们可以得出:基金持股与上市公司治理效率整体来看是具有相关性的。由此可见,我国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正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但参与的动力和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同股同权全流通股票市场的建立,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第四章是政策性建议,针对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面临的障碍,提出了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思路:优化国有股权结构,形成多元化产权主体;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大力培育合格机构投资者,完善和健全机构投资者自身的内部机制等等。本文的主要贡献之处:1.理论上按股权集中度把上市公司分为几种类型,具体分析不同类型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在选取样本时,没有采用学者们普遍采用的笼统取样,而是按照不同股权集中度分类取样,并进行分类分析,从而得出更有意义的结论:在竞争式股权结构下,机构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的正向影响是最为显著的。2.实证分析时,选取了时间序列和截面相结合的面板数据,带来了较大的自由度,并能显著地减少缺省变量对模型的影响,降低了变量间共线性的可能性,增加了估计的有效性。3、提出了我国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机构投资者介入上市公司治理的新路径:优化国有股权结构,积极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引入自然人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形成私人、机构投资者、政府多元化产权主体制衡的股权结构。本文的研究难点在于:1.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各主体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够公开透明,尤其是披露投资基金与其投资上市公司关系的信息渠道欠缺,披露信息的有用性也存在不足。在我国这样一个基础性制度缺损较为明显的资本市场上,赶超式地盲目发展机构投资者可能会带来灾难。因此,如何设计好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战略,改进制度安排,促进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绩效改进产生正效用,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更是难点。2.衡量机构投资者积极主义的效果存在难度:首先,很难确定积极主义的产出和是否对公司绩效有正面影响;其次,许多机构投资者积极主义是通过私下协商的幕后操作,这使得在研究上存在一定难度。对于上述困难,笔者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争取有所成就。2.会议论文李东方.张俊娟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及其法律规制2006由于机构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和不同制度之间的渗透融合,各国不少研究者把注意力聚焦到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相关性的研究上。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研究是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的发展而产生的新课题。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不仅成为理论研究和公司治理实践的热点问题,而且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这些争论主要体现在机构投资者是否应该参与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是否能改善公司治理,应该如何参与公司治理三个方面。因此,对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进行角色定位以及进行相应的法律规制,成为研究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3.学位论文王赪艳机构投资者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研究2008近年来,公司治理问题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资本市场结构中,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的主力军,它不仅是股票市场的主要交易者,而且也是上市公司股票的主要持有者。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正日益被学术界所关注,即当机构投资者成为公司大股东时,他们是否积极参与了公司治理的实践。由于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与“障碍”并存,使得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一直备受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机构投资者能够积极地“用手投票”,并监督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在治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机构投资者没有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积极的监督者角色,它们仅仅采取“用脚投票”的被动方式应对公司差劲的治理。由于国内、外机构投资者无论是在发展历程、组织构成还是规模现状上都存在较大差别,且不同经济体系中公司所面临的治理问题也有巨大差异,所以本文将分别讨论西方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和我国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研究西方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是因为其发展历程及参与公司治理的经验可以为我国机构投资者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正处于发展和变革阶段,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成为长期以来阻碍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顽疾。随着近年来机构投资者规模的快速扩大,其主动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以维护自身权益和获取长期投资收益的意愿逐步显现。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并引导促进其积极介入公司治理,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效率的一个有效而又现实可行的途径,因此研究我国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思路及主要创新点。第二部分为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理论分析部分,回顾了上市公司治理理论,并对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这一课题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回顾,介绍了现今理论界存在的主要观点及其研究方法。本文第三部分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从消极股东变成积极股东的动机,及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所存在的主要障碍。本文第四部分在分析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和障碍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国外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参与公司治理的现状,以作为我国机构投资者未来参与公司治理的借鉴;其次闸述了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首次从市值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在我国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性及其实际参与公司治理的情况。本文第五部分创新性地将我国机构投资者细分为境内机构投资者和境外机构投资者,从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的角度出发,运用实证方法证实了我国机构投资者总体持股、境内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上市公司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我国以QFII为代表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绩效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从而得出我国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境内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助于上市公司治理的改善,而我国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
本文标题:行为视角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影响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69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