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精校Word文档,欢迎下载使用!第1页共9页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9月高一历史检测卷(一)一、选择题(50分)1.行省制度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加强中央集权统治②地方管理制度初步形成③为历朝历代所沿用④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A.地方势力的削弱B.三公九卿制的废除C.决策中枢的转移D.外戚和宦官专权3.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A.设军机处B.在中央设内阁C.创设八旗制度D.废丞相4.“尚书、仆射、侍郎、三司使、枢密使、通判、太尉、御史大夫”设置上述职衔的可能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5.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它们是()①禅让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④D.②6.汉武帝在位时期,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逐步确立。以下史实中属于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表现有()①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设立“中朝”,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③设立十三州部,加强中央对对方的控制④实行郡国并行制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7.若要修建一农业水利灌溉设施,唐朝中央机构从议事到实施的过程应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精校Word文档,欢迎下载使用!第2页共9页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吏部8.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誉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汉朝的刺史B.宋朝的通判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9.“隋大业中,始设进士科,至唐为盛。”材料所反映的选官方式A.主要依据军功选拔人才B.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C.郡国每年向中央推荐人才D.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做官10.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Jl(12)10简内容是:(正面):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醜(丑),遥(迁,派遣)陵拔(应为“掾”,吏)訓(刑讯))蛮、衿(蛮荆)。(背面):鞠(ju,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己达湖南B.秦朝郡县制度得到全面推广C.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D.秦朝制度推广引发矛盾冲突11.《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新唐书》载:藩镇拥重,独霸一方,“喜则连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上述材料说明唐朝时A.科举制选拔了大量能臣武将B.藩镇权力过大,中央集权削弱C.边疆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D.藩镇为少数民族政权不归唐朝管辖12.南朝时期,政府推行一种“土断”制度,即清查大量被“私门”“大户”吞噬的人口,把他们编入国家户籍。这一制度A.造成了国家户籍制度的混乱B.使得均田制得到进一步推广C.使政府脱离了对门阀的依赖D.瓦解了士族门阀的经济力量13.符合下列材料的主题是精校Word文档,欢迎下载使用!第3页共9页A.分化相权使之相互牵制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B.权力由皇帝身边远的人向皇帝身边的人转移C.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D.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14.清代乾隆中叶以后,内阁大学士成为荣誉职衔。中国历史上正式出现内阁制始于A.明太祖时期B.明成祖时期C.清康熙帝时期D.清雍正帝时期15.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在原来吴国、楚国、赵国、齐国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对此措施的评论,正确的是A.形成了郡国并行的行政体制B.使王国领地缩小,中央集权加强C.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D.扩大王国的辖区,皇权得以巩固16.有学者研究认为“中国有着两千年的皇权教化主义传统,这个传统在决定性的程度上已经深刻塑造了中国人的思想品质……它把思想弄成一种规范式的东西,要求人们只能进行一种规范主义的思考。它把统一思想作为思想本身的目的”,关于“这个传统”说法正确的是A.秦朝的皇帝制度缺乏“这个传统”B.“这个传统”的社会规范作用有限C.“这个传统”是中央集权的制度保障D.使人们习惯在皇帝制度下思考和行动1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于A.公元前2世纪前期B.公元前2世纪后期C.公元前3世纪前期D.公元前3世纪后期精校Word文档,欢迎下载使用!第4页共9页18.史载“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与此相符的措施是A.建立中朝B.设三省六部C.设三司使D.设立军机处19.关于明朝内阁的性质,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B.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C.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D.相当于元朝的中书省20.宋代设监州,与知州平列,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宋代设监州反映了A.有效防止地方官专权B.中央集权的加强C.地方监察制度的完善D.君主专制的强化21.史料记载:“人尝谓辅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据此判断,该辅臣的身份是()A.御史大夫B.刺史C.同平章事D.内阁首辅22.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精校Word文档,欢迎下载使用!第5页共9页23.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隋唐开创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中央集权B.巩固国家统一C.强化贵族特权D.加强君主专制24.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而《续汉书·百官志》也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据此可知司隶校尉()A.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B.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C.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D.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25.图1、图2所示地图可以用来研究A.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B.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C.君权与相权的演变D.地方区划与中枢权力建构的关系二、非选择题(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摘自《孟子·告子》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精校Word文档,欢迎下载使用!第6页共9页(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书》中记载:“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于是削去五等,堕城销刃,箝语烧书,内锄雄俊,外攘胡粤,用壹威权,为万世安。然十余年间,猛敌横发乎不虞,适戍强于五伯,闾阎逼于戎狄,响应㿊于谤议,奋臂威于甲兵。乡秦之禁,适所以资豪杰而速自毙也。”材料二《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即以欧洲的史实为例,提出君主专制制度“必须依赖‘伟人’存在,这个伟人必须是大智大睿,无所失误,而且必须是全心全意协同于国家利益的”。然而具有这样品德和能力的人不仅“无论何时何地都难以找到”,“相反,专制制度的本质却总是把平庸之辈最终送到权力的顶峰,他们的无知与愚昧又总是以个人喜恶为标准,把国家引到错误的方命上去”。——张星久《试析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1)据材料一分析,秦朝认为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政府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汉政府实行的措施是什么?该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汉代统治者是如何消除这种影响的?(3)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是什么?你认为对这对矛盾的解决最糟糕的历史阶段是什么时期?为什么?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汉书》材料二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精校Word文档,欢迎下载使用!第7页共9页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元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内阁大学士无定额。永乐年间有七人,宣德年间有十四人,万历年间有二十人,崇祯年间有五十人。明代内阁无属官。然而清代的内阁制就有不同;清代内阁大学士的名额,康熙年间,满汉大学士率为四员,到了乾隆十三年以后,才规定满汉学士各二员,协办大学士或一员或二员,非有缺不可递补。至于内阁官员有大学士、学士、侍读、中书舍人、典籍,其下又分设十二个小机构,为国家行政中枢远较明代内阁组织庞大。这也导致清代内阁出现了权责不明的现象。材料二明太祖创设殿阁大学士之始,仅令其侍左右,备顾问,并不知与国政。迨仁、宣之世,创设票旨制度之后,大学士已参预政事,其后又有首辅、次辅之分,票拟仅决于首辅一人。然清则刚好相反,清内阁制成于康熙时代,然此时便有翰林院分去内阁一部分的职掌,因翰林院的职务亦为掌制诰以备顾问的机关。至雍正时,为对西北用兵而另设军机处,参掌机密,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以上材料均整理自《明清两代的内阁制度比较》(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内阁由明到清的发展变化。(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内阁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影响。精校Word文档,欢迎下载使用!第8页共9页参考答案1.B2.C3.A4.D5.C6.D7.B8.D9.B10.B11.B12.D13.D14.B15.B16.D17.D18.B19.A20.B21.D22.B23.A24.D25.A26.(1)(1)同姓亲族,先代贵族,功臣(2)臣属关系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27.(1)原因:西周实施分封制,诸侯割据混战,少数民族的侵扰。措施: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中央官僚体系,加强君主专制;北击匈奴,南伐百越,开拓疆域;焚书坑儒、收天下之兵,加强对全国思想、军事的控制。意义: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开拓了疆域;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2)原因:不实行分封制,在民众起义汹涌时没有支持辅助力量。措施:推行郡国并行制。影响:封国得到发展,成长为可以与朝廷对抗的力量,危及中央集权。消除影响的措施:推行“削藩”政策,颁布“推恩令”。(3)基本矛盾:君权的无限性与君主实际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历史阶段:明清时期。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君主将全国军政大权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中。28.(1)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影响: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2)特点:疆域辽阔。制度:行省制度;宣慰司。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9.(1)变化:由内阁成员人数没有严格规定到阁员人数的相对固定;由组织较为简单到组织较为庞大,分工更加细密;权力呈现由小到大但最终不
本文标题: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检测(一)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824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