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背景: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标志:内容:代表人物:口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民主和科学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四个提倡四个反对新旧思潮起冲突,《青年杂志》运动搞。民主科学摇大旗,陈李胡鲁做代表。十月革命送曙光,马克思主义响中国。新文化运动载史册,人们思想大解放。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弘扬民主科学思想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繁荣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陈独秀《新青年》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二、五四爱国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人民外交的失败导火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为什么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仍实行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很多特权;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间:地点:人物:口号:1919、5、4开始北京北大等校学生1、五四运动的爆发“废除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1、此传单反映了中国人的什么精神?2、由此看出“五四”精神指的是什么?3、今天的年轻人怎样发扬“五四精神”?1、敢于斗争,时刻捍卫尊严与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2、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精神3、爱国主义精神;追求民主和科学精神5月4日6月3日北京(中心)学生(主力)上海(中心)工人(主力)2、五四运动的发展5月4日后,北京学生组织讲演“十人团”上街进行爱国宣传逮捕学生3、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罢免三个卖国贼1919年7月,孙中山先生公开发表了支持“五四”、反对逮捕学生的电文北京高师学生欢迎“五四”被捕同学出狱返回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曹、陆、章三个卖国贼终于被免职。图右为《晨报》的消息报道。左图从上至下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曹汝霖——早年留学日本,1913年任袁世凯政府外交次长;1915年奉袁命签订“二十一”条;1919年在学生强烈要求下,被罢免;1949年逃往台湾,后至日本、美国,死于底特律。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返回4、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斗争异常坚决1、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2、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3、社会主义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A.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时间:地点:前期-----后期------人物:前期-----后期------结果:意义:新文化运动标志:口号:代表人物:内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相互关系•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干部和组织基础: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五四运动时,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五四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分布图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1921年7月上海(先)嘉兴南湖(后)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通过了党的革命纲领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时间:地点:出席人员:主要内容: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领导工人运动。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共一大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李达李汉俊邓恩铭王尽美刘仁静张国焘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马林共产国际的代表结合以前的史实分析,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返回因为他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中的巨大影响,并且他是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者之一。下列哪些是五四运动的口号()①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③取消“二十一条”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下列不属于“中共一大”内容的是()A通过了第一个党纲B确立了党的中心任务C通过了党在民主时期的革命任务D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3、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A无四爱国运动B辛亥革命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读材料回答问题:国家领导人董必武在1961年写到:“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回答:1、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诗中的“君”是指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本文标题:五四运动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33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