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关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调查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合作学习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我国起步较晚,到九十年代初才慢慢开始研究。今天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需要合作,越来越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合作”作为新课改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有其重要的地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能力的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但是由于我们对课题本身的含义不完全清楚,或者说没有去作深刻的探讨,这种方式常常仅仅展开在浅层次,因而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走过场,尤其是小学数学课堂,我们对此仍十分迷惑。为此我设计了本次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制定解决对策,使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起到改进课堂教学机制、教学方式及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并切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调查方法与对象本次调查我采用学生与教师问卷、谈话与随堂听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调查问卷为主,我分别对宜兴市官林实验小学三至五年级的若干学生和校区部分数学教师进行随机抽取、无记名发放问卷,要求如实反映实际情况。问卷调查前我还对相关老师、学生进行相应的谈话了解,并深入课堂进行听课。三、调查的内容学生卷设置了12个问题,主要包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与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当前实施状况(内容、方式、效果等)。教师卷实际设置了10题加一道主观题,主要了解当前实小数学教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详见附录的两份问卷】谈话内容有:1.你知道什么是合作吗?2.生活中有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合作完成?3.你会和哪些人合作做事情呢?4.当你想要合作的人不和你合作时,你会怎么办?5.怎样才能和每一个人都能合作呢?四、调查结果分析通过对回收的问卷逐一统计以及与有关教师、学生的谈话及深入课堂听课,可以看到当前实小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作用认识比较到位,老师提出的合作讨论的问题较有价值,倍受欢迎。以下为各项调查结果数据:“合作知多少”统计表项目人数百分数总是很愿意与人合作2676.5%有时愿意与人合作720.6%总是不愿意与人合作12.9%学生问卷选择率统计表选择率题号ABC191.25.92.9217.614.767.7311.885.32.9458.832.48.8588.38.82.9652.947.10726.54726.5841.258.80976.523.501029.461.88.81179.517.62.91276.520.62.9教师问卷选择率统计表题号选择率234567891011A33.366.710066.70066.710000B33.333.30033.366.700100100C33.30033.366.733.333.3000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宜兴市**小学三至五年级的34名同学。通过这次调查,可以看出该校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已经普遍开始实施,并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我也清楚地看到当前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如下:1、小组成员的搭配、分工不够合理。调查中反映出:有的小组都是优等生,而有的小组实力相对较差,不能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反馈交流就成了个别小组的汇报会,影响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小组成员分工不到位,(问卷中有26.4%学生认为小组成员分工不重要或无所谓分不分工)以至小组活动无计划,无核心负责人,造成混乱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问卷第二、四、五等题都有表现。2、小组合作学习只追求讨论形式、不讲究效果,造成“走过场”的现象。并没有完整设计到授课过程,问卷中第三题可以看出。3、学生问卷中第六题: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吗?回答经常的占52.9%,偶尔的占47.1%。选择后者都是学习中等或不太好的,或者是无心参与课堂学习的学生。4、学生问卷中第八题反映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当问题有争论时,41.2%的同学都是站在优等生的一边,这些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的参与意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等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5、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后,往往只对一两名发言学生进行表扬,或或者泛泛说一说某个小组不错,没有进行针对性评价,从问卷第十题可以看出教师有的时候还不做评价收尾,直接跳到另外一项教学任务了。在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中,结果显示教师对于此问卷态度极为不认真。但通过平时观察,我发现大部分教师习惯用讲授法进行教学,认为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般,在班里只有少部分学生能真正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我们可以看见许多教师都只是在强调学生“学”,不能积极参与并引领学生“学”的过程,只在事后稍稍点评一下。这样怎么会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综上,通过对调查问卷及谈话的分析,我认为:1、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够明确。问卷中大多教师仍采用教师示范法、讲授法,把小组合作只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或方法,简单说,就是公开课时的形式化,而没有从其真正的意义上去突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2、学生合作意识停在表层面,合作技能较低。合作小组没有明确的分工,对讨论过程中的结论、问题等缺少记录、比较、分析,容易造成小组成员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就草草了事,没有深入。3、小组合作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调查中显示教学过程中怕影响进度,急于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对小组合作学习难免草草收场。学生无法从容地进行探究、讨论。4、虽然我们教师认为应平等参与到合作学习的活动中,但多数教师还不能完全放下架子,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没有对小组合作学习及时作出个性评价。五、思考与建议: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应合理地划分小组。组建学习小组,应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或“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合作小组,采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机制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负责者、记录员、资料员、评分员、汇报员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保证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教师要注意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归纳并完善别人的意见,怎样清晰、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争论和辩论,虚心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强调合作精神。教师设置的合作问题必须是“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小学生合作学习要注重其实效性,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在需要时、重要处、均受益的前提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避免造成“摆样子”、“走过场”、“赶时髦”的现象。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避免合作交流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及评价等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既要注意预设,更要重视生成,要因时、因地、因情、因人制宜等等。并及时做出评价,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六、总结与反思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这种学习方式并不是自我独立、互不相关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探究学习活动,大胆质疑,自觉提高各方面的素质;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及时掌握学情,善于捕捉学生在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和疑难之处,整合各种因素、调控合作过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本文标题:关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72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