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欧洲宗教改革》教案1最全版
课题复习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授课时间课时1主备人何光明内容标准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通过介绍欧洲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了解宗教改革发生的历史背景。教学难点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教学方法讲练结合、问题探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法与学法【课前诊断】1、16——17世纪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A、天主教会的腐败B、资本主义的兴起C、宗教裁判所的建立D、马丁·路德个人因素2、马丁·路德认为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是()A、上帝B、教会C、《圣经》D、教皇3.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经济上()A.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B.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C.规定了统一的《圣经》版本D.推行重商主义4.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B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革命运动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D.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5.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的改革是()A阂采尔起义B.马丁·路德宗教改革C.加尔文宗教改革D.亨利人世宗教改革6、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因信称义”。下列对“因信称义”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灵魂得就取决于表面礼仪B、灵魂得救取决于心中的信仰C、否定了教皇和僧侣的特权D、以自律代替了他律7、宗教改革的实质是()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8、1555年,德意志新旧教诸侯签订和约所确立的原则是:()A、“教随国定”B、路德派新教成为将来德国的国教C、“因信称义”D、在《圣经》面前人人平等9、基督教产生于()A、亚洲B、欧洲C、非洲D、拉丁美洲10、下列不属于天主教教义的是()A、“双剑说”B、“先定论”C、“月亮太阳说”D、“禁欲说”【知识疏理】一、中世纪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①直接原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其掠夺最终引发改革运动②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③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崛起。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④文化因素: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⑤德国因素:德国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重二、典型的宗教改革(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改革的原因1)根本原因:——15世纪末,德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提出了国家统一的要求,但天主教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利用各种外交手段阻挠德国的统一。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3)直接原因(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特使到德国兜售赎罪券4)主观原因——马丁·路德立志改革2、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10月31日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1)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2)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否定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3)提出要建立一个廉俭的教会;(4)生活中一切正当手艺和职业都是善功;(5)主张建立民族教会;4、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影响确立了与罗马教廷不同的基督教派,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5、改革的实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二)日内瓦的“教皇”——卡尔文宗教改革1、背景:(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3)深入研究《圣经》宣传宗教改革2、内容:(1)信奉“因信称义”。(2)提出“先定论”(3)主张彻底改组教会,建立民主教会。3、影响:(1)卡尔文的“先定论”为资产阶级的剥削提供了理论辩护,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同时又是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2)日内瓦建立了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体制,卡尔文思想被奉为指导思想;(3)卡尔文教更好地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因而,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得到广泛传播,并成为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三)国王领导的英国宗教改革——享利八世宗教改革1、背景:(1)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教会的情绪高涨。(2)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2、时间: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进行宗教改革。3、内容: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最高权力;成立专门机构,对现行教规进行审查,凡与国家法律抵触的一概废除。4、影响:英国建立了民族教会,它的最高首脑是国王而不是教皇,打击了天主教会势力,使英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改革很不彻底,英国随后出现了清教运动,要求进一步清除天主教的残余,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重难点突破】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1、性质: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2、作用:(1)宗教改革后建立的新教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2)宗教改革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3)宗教改革促进了民族族语言的形成,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4)宗教改革使大量教会财产转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对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德国宗教改革拉开了序幕B.其先定论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的意义C.其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依据D.加尔文被称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2.加尔文的先定论的实质是()A.发展了“因信称义”学说B.秉承了基督教教义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D.创立新宗教的手段3.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根本目的是()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4.《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A.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B.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D.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5、在14、15世纪,天主教会之所以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最根本的原因是()A、天主教会的腐败B、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C、进步人士认识的提高D、各国王权的软弱6.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A.正在兜售“赎罪券”B.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C.正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D.正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7、西欧早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形式,其主观原因是()A、中世纪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B、天主教会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C、不敢发动人民群众参加反封建斗争D、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的结果8、下列属于英国宗教改革独特之处的是()A、反对罗马天主教会B、确定“教随国定”的原则C、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D、颁布《南特敕令》二、简答题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性质是什么?典型的代表事件有哪些?面对改革浪潮天主教采取了哪些措施?性质:是一场以宗教改革形式出现的资产阶级社会革新运动。是文艺复兴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1)典型事件:德国的马丁。路德改革;瑞士的卡尔文改革;英国国王领导的宗教改革;带来民族独立的尼德兰宗教改革。(4)天主教措施:清除内部积弊,重新审定教义教规;继续强化异端裁判所;网罗狂热信徒,组建反新教团体,破坏宗教改革。(3)“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而要改变行为,就要先改变思想。是的,若要改变自己,让我们从思想开始人要昂扬不要张扬昂扬,是乘风破浪的船帆,张扬,是折戟沉沙的暗礁。人们常说:“人要斗志昂扬,切不可趾高气扬”,说明人活于世,还是要有点儿精神的。生活中,大凡张扬者,总是傲慢自恃,目空一切。由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必然遭人嫉恨,以致于众叛亲离,郁郁而不得志;而一个昂扬向上的人,由于心态积极,大气随和,且与人为善,一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大多都能一步步改变自己的命运,并最终走向成功。所谓“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人要执着不要固执执着,说到底是对信念的不懈坚持,是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而固执属于非理性的,固执虽然也是坚持,但却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偏执。因此,我们切忌将坚持与固执划等号。许多时候固执是非理性的想当然,而坚持则是经过理性分析之后做出的理性决断。现实中,我们既要做到不因他人的错误劝解,而随意放弃自己的目标,也不要因为对方的善意且正确的提醒或规劝而固执己见。人要执着,只有执着才能成就人生;人不能固执,一旦固执,人生也必受困人要自信不要自负自信与自负的区别在于:自信者相信自己的能力,既能恰当的评估自己,还能看到别人的自信和长处;而自负的人总是目空一切,习惯性高估自己,也不会尊重和采纳他人的正确主张或建议。可以这么说,人的一生自信是成功的起步,是成就事业的基础。人一旦没了自信,做起事来就会犹豫不决,瞻前顾后,不仅难以干好工作,也容易丧失机遇。当然,倘若自信过了头,也容易变成自负,因为盲目的乐观,也会让人一叶障目。因此,做人既不能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夜郎自大,也不能因为过往的挫折或不幸而丧失信心,低估了自己的能徐悲鸿曾说: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这傲骨指的就是骨气。做人绝对不能有傲气,因为,骄傲会使人变得无知。人一旦有了傲气,就会自命不凡,容易变成井底之蛙,从而目光短浅,目中无人,这无异于人生的“毒药”,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不幸;做人不可以没有骨气,因为,人有了骨气才会有原则和立场,才可以处理好身边复杂的事情,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因此,骨气,既是做人应有的风范,也是人性的大美。一个有骨气的人,不仅人格有高度,做人也有温度人要大气不要小气大凡“小气”不外乎三种情形。一是对自己抠门却对外大方。这种人其格局也是大气的,无疑值得敬佩和交往;二是对自己大方却对外小气的人。这种人非常自私,时间久了朋友都会慢慢疏远或离去,自然难有真心朋友;第三种是对自己和外人都吝啬的人。这类人最为悲哀,既缺乏生活乐趣,也没有朋友难以享受人生。常言道:欲成大器,得养大气。大气之人不仅谈吐大方得体,处世自然和谐,还能海纳百川,高屋建瓴地看问题。就如一本好书,让人感觉厚重而爱不释手。人要多些书卷气,少些书生气显然,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有书卷气的人,身上不仅散发着一股淡淡的书香,带着纸的气息,透着墨的芬芳,千百年来,那一缕缕飘逸的书香,也把一批批文人志士,熏陶和浸润得文雅儒雅、优雅高雅。现实中,有些人虽然读书不少,由于不接地气,充其量也只是个“书生”.古人云: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为什么?因为,一旦读书读成书呆子,看问题就会简单片面,做人若不懂得变通,就容易活在真空和虚幻之中,以至于既成不了大器,也很难成大事示强,并不是看谁的嗓门大、音量高、话语狠。必要的时候,我们必须示强,可以说是一种智慧的运用。既是一个人坚强意志和顽强态度的对外宣示,也是一个人力量和立场的刻意表露。如果说逞强,是一种耀和显摆,是嚣张、狂妄的耍威风;那么示强,代表了秀肌肉、亮剑和示人心。生活中,真正的强者从不逞强,有一种说法,示强是力量的表露,逞强是自不量力的表演。在我看来,示强而不逞强,威而不怒,屈人而不以战,且懂得适可而止,才是最好的示强人可示弱不可软弱虽然人的本能是不轻易向人示弱,但适度地示弱,既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气度。现实告诉人们,人可以示弱,决不可软弱。因为,人若软弱,就会扛不住事担不起责,就会习惯性仰人鼻息、寄人篱下而苟且,没志气没骨气没底气。而示弱则不同,很多时候,示弱者不显山不露水,不惹事不生非,给人的感觉不具挑战性和威胁性,既可以说是变通之计,也可以说是
本文标题:《欧洲宗教改革》教案1最全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874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