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建议
龙源期刊网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建议作者:李荣李瑞锋来源:《商场现代化》2013年第01期摘要:文章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中药出口规模不断增长,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我国中药出口品种以中药材和提取物为主,亚洲仍然是我国中药的主要出口市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中药出口面临的基本形势,进而提出了促进我国中药出口的政策建议:通过“以医带药”方式推进中药的国际化;进一步制定完善中药的相关标准及规范;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提高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制定鼓励中药出口的政策措施。关键词:中药出口国际竞争力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20世纪80年代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表明,中国拥有的中药资源种类为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仅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进行统计,总蕴藏量就达850万吨左右;1985年全国药材种植面积约30万hm2,常年栽培的药材达200余种;药材年收购量30~40万吨,其中野生药材占60%,家种药材占40%(李刚,2004)。2007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96万hm2(国家统计局,2008)。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和中药的国际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中药是我国非常传统的出口商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记载,唐宋时期就向外大量输出药材,当时出口的药品种类多达几十种,包括人参、牛黄、朱砂、茯苓、附子、川椒、远志、甘草等(李璐瑒,2010)。中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优势,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及世界对传统医药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中药出口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1.我国中药出口规模不断增长。建国以来,我国中药出口一直发展较快,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974年我国中药出口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1979年达到2.7亿美元,1985年增加到3.6亿美元,1974~198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2.35%,发展迅速。1991~2010的二十年间,我国中药出口经历了快速增长、下降回落、快速增长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中,1991-1995年我国中药出口表现为快速增长的特征,中药出口额从1991的3.1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7.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5.54%;1995~2001年,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及其他一些政策的影响,中药出口受到限制,中药出口表现为不断下降的特征,中药出口额从1995年7.7亿美元的高值,下降到2001年的4.5亿美元,年均下降8.6%;进入21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中药出口进一步得到快速发展。2001~2010年中药出口表现为快速增长的特征,中药出口额从2001年的4.5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9.4亿美元,年龙源期刊网。虽然期间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药出口额增长率出现下降,但是从2010年开始明显复苏,出口额增长率进一步提高到32.9%。2.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虽然我国中药出口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是中药的竞争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却在不断下降,表现为中药出口额占医药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下降,以及中药贸易竞争力指数不断降低等方面。近年来,我国中药出口额占整个医药出口总额的比重相对偏低,而且还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1995年中药出口额占全部医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6.1%。2003年,中国中药出口总值达到7.12亿美元,而医药类商品(包括中药、西药、医疗器械、医用敷料等大类)的出口总值达到79.99亿美元,中药出口所占的份额仅为8.9%(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2004)。2008年中药出口占全部医药出口额的比重仅为4.1%(张中朋等,2009)。相对来讲,中药出口额占医药出口总额的比重及变化趋势,与中药工业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及变化趋势之间,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中药出口额占医药出口总额的比重明显低于中药工业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中药出口额占医药出口总额的比重基本呈现不断下降的特征,而中药工业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却呈现不断增加的特征。数据显示,2001年中药工业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8.62%。到2003年我国共有中药企业(包括中成药工业企业和中药饮片工业企业)1364家,全年中药工业产值达810.26亿元,中药工业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提高到26.1%。2008年我国中药工业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6.1%。2010年我国中药实现工业产值3172亿元,医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933.82亿元,中药工业产值占比进一步提高到26.58%。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选择了贸易竞争力指数TC(TradeCompetitionIndex)这一指标来进行分析现阶段,分析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普遍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三个指标来分析,但是由于关于中药的概念、内涵和范围,我国与国际上的有关界定存在很大差异,导致统计口径不可比,难以准确计算上述其他两个指标,所以本文只使用贸易竞争力指数这一个指标进行分析。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与进出口总额之比,可以表明某国生产的某种产品是净进口,还是净出口,以及净进口或净出口的相对规模,从而反映某国生产的某种产品相对于世界市场上供应的其它国家的该产品来讲,是处于生产效率的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优劣势的程度。其计算方法为:式中:Xij表示i国j种商品的出口额;Mij表示i国j种商品的进口额。TC值小于零,说明该产品为净进口,其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不具有或缺乏国际竞争力;TC大于零,说明该产品为净出口,其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TC值越大,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TC值等于零,则表示该产品的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相当,其进出口纯属与国际间进行品种交换。该指标的优点是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龙源期刊网除了通货膨胀、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该指标均介于-1和+1之间,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具有可比性。结果表明,我国中药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但不是很强,而且国际竞争力正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贸易竞争力指数从1998年的0.72下降到2010年的0.48。3.我国中药出口品种以中药材和提取物为主,附加值相对偏低。从产品品种结构上来讲,我国出口中药产品主要包括中药材、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含中药酒及营养保健品)三大类。近年来,我国中药产品出口额不断增加,但是从结构上来看,以中药材和提取物为主,中成药所占比重相对较小。1996年我国中药出口额中,中药材、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含中药酒及营养保健品)三者所占的比重为73.5%、9.7%和16.7%,中药材出口所占比重相对较高,超过70%,中成药出口所占比重不足20%。之后,中药材出口额所占比重基本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1996年~2006年中药材出口所占比重从73.5%下降到37.6%;提取物出口额所占比重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1996年~2006年提取物出口额比重从9.7%提高到43.8%;中成药出口额所占比重在波动中呈现小幅提高的特征,1996年~2006年中成药出口额比重从16.7%提高到18.7%。但总体上,1996年~2005年以来,以中药材为主的出口格局一直没有改变。2006年中药提取物出口额所占比重第一次超过中药材,成为第一大出口来源,中药材成为第二大来源,中成药成为第三大来源,中药出口格局发生明显改变。2006年~2010年一直维持这种出口格局。总体上来讲,1996年~2010年间虽然中药材的出口比重不断下降,但是仍然占到近40%的份额,同时,中药提取物的出口比重不断提高,已经超过40%,二者合计的比重超过80%。相对来讲,中成药的出口比重一直偏低,不足20%。实际上,早在1989年,我国中成药出口就达到了1.1亿美元,占中药出口总额的30%,1991年~1993年间,中成药出口额所占比重一直都维持在30%以上,不过逐渐开始表现出下降的特征,从1994年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比重降到了20%左右,之后,中成药出口额所占比重基本都维持在20%以下,例如,2010年中成药出口额增加到3.54亿美元,但是占中药出口总额的比重仍然不足20%。现阶段,我国中药出口以中药材和提取物为主的特征非常明显,意味着我国中药出口品种的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依然偏低。4.亚洲仍然是我国中药的主要出口市场,目标市场相对单一。近年来,我国中药出口覆盖国家和地区范围进一步扩大,2003年中药出口覆盖到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50个,2008年进一步增加到160个。但是,我国中药出口的目标市场仍然比较集中,相对单一,亚洲市场一直是主要出口市场。数据显示,1998年我国中药对亚洲出口38985万美元,占中药出口总额的71.9%,是第一大出口市场;对欧洲出口3207万美元,占中药出口总额的5.9%;对美国出口9124万美元,占中药出口总额的16.8%;其他市场出口2872万美元,占中药出口总额的5.3%。1998年以来,出口亚洲市场的份额有所下降,从1998年的71.9%下降到2010年的65%;出口欧洲市场的比重有所提高,从1998年的5.9%增加到2010年的16.0%;出口美国市龙源期刊网场的比重出现下降的特征,从1998年的16.8%下降到2010年的10%;出口其他市场的比重从1998年的5.3%增加到2010年的9%。总体上来讲,我国中药出口市场结构近年来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亚洲市场仍然是主要出口市场,虽然比重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幅度很小,1998年~2010年12年间,仅仅下降了6.9个百分点,欧洲出口市场所占比重有所增加,增加10.1个百分点,美国出口市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下降了6.8个百分点。二、我国中药出口贸易面临的形势1.世界对中药的认识有所改变。长期以来,我国中药出口受到中西方文化差异方面的影响,而无法得到快速发展。中医和西医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思维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西方国家对中医药的很多理念和做法难以理解,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见,这也导致了我国中药特别是中成药难以进入国际市场,中药出口受到限制。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西医药的局限性和毒副作用,开始更加关注传统医药领域,使得世界对植物药及中药的认识也有所改变,国际市场对植物药和中药的需求不断增加。WHO在2002年发布的报告中认为,世界基于传统医药的植物药市场规模已经达到600亿美元,国际植物药市场潜力巨大。2.中药的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出口贸易壁垒增加。现阶段我国中药在生产加工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很多方面还属于空白,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标准,但是存在标准偏低、范围有限等问题,还没有形成国际上认可的中药管理标准体系,中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偏低,质量标准难以得到国际的认可,国内标准还难以发展成为国际标准。例如,历史上曾出现过小柴胡汤事件、麻黄事件、马兜铃酸事件、御之堂减肥药事件等不良反应和中药副作用事件,被国际媒体大肆炒作,对我国中药出口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现阶段,我国中药依然存在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的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我国中药出口。在我国中药标准体系建设滞后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利用自身在技术方面的优势,不断提高对中药安全卫生、技术含量、疗效、环保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限制我国中药的出口。加之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中药出口的贸易壁垒有所增加,进一步影响了中药的出口。例如,2004年3月31日,欧洲议会和理事会颁布《欧盟传统植物药(草药)注册程序指令》(200424EC指令),其中规定中药出口企业必须提供“待批药品或同类相关药品在申请日之前已有至少30年的药用历史,包括在共同体内至少15年的使用历史的文献或专家证据。”,
本文标题: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51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