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2019年上海中考20首古诗词曲鉴赏
12019年上海中考20首古诗鉴赏一、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的气势。“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树木的,波浪的。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二、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岱宗”是指。2、“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是指。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齐鲁青未了”是指齐鲁大地虽不是一片绿色,山色却是无边无际的。B.“阴阳割昏晓”描写了山中黄昏时明暗交替的景色。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了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D.“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登临山巅所产生的无往不胜的傲气。4、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远望之色。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B.颔联写近望之势。“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C.颈联写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极目远眺,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D.尾联写诗人登上了泰山极顶,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全诗以“望”入题,却不着一个“望”字,情景交融,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山顶而小天下,以抒发雄心壮志。B.整首诗抒发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C.“齐鲁青未了”中“齐鲁”指的是山东地区,这首诗是杜甫在中年漫游生活中来到山东时所写,以表达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描写的景物主要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和投林还巢的鸟,透过描写的景物还能体会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的前六句写尽泰山景色,突出了泰山的气势,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B.本诗是诗人在青年时期写的,抒发了诗人不甘平庸,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C.诗歌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虽表现了诗人志向远大,但也反映出未经磨难而有些年少轻狂之意。D.全诗通篇以“望”字统摄,却不着一个“望”字,情景交融,意境开阔,格调高昂。三、饮湖上初晴后雨——宋北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本诗表现了诗人的情感。2、“潋滟”的意思是2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雨中西湖水波荡漾,但没有晴天美好。B.第二句说雨中的山云雾迷茫似有若无,非常奇怪。C.“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D.第四句“淡妆浓抹总相宜”是描写西子的美丽。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B.一、二句写西湖水光山色无论晴雨天都是美好奇妙的。C.三、四句运用比喻是为了赞美西子的美丽。D.“总相宜”与“晴方好”“雨亦奇”相照应。5、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水光潋滟晴方好”,是描写西湖晴天的美丽波光。B.“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雨天西湖四周的山色。C.“欲把西湖比西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西湖美的神韵。D.“淡妆浓抹总相宜”,表明西湖不管晴姿还是雨态都非常美丽。四、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______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2、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五、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历历”的意思是。2、下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直接表明了此楼临江而建的特点。B.颔联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C.颈联写出了诗人放眼望去,江上的景色凄美动人,令人伤感。D.尾联表露了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使诗意重归于开头渺茫的境界。3、“乡关”的意思是;“萋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引述了有关黄鹤楼的传说。B.颔联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C.颈联描绘了诗人登楼所见江上美景。D.诗歌抒发了诗人旅途劳顿的愁绪。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借神话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想。B.颔联紧承首联,描绘了黄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远景。C.颈联情寓景中,用明丽之景反衬凄清之情。D.尾联中的“愁”字抒写出一种抑郁不得志的人生惆怅。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七律写诗人登楼临江,极目远眺,追思神话,一面赞叹山川的壮美风光,一面流露了诗人思念家乡的痛苦。B.前四句主要写黄鹤楼的命名由来及凭吊之感。仙去楼存,白云常在,形象而含蓄地概括了人生短暂,自然永存的哲理。C.五、六两句写登楼远望所见的一派草树繁茂景象:晴日当空,汉阳绿树历历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萋萋。D.七、八两句以日暮怀归之情作结,诗人想回故乡而又无船无桥渡江,让人顿生乡愁。37、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从楼的命名由来起笔使诗篇产生了令人神往的艺术魅力。B.颔联写登临时见到江天相接处,举目皆是亘古不变的白云,富有喜悦之感。C.颈联写作者登临黄鹤楼,极目远眺四周,所见到的美景。D.尾联表明作者见到黄鹤楼边的夕阳晚照、满江烟波,引起深深思乡愁情。六、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诗中的“王孙”指的是;“春芳歇”在诗中的意思是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3、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空旷、凄凉的秋天晚景。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写了明月的皎洁,泉水的清澈。。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描绘出浣纱女子归来的欢乐的情景。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明作者想把像春天一样的美景留住。七、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孤蓬”在诗中指“班马”是指。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山”“白水”点明送别的环境很清雅。B.“浮云”“落日”既是眼前之景,也比喻诗人自己。C.“班马鸣”以马写人,表达依依不舍之情。D.此诗情景交融,画面生动,感情真挚。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点名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B.颔联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即将远行的朋友像随风旋转的蓬草,漂泊不定。C.“萧萧班马鸣”一句,既婉转地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又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D.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感情真挚,流露出缠绵悱恻、哀怨悲伤的情感。4、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送”字统领了诗人在整首诗歌中的情感。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是比喻。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的“游子”“故人”一指友人、一指自己。D.“萧萧班马鸣”借着班马鸣叫表达离别之情。5、本诗作者是个具有(A.浪漫B.沉郁C.细腻D.工整)特点的诗人。八、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诗中加点的“翩翩”一词意思是2、下面对有关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肖像描写表现了年迈的卖炭翁劳动的艰辛。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极为矛盾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卖炭翁艰难悲惨的处境。C.“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动作描写勾勒了宫使狐假虎威、巧取豪夺的丑恶嘴脸。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惜不得”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面对恶势力的怯懦、哀伤之情。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叙事诗,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B.这首诗主要靠写景来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C.这首诗深刻地揭露了“宫市”掠夺人民的罪恶。D.“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骑”指宮使骑在马上得动作、姿势。44、对“翩翩..两骑来是谁?”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翩翩两骑”是对宫使形象的赞美。B.“黄衣使者白衫儿”是宫使服饰的描写。C.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来写宫使。D.“骑”指宫使跨坐在马上的动作、姿势。5、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新乐府诗,以叙事为主。B.本诗主要靠写景来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C.诗歌深刻地揭露了“宫市”掠夺人民的罪行。D.诗歌倾注着对老百姓深深的同情。6、“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既写出了卖炭翁舍不得却也,又表达了诗人对卖炭的思想感情。与此诗句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句子“,”。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暂凭杯酒长精神”的“长”字与等词同义。(至少写两个)2.题目中的“乐天”是指同时期的另一位诗人____________。3、“沉舟”二句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因而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人们赋予它以新的意义:。4、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B.“闻笛赋”借用了嵇康怀念向秀的典故,表达了
本文标题:2019年上海中考20首古诗词曲鉴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27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