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文学论文 > 简述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差异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差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别,是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存在差异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差异,由此导致了双方在政治制度、社会形态、哲学、宗教、科学等等各个方面的差异。用“两类文明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两种主义形成的合理性:正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西方产生个人主义,中国产生集体主义。西方文明中的“个人主义”,其根本原则是:把个人从集体中分离出来,认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同等重要。个人主义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伟大的,强调个人的独立、奋斗、尊严。反抗权威以及所有试图控制个人的行动——尤其是那些由国家或“社会”施加的强迫力量上。这种思维模式不正是微观思维模式么?在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希腊的城邦政治,犬儒学派和斯多葛派的学术思想,都可以视为个人主义的思维源头。这种个人主义思想持续影响着西方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到了近代,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人权向神权发起全面的挑战,重新树立“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们在反抗宗教、反抗君主和贵族的抗争中,逐步树立起“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的理论,并且最终形成“个人主义”这一西方文明的基础理论体系,并最终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中进行全面完整的表达。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思想体系,成熟于近代西方,但其思维萌芽则早已在古希腊时期就存在。近代西方出现的系统化的个人主义思想,导致的追求个人解放运动,其意义是深远的!对于推动近代西方产生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科学技术革命,建立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等等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西方文明在最近500年以来取得的所有成就,其根源都在于这种追求个人解放的“个人主义思想”!事情的另一面就是:西方社会后来出现所有社会问题,不断分裂和对抗的社会形态,以及今天所面对的各种政治经济危机,其根源也都出在这种个人主义思想!中华文明崇尚集体主义。人从一降生就开始就归属于一个个的集体之中,这些集体的利益要优先于个人的利益。这种先集体后个人的思想也是早在文明发源之初就已经形成。中华文明的集体主义从“孝道”开始,尊重祖先,敬重血亲关系,尊敬老人。随后,辐射到“宗族”、“同乡”等概念,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族和国家认同,人们自觉的把自己的利益置于上述不同的“集体”利益之下。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一个集体中的一员,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为了集体和他人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行为会受到高度的赞扬。这就是中华文明的集体主义。这种集体主义思想在中华文明定型之时就已经形成,并且已经固化延续了2000多年,是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集体主义思想不正是宏观思维方式的结果么?关系社会:在集体主义的思维作用下,中国社会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关系社会”,人们不仅有复杂的亲属关系、同乡关系,宗族关系,还有名目繁多的“同学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关系”“同门关系”“邻里关系”等等。因此,中国人始终把自己置于各种各样的“关系网”之中,实际上也就是认同自己是一个个不同的集体中的一员。这就导致中国社会是个浓重的“关系社会”和“人情社会”。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而不是独立的自我奋斗,不是维护个人的权利。在人才的提拔和经济行为中也首先以“关系”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面子社会:由集体主义导致的“关系社会”,最终演化成“面子”社会。人们为了维护自己在各种关系网中的良好声誉,不停的在调整自己的行为,造成“过于注重面子”的行为方式。人们不再首先思考创造和奋斗,而是首先思考如何维护面子;个人要维护在不同集体中的面子,小集体要维护在大集体中的面子,连整个国家对外交往都很注重面子,中国历史上的朝贡体系实际上就是个“面子制度”。只要你接受中国的册封,再定期进贡点土特产什么的,结果你能获得一大笔回报,必要的时候还能得到来自中国的保护。这种“厚往薄来”的朝贡模式实际上更多的是维持了一种“面子”。于是这种过度集体主义的负面因素也开始显现,制约了社会的发展,让整个社会的行为方式严重趋同,压抑了人的个性,也压制了整个社会的创造力。等级社会:由于中华文明在思维基础上就认为“局部是整体的一部分”,从个人而进入一个个越来越大的集体,这就在无形中形成了一个个的“等级”,个人服从小集体,小集体服从大集体,类似的就是个人听当官的,小官听大官的;新来的服从有资历的,资历浅的服从资历深的等等,每一个组织、团队、家族、甚至学术团体、宗派团体中,凡是有团体的地方,就存在一个个的等级。一个等级社会就此产生。可以说,中国社会是个等级社会,西方社会是个扁平社会。但是不能错误理解这种“等级社会”!中国人的等级观念从来只是存在于“集体”范畴,而不是个人范畴!就是说:每个“人”本身是平等的,但所处的“环境”是有等级的,当你离开那个环境时,就又还是平等的。不要错误的认为中国的等级观念就是认为人分三六九等!中国没有种姓制度,中国的官僚体制中也没有世袭制度。一个人可以当丞相,但告老还乡后又成为一个老百姓,这样的例子很普遍。只是由于中国人天生就是会处在不同的“集体”之中,因此他会置于一个个不同的等级,扮演很多个等级角色。这就构成一个“等级的社会”。集体主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础性特征。中华文明数千年来取得的物质文化成就,中华文明持续地维持稳定的统一强大形态,当代中国的迅速崛起,其根本原因都来自于这种集体主义思想。但是同样的,中华文明的历次衰落,中华文明与科学革命失之交臂,中华文明中依旧存在的大量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其根源也在这种集体主义思想。这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个人主义思想把个人权利从集体中分割出来,强调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集体主义思想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下,小集体利益置于大集体利益之下。因此,微观思维导致个人主义,宏观思维导致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别就是微观思维与宏观思维差别的具体体现。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哪个正确哪个错误?这本身是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极端的个人主义会导致无政府主义,极端的集体主义会导致个人的创造力被完全扼杀,整个社会失去进步的动力,这两种极端主义对社会都是有害的,而在这两个极端行为之间,是偏向于个人一些还是偏向于集体一些,则完全是不同文明的思维倾向的结果,没有正确错误之分。实际上,在18世纪之前,中国长期处于世界文明的领先位置,当时中国的集体主义思想,甚至中央集权统治的模式都长期受到全世界的称颂,甚至被视为典范。直到19世纪,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想体系逐步形成,中国才开始变得有些异类,并最终受到西方的反感和攻击。结论:中华文明具有宏观思维倾向,形成了集体主义,这是中华文明的基础特征。它维持了中华文明长期统一的形态,也带来了面子、关系等等负面的社会形态,压制了人的创造性。西方文明具有微观思维倾向,因此形成了个人主义。这是西方文明的基础特征。它是西方社会出现科技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自由民主制度的根本推动力。但同时,它也带来了社会的分裂、对外扩张、好斗与战争。
本文标题:简述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差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96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