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年高考历史精选习题第十一单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第十一单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主要内容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角度核心素养“文化大革命”与新中国的外交突破(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2012北京文综,19,4分以中非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为背景考查中国重返联合国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科技、“双百”方针与教育事业的发展(1)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李四光(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4)教育事业的发展2015北京文综,41(2),10分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史料实证时空观念★★☆2016北京文综,37(2),10分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分析解读本单元在高考中地位较弱,近几年高考对本单元内容的考查并不多,仅对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突破和科技成就有所考查。备考时,要结合当今的中美关系,回望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尤其是中美关系的改善。同时,要把复习重点放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取得的科技成就上。【真题典例】破考点【单元概览】一、时空定位二、阶段特征1956—197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20年。这期间,有正确的探索也有失误,甚至是严重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政治方面“.左.”.倾错误不断发展.......,.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经济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中共八大、20世纪60年代初期对国民经济的调整等;另一方面,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科技文化方面“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文学、艺术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外交方面外交战线捷报频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考点集训】考点一“文化大革命”与新中国的外交突破1.1949年后,中国外交取得了许多成就。将下列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参加日内瓦会议③参加万隆会议④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A.③①②④B.③②①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①④答案D2.20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成就。与之相关的原因是()A.中国综合国力提高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正常化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答案A3.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主要表达的信息是()A.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B.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答案C4.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外交部副部长周南认为:“20世纪60年代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非洲国家独立,而且加入了联合国,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状况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C.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答案C5.在东亚地区“率先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敌对的冷战结构”的事件是()A.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日本在美国扶植下崛起D.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缓和答案D考点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年份基本建设总额国家预算内投资国家预算外投资生产性建设投资非生产性建设投资1960年384.1亿元297.1亿元87亿元331.9亿元52.2亿元1961年123.3亿元89.8亿元33.6亿元105.1亿元18.3亿元1962年67.6亿元56.6亿元11亿元58.5亿元9.1亿元A.追求高速度导致经济比例失调B.三年经济困难造成经济巨大破坏C.压缩投资以实现国民经济调整D.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答案C2.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却出现了猪肉积压、销售困难的情况,以至于用“爱国”的名义动员人们买肉,甚至向单位职工进行摊派,称为“爱国肉”。这表明()A.经济政策调整促进经济良性发展B.计划经济下生产与市场需求错位C.城镇职工生活已经达到富足水准D.物资供应紧张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答案B3.1961年,邓小平负责起草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企业对国家要实行“五保”:保证产品的品种、质量和数量;保证不超过工资总额;保证完成成本计划;保证完成上缴利润;保证主要设备的使用期限。由此可知,该条例的主旨是()A.减轻人民公社化带来的损失B.调整企业生产秩序C.阐明国家实施计划的必要性D.优化工业经济结构答案B4.1957—1978年,中国能源消耗量增长了6倍多,从9644万吨增加到57144万吨。但每吨能源生产的国民收入却是下降的,从942元下降到527元,减少了44%,这说明()A.计划经济体制有优势B.经济建设全面衰退C.国民经济发展代价大D.阶级斗争破坏经济建设答案C考点三科技、“双百”方针与教育事业的发展1.1956年被称为充满生机活力,充满创造精神的一年,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得到发展繁荣。这一年()A.通过了新中国义务教育法B.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C.恢复了统一高考招生制度D.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答案B2.20世纪60年代,美国遏制中国,中苏关系恶化。提高国防能力,保证国家安全成为当务之急。在这个阶段,我国成功地研制出()A.原子弹和导弹B.喷气式战斗机C.人造地球卫星D.神舟载人飞船答案A3.1958年10月,全国文化行政会议上提出“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画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的目标。这一目标()A.迅速地改变了教育落后状况B.促成“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爆发C.具有盲目冒进的“大跃进”倾向D.表明苏联教育模式影响深远答案C4.据统计,1960年我国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我国毕业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这一现象()A.反映了我国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B.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C.促进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D.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答案B5.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对毛泽东这段话认识正确的是()A.批评文艺领域的僵化教条思想B.纠正了对学术研究的政治干预C.确保了文艺创作的持续和长期繁荣D.推动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解放潮流答案A探史料探究一从敌视到重视,再到波折不断——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发展史料呈现史料1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①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又指出:我们在国际上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阵线的一方面,并明确宣布“一边倒”。——《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史料2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②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史料3③中国一向以建设性的态度和主张来处理分歧和矛盾,在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上同样如此。中国既坚定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始终为中美关系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局考虑。……对中国而言,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现象并不足惧,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得了中国前进的脚步。历次国际形势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骤增的挑战面前,中国都有足够的定力和能力按照既定部署和节奏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常在,中国发展壮大的征程越走越宽广。——《人民日报》(2018年09月29日)读史指导史料主旨史料1: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史料2:中美关系缓和符合两国利益史料3:在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上,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以建设性的态度和主张来处理分歧和矛盾史料解读史料背景史料1:二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呈现两大阵营尖锐对立局面。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中国坚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方史料2: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共同利益,成为两国的共同诉求史料3:当今时代,美国政府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使中美关系遭受波折重点阐释①表明实施“一边倒”的必要性②说明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③表明中国以建设性的态度和主张处理分歧和矛盾,理性对待中美关系史料认识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中国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美重新打开交往大门40多年来,两国关系虽然历经风风雨雨,但总体是向前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和外交方针及实行该方针的原因。答案外交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方针:“一边倒”。原因:美苏两极格局;美国敌视中国;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同中国建交。2.根据史料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意义。答案意义:直接促成了中日建交;是20世纪后半期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3.根据史料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贸易战的本质,以及中国的原则和应对之策。4.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国家外交战略调整的根本出发点。答案根本出发点:国家利益。探究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史料呈现史料1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①全力保证实现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1958年9月1日)史料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②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史料3(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的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在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的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史料4③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年份产量(万吨)收购(万吨)收购量占产量的比重(%)1958200005876.029.41959170006740.539.71960143505105.035.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村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读史指导史料主旨史料1:“大跃进”运动的发动史料2: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史料3、4:中苏两国粮食收购中出现的问题史料解读唯物史观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重点阐释史料1:1958年,党中央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①说明“大跃进”运动强调“以钢为纲”史料2: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变革,以此发展社会生产力。②说明两者在类型上是不同的,毛泽东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邓小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史料3、4:中苏两国粮食收购中,从农民手中拿走的太多。③表明人民公社时期粮食收购量
本文标题:20年高考历史精选习题第十一单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808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