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教案教案
112.3机械效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3)通过探究进一步认识机械效率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探究,培养学生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施试验方案的能力。(2)通过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知道使用机械就要做额外功。(3)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2)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索科学的求知欲。(3)让学生学会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W总进行有关计算.四、教学难点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人们利用机械做功的场景。2【想一想】机械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从效率上说,他们的效果如何呢?(二)讲授新课1.有用功和额外功问题思考:使用机械可以省力或者省距离,那么不使用机械直接提升物体做的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时做的功相同吗?合作探究: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实验:(1)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提升一定高度,计算拉力所做的功。(2)如图乙,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运送到同样的高度,计算拉力做的功。分析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直接提升物体做的功,与使用滑轮提升物体做功相同吗?(2)直接提升物体做的功w直,与使用滑轮提升物体做功W机那个大?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手拉绳做的功多,原因有摩擦,在提起重物时还要提起动滑轮。结论:使用动滑轮比直接提升物体不省功。推论:使用任何机械不省功。装置物体A重G/N物体升高的高度h/m对钩码做的功Gh/J拉力F/N拉力通过的距离s/m拉力做的功FS/J甲20.20.2乙20.20.43引出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概念: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总功:要达到目的,必须施加的力,动力做的功。W总=W额+W有2.机械效率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注意:对于实际机械,由于总是有额外功存在,η<1。如何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实验原理:2.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甲、乙两个滑轮组、长约2m的细绳。3.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并填入表格。②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③如图安装滑轮组,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4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④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实验。算出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功、机械效率η并填入表格。实验次数G(N)h(m)W有用(J)F(N)s(m)W总(J)η1234引导学生分析,在三次实验中测得的机械效率一样吗?分析结果总结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结论:提升重物的大小能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同一个机械,提升的重物不同机械效率不同,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大。讨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讨论后得出:(1)改进机械的结构,使其更合理、更轻巧(2)使用中,经常保养,定时润滑(3)在承受范围内,可以适当增大物重(三)重难点精讲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W总进行有关计算.(四)归纳小结1、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2、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机械效率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六、板书设计1.有用功的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2.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3.总功:要达到目的,必须施加的力,动力做的功。W总=W额+W有。5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之比。5.了解一些常见机械的效率。七、作业布置1、同步练习册2、预习下节到学案八、教学反思新的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来源于生活、社会,最终服务于生活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本节课从生活中的滑轮出发,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揭示有用功、额外功的实质,还会使学生对三个功有直观认识,在这一基础上,通过分析讨论,为引出机械效率概念奠定基础。最后通过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这一实验,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
本文标题: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教案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41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