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江苏省编美术课程标准小学美术教材分析
江苏省编美术课程标准小学美术教材分析这套课标教材吸收并保留了江苏省二○○一年大纲本小学美术教材的优点和特色,在其基础上又做了较大变动,编著者认真研究并消化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和教育部部颁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吸收了国内外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结合本地区教学、教研、教改的实际情况,体现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课程标准教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新世纪的教材体系要求教材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它主张将学科特点、双基内容和社会需求、学生自身发展需要以及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教材成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沟通的桥梁。为此,我省课标美术教材将做出不懈的努力。该套课标教材较以往更加关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人文内涵,她试图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展现祖国和世界灿烂美术文化的窗口,并使学生了解美术和大自然、美术和生活、美术和社会、科技发展的关系,美术在创造美好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该套教材利用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象世界,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视觉思维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格调,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引发学生对美术和美术文化的持久兴趣和积极关注。众所周知,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视觉思维能力)和美术教育有着天然和必然的联系,省编课标教材试图从各种途径来维护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将各自的观察、体验、发现和想象转化为可视物象的能力。为此,培养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其中包含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表现能力,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美、发现美,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美的世界,是美术教材义不容辞的义务。新世纪的美术教材应该是开启儿童心灵之门的钥匙,是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种。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从科学的教育观出发,执教老师应尽力给孩子们创设一种平等、自由、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并且运用对话、讨论、评论、辨论、合作、协作、表演、游戏等生动活泼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只有在教学相长的环境中,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能更加了解、理解自己的学生,提高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技能,更科学的调控学习进程。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须努力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社会施加的各种桎梏,给予孩子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给予他们大胆探索、反复实验、自由表达表现以及犯错、改错的权力,教师再以朋友的身份适时进行引导、启发、帮助。只有被彻底解放思想和手脚的儿童才可能真正用“童眼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分析,按自己的想象去自由的表达表现和创造。由此而产生的过程、形式与结果肯定有别于其它年龄段的特点。由此产生的别有趣味的风格和蓬勃的生命力以及独特的美感让人们感动。要使广大教师和学生都真正了解和体验这样的学习过程、这样的学习结果,知道它们的价值和审美取向是十分有意义的。一种先将问题交给学生,在他们自习和探索的基础上,再组织同学们研讨、互教互学,然后老师以朋友的身份“适时”参与其中,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困难、进行对话、引导、启发、帮助,直至最后解决问题的古老而又现代的教学法很值得推广。在美术课教学中介绍、传授知识和技法技巧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观察认识自己和世界,更自由、更充分的进行表现和创造。它们为学习者提供练习行走的拐杖,为有效思维、充分表达插上翅膀,但它们不能使儿童陷入技能的泥塘,成为知识技能的奴隶。更不能使儿童由于惧怕自己达不到某种技能技巧的要求,而妨碍自己天性和意愿自由顺畅的流露。现代美术教育期盼一种符合当代人材素质需求的,具有人文关怀的,和学生年龄段身心发展特点相吻合的,对维护学生个性发展、学习兴趣以及自信心、自尊心(甚至自豪感)有益的学习成绩评价标准和方法,这种标准和方法和以往不同的是,它不但关注学习效果、结果,也重视探索、研究和学习的动态过程,它用一种亲切而具有启发、鼓励、鼓舞性的态度、语言、方法、措施,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结合特定的情况、特定的要求、特定的对象进行极积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这种学习评价标准和方法必须基于对学生了解、理解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和潜能以及需求,多多注意个体纵向进、退步情况和原委,强化评价的诊断启迪性、发展功能、激励作用,淡化同学间横向甄别、比较、选拔等激烈竞争的模式。这种学习评价标准和方法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特色、学习品格,学习能力、对想象力等等做出恰如其分的,巧妙的评语。如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认真负责、细心耐心、虚心好问、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是否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坚持正确的观念,勇于面对困难和失败,是否乐于助人,能否和别人进行良好的协作,能否善于交流表达,是否能正确对待别人和自己的成败及错误,是否善于反思、总结、分析、改进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等等。这种学习评价标准和方法既需要有整体性、综合性,又不能求全责备,要善于观察和发觉这类素质、品格和能力的苗头在孩子们身上的闪现,那怕有一点也应当去捕捉、去肯定。同时也要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这种学习评价标准和方法也同样适合于评价学习结果。评价活动既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要在学习结束后进行。科学的学习评价标准和方法象雨露,象春风,象阳光,浇灌着孩子们的心田,拨动着孩子们的心弦,鼓动着孩子们前进的风帆,照亮了孩子们未来的希望,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培育着自强不息,不断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因此它的价值和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现在一些地方运用的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分点评价方法则是其中有意义的探索。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人类有了艺术才产生了文明,艺术始终伴随着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美术活动及其作品折射出社会生活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同时反映了时代、国家、民族的文化。美术教育理应是一种文化的教育。有的学者认为各民族、各种族的文化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映照。它们象可以单独欣赏的有着不同色彩的图画,相互拼接组合起来又成为一幅五彩缤纷的“马赛克”式的人类文化图卷。远远望去,它们都是灿烂辉煌的人类智慧、人类文明的象征。多元的美术文化使学生们感受到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人类表现美的形式、手段和风格的多样性,人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由此产生出对世界多元美术文化的理解、尊重、欣赏、学习和借鉴的意识。多元的美术文化也使学生更加了解并感受到祖国传统美术文化的伟大神奇以及它的独特性、珍贵性。从而产生对这些文化的热爱、保护、继承发扬的责任感。省编课标教材将美术文化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一)祖国传统美术文化:1、如水墨画,青花盘,青铜艺术等;2、乡土民间艺术,如民间剪纸、皮影、年画、玩偶等;3、地区文化艺术资源,如石头里面的生命、美丽的花园、小泥人等;4、中国民居建筑;5、各课中的图片欣赏;6、走进博物参观学习活动,如雕泥板中的参观徐州画像石馆。(二)多元的世界美术文化:1、如黑人木雕、玛雅艺术等;2、世界民居、现代建筑等;3、卡通画等;4、各课中的图片欣赏。(三)中外美术文化对比欣赏:1、如中外民间玩具、中外民居、美丽花园等;2、各课中的中外美术作品欣赏,如雕泥板、好大一幅画等。重视原始美术文化、乡土民间美术文化、儿童美术文化和现代、后现代艺术文化的介绍和欣赏,意义非凡。前三者引起了无数艺术史家、人类学家的关注,许多现代、后现代艺术家在三者中吸收养分,寻找方法,获取灵感。中外美术教育实践发现,儿童也自然而然的对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以近现代、后现代艺术由衷的感到一种亲近和理解,并能很好的学习借鉴。因为在这四者中存在着许多表象和深层次的有机、有趣而自然的联系,这方面已有许多专家进行研究论述。在中国,儿童美术文化(儿童美术文化包含成人为孩子创作的美术作品,这里特指由儿童自己动手创造的美术文化)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蹲下来看儿童,珍视每一颗心灵。从他们生理、心理、精神成长的需要思考问题,从儿童自然的天性出发,从他们的视角和生活经验出发,这样才能大大缩短成人与儿童的心理距离,才能充分了解、理解孩子们的所见、所思、所作所为,彻底改变那种由于功利目的的技能训练以及成人模式,成人主观臆断所导致的对儿童内心情感的忽视,对儿童美术学习过程和表现表达方式的影响和扭曲,这是新世纪对中国美术教材人文精神的呼唤。重视儿童美术文化的第二个方面是引导孩子们从各个角度去欣赏、理解自己或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并为自己能有如此独特的观察力、感受力,有别于别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以及表现创造力而感到由衷的自豪。由于自身和社会的原因,儿童往往只注意过程(也许是心理学家所说的“精神上的释放”,或是肌肉上的“锻炼”),低龄孩子常常对自己的作品的美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年龄稍长些的孩子又会盲目模仿成人赞赏的风格,追求“象”的境界,或企图获得某些成人的嘉奖(遗憾的是这些“嘉奖”往往是成人模式,功利主义的),他们轻视、不满意、看不上那些连艺术家也叹服的自己创造的美丽作品。老师们要努力从颜色、线条、形式、风格、手法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让孩子们由衷的感到自己作品所具有的美学价值(当然,还必须注意科学的评价方法,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这样才能使孩子们真正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享受通过自己劳动而获得成功的快乐,同时牢固的树立每位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新世纪美术教材应该具有的特征,同时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难点”。综合的理念要有科学性、时代性,要符合本国、本地区的实情,对它“度”的把握,形式上的选择、内容上的确定均需要认真钻研、反复试验和不断探索。仅凭主观臆断脱离实际的为综合而综合将达不到启迪学生智慧的目的。这不符合时代的要求。省编课标教材在各册分别设置编写了美术学习各领域的综合探索内容,在低学段中有新花布、新衣服,相同图样排排队,花儿朵朵、叶子片片、树上树下、会变的花、树、叶。什物贴画,漂亮的灯,各式各样的椅子等。这些课融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为一体,将各美术学习领域有机结合在一起。第二方面是将美术学科和其它学科进行了有机联系,如想想、说说、写写、画画,画音乐,寻找春天的色彩,秋天来了、难忘夏天、自然现象,虫虫虫、圆圆的世界,方方的物,找找三角形、机器人伙伴等等。将美术、音乐、语文、数学、自然、物理现象等学科和内容联系了起来。另外新编教材还处处关注美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如难忘幼儿园、我的地图、美丽的盘子、校园真热闹、小挂件、老人与儿童、我设计的邮票等。正象美术课程标准上说的那样,这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重叠或交叉,望执教老师们注意。除了上述内容外,新编课标教材提倡调动一切方式、方法、材料为儿童的表现和创作的内容、要求和目的服务。为此,常将画画、剪剪、贴贴、平面、立体等表现技法与表现手段结合在一起使用,将各种绘画工具、材料结合在一起使用。因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作业效果,其目的在于打破常规,引发儿童动脑、动眼、动手去探索、去实验、提升表现的兴趣和欲望。为儿童自由充分的表现表达,提供更多的方便,更广阔的空间,更多的选择以及更多的可能性。这也是后现代美术教育观给我们的启示。教材中许多课题的开放性,答案的多元性,表现方式的可选择性也是这种教育观的具体表现(如画声音、玩泥巴、站起来、站起来,神奇的瓦楞纸等)。后现代美术教育观特别关注人的个体发展、个性张扬,它讲求以儿童为中心,认为人人都有艺术材能,人人都是艺术家。每个人的意见都值得尊重关注。它注意知识的动态生成和偶发艺术价值。这种观念还强调创新的过程和结果的多元化,不可预测性。编者认为这些都非常适合儿童的发展、需求和能力、智力开发。遵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精选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省编课标教材结合年龄段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将感性和理性认识有机结合,力求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在恰当时机向学生介绍一些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些双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揭示了形成美的规律,表现、表达美的技巧,给予学生们观察、体验和创作提供手段和渠道。如点线面、黑白灰、色彩的对比
本文标题:江苏省编美术课程标准小学美术教材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28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