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广播电视概论定义:行为和言论因为媒介的介入而演变成“媒介事件”,事件中涉及到的人物被称为媒介人物概述:1、口播时代始于十万年前,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的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2、口语传播的劣势:①只能在有限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②声音符号转瞬即逝,记录性和保存信号差3、从文字传播到现在(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文字传播的优势:①记录性保存性强②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文字的产生使得人类传播中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4、印刷传播时代①中国东汉蔡伦②北宋毕昇活字印刷③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④人类传播进入崭新的大众传媒时代5、电子传播时代①远距离、快速传递②代表:广播、电视③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6、数字媒体时代①互联网、手机代表媒介②特性:交互性、媒介性、融合性③施拉姆的“最后七分钟”(一切的重大发展都集中在最后七分钟)的比喻,施拉姆是传播学之父。绪论第一节广播电视概论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1、广播电视概论的含义:广播电视概论是研究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2、广播电视概论的任务:研究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广播电视工作的实践。第二节人类信息传播的过程1、口语传播时代(最基本,最常用,最灵活)(1)只能在有限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2)声音符号转瞬即逝,记录性和保存性差2、文字传播时代(5000年——3000年前)(1)记录性保存性强(2)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3、印刷传播时代,人类传播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大众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1)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递(2)广播、电视为代表媒介5、数字传媒时代第一章广播电视的产生与发展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的区域传送声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统称为广播。广播分为声音广播(有线、无线)和电视广播。狭义的广播专指声音广播,电视广播则指电视。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受众面不断扩大第一节广播的诞生和发展一、广播技术的发明1、基本原理:把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再把电信号调制到无线电波上,远距离接受和发射。2、电磁学理论:德国物理学家赫兹最终论证电磁波存在,发现无线电波3、无线电《情牵一线》4、无线电通讯技术:1895年意大利的马克尼、波波夫(俄罗斯)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报机。马克尼—-无线电之父(意大利人)5、1906年美国物理学家费森顿首次利用了无线电成功地进行了传声实验6、1916戴维·萨诺夫发明收音机7、1907李·德弗雷斯特发明三级真空管正式广播电台的出现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开播,这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广播电台,标志着世界广播业的开端。成立(为了商业的发展)二、广播的发展1、广播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2、广播大力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初期①表现广播电台数量猛增②节目内容丰富③广播网的形成---集中于美国无线电公司、通用电气、西屋公司NBC(全国广播公司)——第一个全国习性广播网红网:NBC篮网:ABC(美国广播公司)1943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C1927.23、广播调整与复兴期:20世纪50年代后期——80年代全美三大广播公司:NBC、CBS、美国广播公司ABC19434、广播事业开始了新的飞跃:90年代开发移动空间第二节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电视:把物像分解成像素。1926—“电视之父”贝尔德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世界上第一个公众电视发射台,11月2日定期播出节目,每周13小时,被公认为电视事业的诞生日第三节电视发展的中断和恢复1、1954—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彩色节目2、《超级女生》--《美国偶像》《丑女无敌》--《丑女贝蒂》三、蓬勃发展60年代卫星、有线电视1908卫星卫视CNN90年代高清第二章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第一节中国早期的广播事业1、1851年8月5日,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英国传教士为传教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中国无线电广播电台1、外商开发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较大---开洛广播电台1924---1929申报1872—19493、广播意义与作用①开拓视野,传播知识,揭开了中国广播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催生中国人自办广播事业。②为侵略战争做铺垫4、中国自办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1926年10月2日,军阀背景,官办性质第二节、国民党统治下的广播事业1、1928.8.1国民党在南京“中央广播电台”呼为XKM1932500瓦---754瓦2、抗战:遭受重创,落入日本人手中3、结局:1949.10.1大陆广播事业终结一、人民广播事业1、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第一座广播—延安新华广播正式播音2、1947年国民党进军陕甘宁---转到瓦窑堡,改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3、1949中央迁至北平---改为“北平广播电台”4、1949年12月0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NR、CCTV、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四、新中国成立后的广播四级办“中央—省---市----县”珠江模式198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这是国内第一个专业经济广播电台;特点:广播内容综合化、节目设置板块化、栏目主持人固定化、栏目播出直播化,开通热线,鼓励参与上海东方1992年10月28日开播体制改革的典范,市场经济的产物,双向选择,招聘上岗,经济上自负盈亏,以广告收入为主要收入,自我宣传,自我推介第二节1、电视事业起步于1958年,标志是:北京电视台的成立,播出黑白电视节目2、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彩色电视3、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为中央电视台4、1978年10月1日《新闻联播》开播5、1981年10月1日播《天气预报》20世纪80年代1、1983年中央电视台正式开办春节联欢晚会,同年提出“四级办”电视的政策2、1981年第一部电视剧《敌营十八年》播出3、1990年中国第一部大型室内电视连续剧《渴望》。播出4、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首次使用制片人制度5、1994年4月2日《焦点访谈》舆论监督6、1996年《实话实说》、《新闻调查》---来自于美国的王牌深度调查第三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第一节:声音的特质①声音的物理性音量:音的强弱,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音调: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音色:又称音质,声音呈现出得特征②声音的心理性同样地声音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另一方面,声音表达者的心理状态对表达也有重要的影响③声音的表情性声音能表达丰富的内涵,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第二节:声音的三要素语言、音响、音乐语言符号:运用概念做出判断推理的抽象符号。(语言)非语言符号:直接为人的感觉器官接受的具象符号。(音乐、音响)语言----口头语言---共时性文字----书面语言---历史性广播电视语言的形态1、居高临下式(无人称、庄重严肃、教悔、高高再上)2、平等交流式(有人称概念、亲切自然、平等交流的口吻、作者表达个人的观点)广播电视语言的要求1、规范化(语言规范化、语法规范化、音调规范化、用词规范化)2、口语化(通俗易懂的口语)3、形象化4、优美化音乐含义: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是广播声音的三要素之一1、广播电视音乐的形态:音乐节目、节目音乐2、节目音乐的作用①抒情渲染:抒发情感、渲染气氛、增加作用②连接:作为编辑手段整合节目③标志:节目音乐的标志(例如:中央新闻联播的片头)④间隔:节目之间或节目中各层次之间的间隔⑤刻画人物: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命运音响含义:音响是广播电视中除语言和音乐以外的声音,属于非语言符号。广播音响种类①客观音响:指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真实音响(雨声)②音响效果:信息传播者制造出来的或转借来的声音,仅具真实感,不具客观真实性(心跳)第五章:电视的传播符号1、非语言符号:造型语言(形体、表情、服饰、色彩、空间、图表、特技)音响语言(音乐、音响)2语言符号:人的有声语言(画外语言、话内语言)文字语言(画面内文字、屏幕文字)造型语言①表情语言②手势语言符号系统(有声语言、文字语言)画外语言分类含义:画面所反映的现场图景中,实际并不存在的有声语言(编导后期加进去的语言)包括:①导语:是新闻播报前由播音员、主持人说的介绍语,它的重要作用是吸引观众收看新闻联播。②解说词1、播音员和主持人播讲节目内容的有声符号2、一般采编人员写出文字稿,由播音员、主持人或者记者播出来③串联词指上下新闻中承上启下的简短评语,是对上面已经播出的新闻的简要回顾、评价和下面播出的新闻的主旨,或者新闻中心的简要提示。画内语言的分类电视采访中传达出来的信息①人物同期声同期声是指在记录图像信号的同时记录下的声音信号,用来表现人物采访和人物语言交流的称之为人物同期声。②现场报道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以目击者或者参与者的身份面向电视观众所做的图像报道。文字语言的分类①屏幕文字:后期制作时叠加上的文字作用:1、提炼主题,强化记忆2、插入信息,丰富内容3、记录讲话内容,避免信息传达的障碍要求:1、大小恰当2、数量适中3、流动速度适宜4、字体、色彩协调②画面文字含义:指出现在画幅内的文字,如路标、会标、条幅电视画面的特性①连续性:电视画面是连续运动的画面②现场性:画面表现得是事件的过程③客观性:百闻不如一见的纪实性④选择性:拍摄对象是被选择过的,具有主观因素⑤多义性:画面的含义是不确定的,可以做很多种理解声音与画面的关系①声画合一含义:声音和画面传达的内容完全一致作用:增强传播的真实性和可信度②声画对位含义:声音与画面各自独立配合作用;可以扩大传播容量③声画对立内容完全相反,形成强烈的对比作用:信息鲜明突出,造成鲜明的的讽刺意味第五章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节目是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符号广播电视节目的定义:在广播电视上播出的所有内容基本都称之为广播电视节目。以电视节目的内容为主要标准,兼顾节目的形式和功能。电视节目的五种类型:新闻节目、综艺娱乐节目、体育节目、谈话节目、影视节目第一节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节目系统中的基本节目新闻传播是广播电视媒介的基本功能“四级办”:国家、中央、省、市《新闻联播》的制作流程:报选题、审议选题、拍摄新闻、制作新闻、审看新闻、播出新闻一、广播电视新闻的报道形式1、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发现的事实的及时报道2、广播电视新闻: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运用多种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所作的报道3、广播电视新闻的报道形式(1)口播新闻:以语言为传达信息的主要手段案例——《有报天天读》(2)图片新闻:运用单张或成组的新闻图片,结合文字解说来报道新闻现实案例——《图说新闻》(3)字幕新闻:在屏幕上以简洁的文字,向观众传播最新信息(4)图像新闻:在新闻事件现场摄录下图像和声音,结合新闻文字进行的报道。(5)现场报道: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以目击者或参与者的身份向观众进行的当场报道(6)RAP新闻:用RAP播报新闻二、广播电视新闻的制作理念1、时效:更快到最快2、重视现场报道3、直播作为新闻报道的常规手段4、新闻节目的平民化视角和互动式播出第二节综艺娱乐一、综艺娱乐节目定义:指以娱乐大众为目的,通过广播电视传播媒介传播的,将各种文艺样式进行有机组合的节目形态。二、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综艺晚会类上世纪90年代初——明星+表演,以《春节联欢晚会》、《正大综艺》为代表。第二阶段:90年代中期到上世纪末游戏类娱乐节目——明星+游戏,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第三阶段:本世纪初到2004年,益智博彩类——观众+游戏+巨奖,以《幸运52》、《开心辞典》为代表。第四阶段:2004年后,真人秀节目——平民+选秀,以《超级女声》、《中国达人秀》、《全美超模大赛》为代表。三、综艺娱乐节目的现状及问题1、克隆严重,缺少创新(快乐女生、中国达人秀)我国综艺娱乐节目的产生和发展几乎都遵循一个轨迹:欧美、港台首创——港台移植——国内星水——国内燥原2、低俗、审丑之风盛行(例:柯以敏、杨二车娜姆事件)第三节谈话
本文标题: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864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