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4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1)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2)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课程标准1949年我国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属于过渡的阶段。过渡时期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政治经济资本主义国体政体新民主主义国体政体社会主义国体政体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独裁制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民主集中制的共和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民主共和国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农民的个体经济、合作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主要矛盾•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主要任务: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主要是土地改革)•1953年到1956年: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主要任务:三大改造,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国民经济恢复阶段(一)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1949—1952)1、政治上:巩固人民政权基本解放全国——标志: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开展土地改革(1950—1952底)抗美援朝运动(1950、10—1953夏)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6年)土地改革背景和目的结果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道路。1952年底全国基本完成土改,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广大农民翻身解放,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之一。)1.建国初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质上着眼于:A、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B、解放农村生产力C、稳定民族资产阶级D、保护富农经济背景——建国初国民经济的严峻形势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造成国民经济严峻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第二:是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第三:是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2、经济上:恢复国民经济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恢复经济的措施(49-52)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意义: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三年〉1、思想上: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制定(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宪法的制定2、经济上:一五计划(1953——1957年)3、政治上:1954年宪法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提供法律保证2.1953年,中共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规定这两任务A、同时进行B、先改造后工业化C、同时完成D、先工业化后改造总路线的核心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经济前提物质基础必要条件实质是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的主体思考:一五的重大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集中在这里?目前我国正实行的什么战略与这地区有关?1956年中国试制成新型喷气式飞机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使天堑变通途的武汉长江大桥(三)社会主义改造(53-56)1、内容:2、实质:农业--参加合作社手工业--参加合作社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意义: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4、局限:过急、过粗、处理不当,遗留了一些问题启示: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积极发展、稳步前进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完全社会主义性质)自愿互利『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针:原则:过程:3.建国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根本原因是A.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B.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发展C.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D.农业生产协作的客观要求报名参加合作社。返回『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针:国家资本主义初级(统购统销、加工订货)高级(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过程:政策:赎买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国家能加以限制和规定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它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资本家利润占全部利润四分之一左右,四分之三是为工人(福利费)为国家(所得税)及为扩大生产设备而生产的。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国家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专政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直接控制某些企业。如官办或官商合办的银行、铁路、公用事业,工人受国家为代表的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概念解释返回赎买政策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允许资本家在企业利润中取20%左右的利润,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的生产资料核定后归国家所有,按资本家的股金发给年息百分之五的股息,共领10年。概念解释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中央文献出版社《荣毅仁》2005年10月26日20时3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返回4.下列事件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A.土地改革B.合作化运动C.没收官僚资本D.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5.1950年-1956年,中国农村生产关系变化的趋势是A.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B.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C.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经济D§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确立的?合作探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基础的奠定路线、计划指导,法律保证途径:三大改造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政治上,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巩固政权,取得和平的环境经济上,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年宪法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三大改造中,中国政府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工商业,到了改革开放时期,为什么政府又允许发展私营企业呢?『三大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合作探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就是必须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的经济结构。私营经济是对公有制经济有益的补充。三大改造中一刀切的做法,违背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规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主义私有制个体农民私有制个体手工业私有制改造后性质改造前性质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级阶段)——探索与失误失误:正确:“大跃进”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国民经济的调整1960三年经济困难59-61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中共八大1956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论十大关系》1956刘少奇在八大上作政治报告6.中共八大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A、既反对保守,又反昌进的方针B、正确指出国内主要矛盾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提出正确处理“十大关系”返回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7.“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违背了:A、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D、集中主力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大跃进”的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这种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盲目蛮干,不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到1958年底,全国共生产钢1108万吨,其中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农业生产方面,由于经济效益低下,1958年农业丰产而没有丰收。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看看总路线下的人民生活说说就真的能“跃进”吗?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事实,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假的?为什么?当时的“卫星田”能承受得住一位小姑娘看看总路线下的人民生活大炼钢铁——15年赶英超美红线字:“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两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实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就是搞“一平二调”,刮起了一股“共产风”,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经济的发展遭到了重大损失。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庆祝人民公社成立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生产关系方面急于过渡的一次典型实验。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求纯。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觉悟程度,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8.1958年,总路线和大跃进的失误根源在于思想认识上A、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忽视客观规律B、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C、违背了经济建设应综合平衡D、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A三年经济困难(59-61)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9.1960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是指: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关系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的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10.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呈现趋势是:A、经济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B、初期和中期较好,后期有问题C、初期的后期较好,中期有问题D、初期有问题,后期逐步得到纠正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劫难(66-76)66------------71-----------73----------75----------76爆发周恩来整顿经济邓小平全面整顿结束回忆归纳文革的发展过程学思之窗:文革期间,国家建设的各方面工作都陷入严重混乱状态,针对这种情况,1975年邓小平刚刚主持中央工作就提出“整顿”。整顿的内容包括:引进先进技术,整顿企业秩序,健全规章制度;坚持按劳分配;注重科学研究;对各行业进行调整。总之即实行全面整顿。全面整顿的实质是:系统地纠正“左”倾错误.它使国民经济呈现出迅速回升状态。文革对经济的破坏“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李先念阅读课本归纳:“文革”对国民经济造成哪些负面影响?启示:改革是把“双刃剑”,要顺应潮流。11、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2、文革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不包括A、经济机构处于瘫痪B、国民经济严重滑坡C、经济取得一定的成就D、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和制度被废除CC
本文标题: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805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