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在青年教师校本培训会上的发言我1989年来这里教语文。开始教的是初中,教了八年,1997年起教高中。光阴如箭,才来时的情形好象发生在昨天,回头一看,也跌跌撞撞地走过了近十六年。这十六年,我过得平淡,也过得平庸。学校安排我在这个会上谈谈自己的体会,我实在没有什么能说的,几次推托不掉,我只得恭敬不如从命,就信口开河地说说吧。教师与其他行业的不同在于它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一群嗷嗷待哺的活生生的人。教师的工作关涉到一个个人的成长,关涉到他们以后的人生走向。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如果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理解这应该是正确的。我们一日为师,影响着学生的往往就是学生的终身,所以我觉得我站在讲台上一天,就有一天的责任,就有一天的负担。选择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是清苦的,也是神圣的。选择了教师,其实就是选择了远离世俗的名利纷扰,而多了一份圣洁宁静;选择了教师,其实就是选择了远离社会的繁华浮躁,而多了一份从容实在。于是你也就多了一份爱心,多了一份耐心,多了一份包容心,多了一份责任心,多了一份坐听潮涨潮落、卧看云卷云舒的平常心。《千手观音》的编导张继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个人只要善良,只要心中有爱,自然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你;一个人只要善良,只要有爱,也会自发地伸出一千只手去帮助别人。教师心地善良,充满爱心,所以能助人,也能自助,所以能获得社会的普遍尊敬。当然,一个教师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我们说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严肃的,我觉得这主要体现在他在许多方面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身教。不过,我们常常把对身教范围的理解局限在品德修养上,我的理解是,它还包含着教师的意志能力与作风态度。我批评学生时,常常声嘶力竭、口沬横飞,批评之后,扪心自问:我自己做得怎样呢?比如上课是否迟到早退,比如工作是否懒散拖拉,比如工作是否有很大的投入,比如是否有强烈的进取心……有时想想真的脸红,也觉得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因为很多方面我自己并没有给学生带好头。叶圣陶说,以教人者教己。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自己灵魂的工程师,这也算是教学相长吧。一个教师教人时不能律己,塑人时不能自塑,所作的努力便如汤浇雪,收效甚微,这是我从教以来最大的体会,或者说是深刻的教训。教师不但要有爱心,而且要有慧心。教师常被人称作教书匠,其实教师是匠人无法比拟的,教师的对象是活的,匠人的对象是死的,教师的工作是双向互动,匠人的工作是单方面行动。所以匠人干活讲究的技术,而教师工作追求的是艺术。这个艺术包含着很多方面,我个人的体会与做法是,对学生要有平等之心,包容之心,掌握互补调和的方法与察颜说教的艺术。平等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将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一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我这里说的是第二点。老师偏爱某些学生其实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可是学生最恨的就是老师的偏心,特别是那些后进生,因为老师的心辉大多数是斜照不到他们身上的。但是他们有的是精力,有的是与你敌对的时间,于是你的工作很难顺利展开。我这个人有时批评学生不打草稿,或重炮轰击,或软刀慢割,一般人承受不了,但往往颇有收效,因为学生看到我对他们是一视同仁,看到我不偏袒着任何人。我尽量包容每一个学生,我知道,一个学生表现差、成绩差的现状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他有他沉重的过去,许多学生就是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受害者,我们应该先给他一份同情,一份包容,这样才会有改变他的切实的行动。教育是一个过程。我们顾及到了一个学生的过去,我们更应当关注他的未来。有的老师把中考、高考看作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目标、努力的最终结果,是学生的最终评判者。如果以人为本,从学生角度来看,这显然是错误了,因为中考、高考之后,学生离开你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中考、高考只不过是学生人生的站点,作为老师能这样想,那么,他的教育教学行为会有全新的面貌。他就不会因为学生的成绩差而歧视学生而放任不管,也不会因为学生的成绩优秀而以一好饰百丑。单就学习方面说,在我们这类学校,如果以成绩的好坏定优劣、别亲疏,优秀学生的数目毕竟有限,多数的是差生,倾心倾情于这几个所谓的好学生,课堂纪律难以维持,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也难以形成,不利于所有学生的进步,也无益于那些所谓好学生的正常发展。况且,许多学生是介于所谓的优与差之间的,这些学生一旦得到老师的重视,不能说没有跃入成绩优秀行列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看,重视过程其实是真正的重视结果。工作中,我注意用互补调和的方法,做到恩威并重、冷暖兼用。一个学生因为犯有错误受到了我严厉的批评,之后,我便千方百计地找这位学生的闪光处,一有机会,就用具有同样力度的热情表扬他,使他的心里得到重创后的抚慰;一个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屡教不改,我也许会狠心地冷他一段时间,甚至连看都不看他一眼,之后,也许是因为一个小事忽然对他格外的热情,让他对比一下被冷落的滋味,也使他知道,老师并不是他这几天来所想象的那样,把他完全放弃了;有的学生各方面都好,备受老师赏识,一旦言行不对,我照样会猛剌他一下,使他有种吃饭不经意咬到了沙子的滋味,那是一种不曾期待的惊痛。有一个老师曾与我私下谈心说,他班上有一个学生一边的头发整天搭着,挡住了半边的脸,他几次想问他为什么这么搭着,但他到底没问。他说,他是幸亏没问,因为那个学生的眼睛有点毛病,他是用头发巧妙地遮掩的。当时听完后,我就想到了我自己的一次经历。上一届有一个学生平时很调皮、不读书,那天,他用一个大帽子把头扣着,我一望他象个特务,准备跨上去,把他的帽子揪扔到窗外去,也幸亏没做。原来,他头不知怎么的,奇痒,便剃了个大光头。由此就想到,与学生交往、交流,真的要三思而后说,三思而后行。我时常告诫自己,遇着看不上眼的事不能太激动,一激动便容易冲动,一冲动便付诸行动,结果往往搞得自己一动不动,为什么一动不动了?因为自己实在不知道怎么动,落得彼此的尴尬,彼此的不愉快。有时沉默是金,觉得不合适暂且不开金口比遇事就信口开涮好得多。教师重在教,身教是根本,说教是最重要的手段。但说教容易流于空洞,因为说的内容有限,老是重复着几个不变的话题,不光学生听得枯燥,自己说得也厌烦。祥林嫂叙说阿毛的故事,开始人们听了觉得有趣,听多了,祥林嫂一开口,别人就说,你又来了,接着便学说着她的话。说教也容易这样,于是,苦心的“说教”就滑稽得变了味,成了切实的“教说”,徒劳无功。有鉴于此,我尽量变换说的方式与方法。比如,班会课上我就常带领学生学习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让有血有肉的人的行为、大仁大智的人的思想感化他们、感染他们,让他们在美的陶醉中获得心灵的净化,获得人格的提升。与学生单独交流时,我特别注重研究学生的性格心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动用不同的手段,施以不同的说法,为学生作心理按摩。或循循善诱,或步步紧逼,或软指轻叩,或重锤猛敲,有时甚至来他个无伤大雅的哄吓诈骗。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老师对学生的心是好的,但不注意方法往往得不到好的结果,没有好结果,那样的好心等于没安。我们劝说学生无效后,常说,我是在为你好,不然我还不说你呢。那其实是我们无可奈何时的最后一个盾牌。我觉得真正出于好心的,就要不时地摸索好方法,研究如何将好话巧说。古人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其实,忠言顺耳更利于行的。好话不巧说、忠言太刺耳有时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你不说我还准备改正,我说了我就是不改,谁怕谁呀。当然,一个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水平,没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他的威信也难以树立起来,他说得再好,效果也不大。你不能好好教书,却说爱学生,学生不会相信,觉得那是一张空头支票,因为你不能使他长知识,增能力呀,你怎么谈得上爱他;你要学生好好学习,学生也不会听的,因为他认为你自己就没有好好学习呀。有些老师说话学生听,有些老师说话学生就是不听,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就在此。我们生气、发火往往无济于事,甚至引起学生更大的不满,况且现在有几个学生怕我们生气、发火呀,生气、发火只能使自己更气、更火。家长与教师一样,在教育孩子上都有着角色优势。老师、家长联手协作,工作更容易见效果。年初开家长会,我知道家长们来主要是看自己孩子在上一学期的表现。这表现硬性的内容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成绩,一是出勤情况。我便将两方面的真实的具体的情况以数字分析的形式提供给他们。因为我觉得,要想获得家长对你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就首先要对家长坦诚,还要让家长感受到你工作的周密细致、你对他孩子的认真负责。而现在家长的水平高,要求也高,很多事情我们想在前头,做在前头,面对家长时也就不会陷入被动招架的田地。与家长谈话时,我尽量做到有礼有节、平和谦逊,立足于自己的职业优势,向家长树立自己作为教师的好形象,从而最终获得家长对我的信任与依赖。在获得家长信赖后,我们再向家长提出些教育孩子的意见与建议,家长就容易接受了。提意见与建议时,我尽量注意针对性,注意简易平实。上学期我班的很多学生心理负担重,自卑感强,我就请家长协助我们帮孩子树立信心,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慷慨地向他们倾泻着赞美,为他们构筑良好的心灵空间。有些家长在外打工,很有了些钱,觉得自己照顾不到孩子,对不起他,便用满足孩子对钱的索求来补偿,并说,我以前苦怕了,我不能让孩子也苦。我便对他说,这其实在害你的孩子,学习其实是不要化多少钱的,你给他钱多了,他用不了,便会动别的心思,或者会引着别人动他的心思,还说,你受了以前的苦才有了今天的成功,现在让孩子过早的享受,他以后怎么会有出息?在外打工的父母平常主要是用电话与孩子沟通,我就建议他们打电话既要问学习又要问生活。如果光问学习,孩子会觉得你在不顾他死活,一天到晚就是成绩成绩;如果光问生活,孩子会觉得反正我父母要我过得好好的就行了,学习好不好,无所谓。最后我说说教学方面的几点体会。①广泛地搜集资料,充分地占有资料。资料占有得越多,你就站得越高,说话的底气就越足。知识面前人人不平等,它是以占有的多少来分高下的。现在获取资料的渠道很多,网络便是其中很好的一个。记得年初的家长会上,我向家长们表示,我们上网不要一分钱,学校方便我们,我们将用这个方便服务学生。但是我做得很不够。②我初当老师时,总觉得教案书写规范难,计划安排规范难,现在想想那其实是个容易的事。规范不规范主要是个框架问题,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优秀教案,任何人看一遍,就会做到的。在教案中作知识的罗列也不难。难就难在用什么方法传授给学生最好,如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增强能力。也就是说教法是最难的了。而这教法在教案中恰恰不容易体现,体现了最后是不是就这样实施也很难说,毕竟教案是死的,而上课是活的,变数应该很大。我书写教案时注重步骤的安排与方法的设置,写好了常常想象、预演我的每一步将如何展开、如何操作、如何落实。另外,我们教学时常常忽视、或者不屑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水壶里装饺子,有货倒不出,你拎一下水壶是知道里面真有货,可是在现在考察者的眼中,你倒不出就是没货。你说自己的学生是低分却高能,人家说你的学生低能所以低分,你也只有干瞪眼的份了。③提高45分钟的效率,向学生提供高能高效的学习方法,是教师对学生的一大贡献。就某一同等学科,同样的一个学生获得同样收效所化费的时间应该与这个老师的能力成反比。抢夺学生的课余时间,挤占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空间,并不能算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利器。我认为,教师的协作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彼此为其他学科多留些时间、空间。这样,为了保持本学科的教学质量不降,就要老师多研究教法,多研究学法,当然,也包括有意识地为学生精选资料,精选题目。谈到协作,我觉得,我们是普通的学校,我们是普通的老师,各占山头,各打江山,成不了气候,聪明的做法是互相搀扶,共同攀升。猜忌他人,防犯他人,自拉胡琴自唱小曲,只会是自讨苦楚,自寻绝路。毕竟时代不同了,情况大变样,很多事情,不是一个人的心力能解决了的。④现在,学校要求我们教师多搞课题研究,课题研究01年我校就轰轰烈烈过,现在是旗鼓重整。当时我没有参加。于是我平时的教学缺少了深究的力量与深究的方向,当然也就没有了教学上视野的拓展与能力的提升。平时有一些自己觉得有点独到的想法与做法因为没有理论来收容,没有
本文标题:以教人者教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0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