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详解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演变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课程标准一、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1)秦的统一;(2)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3)郡县制。二、从汉到元政治演变:(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2)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3)宋的集权措施;(4)元的中央官制与行省制度。三、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丞相制度的废除;(2)明朝内阁制度与清朝的军机处。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是就中央决策而言的,具体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的,具体指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皇帝制度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基本特征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变构建体系强化基础形成原因形成及发展历程评价经济:农耕经济发展的产物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和地主利益的需要;秦的统一思想:法家战国萌芽商鞅废分封,行县制;郡县的设置秦朝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西汉巩固内外朝;郡国并行到推恩令;刺史;司隶校尉;察举制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御史台宋元发展宋:三分相权;分化地方;完善科举;提点刑狱司元:中央机构;宣政院;行省制;明清强化明: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厂卫;都察院清:军机处;密折制;理藩院;改土归流积极:利于稳定,保障农耕经济和大规模经济建设;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利于民族统一与融合局限:专制易滋生暴政和腐败;集权过度,压制地方;明清时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小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西周(封建社会)秦朝汉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分封制、宗法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郡国制三省六部行省制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步加强相权遭到削弱,君权得到强化形成发展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项制度整合(一)中央与地方制度朝代中央制度地方制度周周王室分封制秦三公九卿郡-县-乡-里西汉三公九卿郡国并行-州郡县唐三省六部道-州-县宋二府三司六部路-州-县元中书省、御史台、枢密院、宣政院省-路-府-州-县明内阁、六部三司(省)-府-州-县清内阁、军机处、六部省-府-县秦朝的官制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执掌奏章下达召令监察百官管理军事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中朝外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西汉内外朝执行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军政刑狱国家的工程建设等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政事堂决策审议特点:尚书省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籍、土地、赋税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各部门分工、合作,监督、牵制,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统治力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枢密院参知政事副相三司使最高行政机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行宰相职长官枢密使,低于宰相分行政权皇帝二府机构职能官职及权利中书门下最高军政机构分财权削弱宰相权力皇帝总揽大权宋代中央政治制度分军权枢密院最高行政机构皇帝机构职能中书省最高军事机构元代中央政治制度腹里(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黄河以北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四川、青海部分地区)御史台最高监察机构北方:派蒙恬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南方:派屠睢南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西南:开辟“五尺道”,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西到陇西东到大海北至长城南到南海秦统一的意义主题一秦朝的选择与创新材料二: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材料三: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安宁,岂不难哉?廷尉议是.思考: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李斯和绾分别主张什么制度?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秦始皇的选择及选择的理由?其选择有何创新之处?李:郡县制;绾:分封制。选择:郡县制;理由:分封制易造成分裂,战乱,不利于安定国家和国家统一;创新:官员由世袭变成任免,由地主分权到中央集权,由贵族政治变成了官僚政治。对比西周说秦朝西周秦朝变化或创新处王权分封制贵族政治皇帝制度中央集权: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官僚政治由王权尚未集中到皇权至上、独尊由地方分权自治到中央集权;中央地方职权明确,分工合作由官吏世袭到官吏任免,官员职权、等级分明通过比较认识秦制的创新之处和基本特点?分析为何中央集权制更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有效控制?主题二秦朝美国体制比较秦朝美国联邦制联邦中央:总统、国会、最高法院(集中经济决策、国防、外交等权)地方:州(议会、州长、法院)思考:结合秦朝和美国体制示意图分析二者有何异同?同:中央权力分化与制约;中央集权不同:秦是中央绝对集权于皇帝,美国是部分集权;秦突出权力分化,美国突出权力的相互制衡;秦是地方绝对服从中央,美国州有自治州权;秦中央与地方是上下垂直结构,美国是并行结构1.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A.制定秦法B.推行郡县制C.修筑长城D.统一文字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课堂练习一3.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反映了A.皇权至高无上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C.秦律严苛细密D.丞相大权独揽4、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大帝国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分天下三十六郡”的措施最利于A.扩大秦帝国的疆土B.避免割据局面的出现C.中央各部门的配合D.各级地方官吏的选拔5、郡县制与分封制主要不同在于:A、郡县分两级,分封分四级B、分封制主要在周朝实行,而郡县制开始于秦朝C、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D、郡县制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分封制不利于巩固周王的统治专项制度整合(二)选官制度朝代制度标准评价先秦世官制血缘保障贵族特权;利于内部稳定;不利于选才秦军功爵位制军功增强军队战斗力汉察举制德才选拔人才,加强中央;主观性太强魏晋九品中正制德才-门第受制于门阀,造成政治黑暗隋唐明清科举制考试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促成读书重学风气;体现公平公正;但难于考查品行科举制的演变朝代举措隋朝隋文帝时开始试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以后成为定制宋朝乡试-省试-殿试;糊名法;王安石改试策与经义明清八股取士;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秀才-举人-贡士-进士主题三选官与人才治国材料一:汉文帝(公元前179—前157年在位)时要求举贤良方正,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时要求举孝廉,这都是察举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如果按照四科标准分类,以「德」为主的有孝廉、孝廉方正、至孝、敦厚等科;以「文法」为主的有明法科;以「才能」为主的有尤异、治剧、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有道等科。但所有的科目,都以「德行」为先,在学问上则以儒学为主。朝代举措隋朝隋文帝时开始试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以后成为定制材料二隋唐科举制思考:(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概括察举制、科举制的特点?(2)从反腐和选才的角度分析二者的优劣?(1)察举制:自下而上推荐;德才兼备;科目较多。科举制:分科考试;科目较少;考试内容以儒学为主;凭成绩选拔。(2)察举制:从操作过程来看,主要凭主观判断,易滋生腐败,但选拔后以德为先利于预防官员腐败;科举以考试定选拔较为客观公正,利于防腐,但选拔注重成绩,不重德行,因此任官后预防腐败力度弱。专项制度整合(三)监察制度朝代中央地方评价秦御史监御史维护皇权的工具;利于官员规范执政,防范腐败;有效性取决于专制制度;监察日益严密西汉御史刺史司隶校尉唐御史台道察宋提点刑狱司通判元御史台行御史台明都察院、厂卫注意:监察制度与反腐败御史之名——防治腐败的监察经验材料二西汉统治时期,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2)根据材料二,概括从汉朝到宋朝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4分)据此简要评价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4分)主题四监察与反腐败趋势:对象:由全面监察皇帝、宫廷、政府到只监察、政府和宰相;制度:监察制度逐渐严密,监察制和谏官制相结合。评价:利于防范腐败,加强执政规范和中央集权;局限:监督有效性取决于君主,其作用有限。时期名称职权特点明太祖时期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明宣宗以后“票拟”地位变得更加重要首辅权压群臣,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主题五明朝内阁明朝与英国内阁比较类别明朝英国背景地位职权性质作用是强化君主专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反专制王权的产物皇帝的顾问机构正式的中央部门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高行政权力专制的工具民主机构解决政务积压;强化皇权限制王权,完善了君主立宪制主题六专制晚期的东西方对比类别中国明清西方世界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英法美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英法美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八股取士,文字狱,自然科学大大落后于西方;积极开拓殖民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对外闭关自守,禁止或限止海外贸易;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先后出现,近代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牛顿力学体系形成课堂练习1、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是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夺相权,加强君权③皇权日益加强④中央和地方机构不断精简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C、阶级矛盾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封建制度走向衰落3、明初,皇帝秘书班子内阁的政治地位上升,说明了A.中央政府提高工作效率B.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加强C.文臣地位得以大幅提高D.内阁成为中央决策机构4、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以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到明清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A、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见疏远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满族与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D、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5、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根本原因是A、丞相胡惟庸的专权B、加强专制集权的需要C、丞相制度阻碍了明朝社会发展D、朱元璋希望一人独揽大权6、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A、南书房的建立B、军机处的设置C、丞相制度的废除D、内阁制度的确立7、“自雍、乾后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政府矣。”对“隐然执政”的准确理解是A、草拟政令B、发布政令C、监察百官D、传达圣旨8、(2008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矛盾C.高度集权的政治
本文标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886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