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之1、代词(1)代人事物如:作《师说》以贻之。(2)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如: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3)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如:均之二策。之二虫又何知?郯子之徒2、助词(1)结构助词。A、定中之间,可译为“的”或不译。如: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夫晋,何厌之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音节助词,补足音节,不译。如:久之,能以足音辨认。顷之3、动词,去往到。如:杳不知其所之也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其1、代词(1)第三人称,可代人,代事物,还可译为“他的”“它的”“她的”。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2)第一人称,用作定语或主语,译为“我的”“我(自己)”。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指示代词,表远指,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则或咎其欲出者。2、副词(1)揣测语气,可译为“大概”。如:其皆出于此乎?(2)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怎么”。如:其孰能讥之乎?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3)婉商语气,可译为“还是”“恐怕”。如:吾其还也。(4)期望语气,可译为“可要”“可”。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连词,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如: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耶?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呜呼!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4、助词,无意义。如:既其出。于1、介词(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如:得复见将军于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形容词之后,表比较。可译为“比”“胜过”。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不拘于时。2、构成复音虚词“于是”。(1)句首表承接或因果关系,古今同义。如:于是余有叹焉。2于是秦王不怿。(2)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译为“在这”“从这”。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乎1、语气助词(1)疑问语气,可译为“呢”“吗”?如:壮士,能复饮乎?(2)揣测语气,可译为“吧”。如: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3)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如: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用在句中停顿处,可不译,相当于舒缓语气。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2、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亦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3、用作助词,可作形容词词尾。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而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永州之地产异蛇,黑质而白章。(2)顺承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3)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4)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青,取出于蓝,而青于蓝。(5)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相当于“地”“着”等,或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弃甲曳兵而走(6)假设关系,如果。如: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2、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代词,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如:而母立于兹。以1、介词(1)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用(凭)什么身份“”按照““把”“因”“由于”等。如:余船以次俱进。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秦亦不以城予赵。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以物喜,不以已悲。(2)相当于“在”“于”。如:余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汝殁以六月二日2、连词(1)并列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2)目的关系。前一个动作行为是后一个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如:敛赀财以送其行。作《师说》以贻之(3)因果关系。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4)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余以四人拥火以入。3、动词(1)可译为“率领“带领”。如: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2)认为。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皆以美于徐公。4、构成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焉31、助词语气助词。句末助词,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如:盘盘焉。2、代词(1)人称代词。如:犹且从师而问焉(2)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如:且焉置土石?3、兼词(1)用作“于此”“于是”。如:风雨兴焉。与1、介词,可译为“和、跟、同”。如:秦伯说,与郑人盟。吾与徐公孰美。2、连词,并列。如: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也入与非常也。3、语气助词,通“欤”。如:唯求则非邦也与?4、动词。1)yǔ,译为“给予、结交、赞许、亲附”如:失其所与,不智。与嬴而不助五国者。2)yù,参加,参与。如: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则1、连词(1)顺承关系,可译为“就”“便”“原来是”“已经是”。如:故木受绳则直(2)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却”。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2、副词,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则寡人之罪也。因1、介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如:因宾客至相如门前谢罪。因击沛公于坐。不如因而厚遇之我欲因之梦吴越。2、连词,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如:相如因持璧却立。府吏闻此便,因求假暂归。乃1、副词(1)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才”等。如: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2)情理上的逆转相背,可译为“却”“竟(竟然)”。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作定语,“你”“你的”。如:家祭无忘告乃翁。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用作副词,起帮助判断的作用。可译为“是”“就是”。如:嬴乃夷门抱关者。为读四声。介词,可译为“向”‘对““替”“给”等。如: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君翻作《琵琶行》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读二声。1、介词,被动关系。可译为“被”。如: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42、助词。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可译为“呢”。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动词,“成为”“变成”“治理”“作为”“当作”“以为”“认为”“是”等。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窃为大王不取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所1、助词(1)组成“所”字结构。后面必须跟动词,如不是动词则要活用为动词。相当于“……的”。是一个名词性结构。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杳不知其所之也(2)、组成“为……所……”或“为所”表被动。如: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若属皆且为所虏2、构成复音虚词“所以”。(1)表原因。译为“……的原因”。如: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表凭借、手段、目的。译为“用来……的”。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3、名词。译为“处所”“地方”。如:某所,尔母立于兹。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何1、疑问代词如:大王来何操?2、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如:徐公何能及君也。(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怎么这样”。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吏呵一何怒。且1、连词(1)并列关系,连接两个动词,可译为“又”“并且”。如:河水清且涟漪。(2)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况且”“再说”。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2、副词,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如:不出,火且尽。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若1、代词,人称代词,可译为“你的”“你们的”。如:更若役,复若赋。若入前为寿。2、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设”。如: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3、动词,“像”“好像”。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也语气助词(1)表示判断语气。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者1、助词(1)构成“者”字结构,名词性短语。如: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2)起提顿作用,可不译。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放在时间词之后,如“今”“昔”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4)用在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等。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本文标题:语文虚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856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