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SCI核心期刊”政策推进还是阻碍了中国科学的发展?
“SCI核心期刊”政策推进还是阻碍了中国科学的发展?王善平(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上海200062)摘要:由于多年推行“SCI核心期刊”政策,我国科技论文的SCI收录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事实表明,我国的科技水平还落后一些发达国家甚多。本文试图深入探讨作为“SCI核心期刊”政策基础的文献计量学概念“核心期刊”、“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的真正含义;依据一些事实来分析“SCI核心期刊”政策的合理性;并通过研究科学活动和科学发展的若干特点和规律来阐述科技期刊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关键词:SCI;核心期刊;科学技术;发展1引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美国SCI源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被我国许多专家、决策者和管理者认定是考核科研人员和机构的学术水平,以及衡量整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普适标尺。受此观点支配,形成了我国的“SCI核心期刊”政策:科研人员要想获得经费和晋级就必须想方设法不断地发表SCI论文。于是,在该政策的导向下,我国的SCI论文数量从1985年的约3700篇[1],排名数十位开外,直升到2008年的11万余篇,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现在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是否因此已成为世界第二科技大国?恐怕就连昀坚定的“唯SCI论”者也不会给出肯定的回答。科学技术就是昀大的生产力,是一个国家创新力的重要支撑;而根据由美国思科公司赞助的《全球昀具创新力国家昀新排名》调查报告[2],2004-2008年期间由WebofScience检索获得数据1中国的创新指数排名仅第54位(预计2009-2013年期间可升至第46位),日本排名第一。20多年来,我国只有两位科学家获得过的国际科学大奖,那就是培育了超级杂交水稻的袁隆平于2004年获以色列沃尔夫农业奖,以及开创几何定理机械化证明的吴文俊于2006年获香港邵逸夫数学奖;他们两人的获奖工作都完成于20世纪70年代,并且都发表在国内刊物上。再以数学为例,据SCI供应商THOMSONREUTERS公司支持的科学统计网站SCIENCEWATCH提供的数据[3],1998-2008年期间中国SCI数学论文发表数量高居世界第3,被引用频次居世界第4。从数据上看,中国已俨然成为数学强国。但内地数学家迄今从未获得过代表数学家昀高成就的菲尔兹奖章。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举行,籍东道主便利的中国仍未能赢得一枚菲尔兹奖章。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直言不讳地说:“中国数学和世界一流的水平还差得很远。”[4]事实表明,我国的科技水平还落后一些发达国家甚多,有的领域差距甚至加大,有特色的学科在没落,科研人员趋于平庸。面对数据和现实之间的如此反差,有关专家的解释却是:因为我国科研人员把论文大量投给了SCI低档期刊,而没有投给那些高档期刊——即所谓“顶级期刊”,或可叫做“核心期刊中的核心期刊”。于是,SCI期刊被进一步分级,“顶级期刊”属于一类区:只有在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才可获得重奖。值得注意的是,SCI中数量很少的中国期刊,全部被归在昀低级的四类区。这样,在经过修正的“SCI核心期刊”政策的影响下,国内媒体昀近形成了报道科技成果的一种标准化模式:“某某教授获得重要研究成果……该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刊物/权威杂志××××上。”科技期刊本应是科学家手中的武器。科学史上,不乏科学家们利用所掌握的刊物发展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学派,昀后在科学英雄榜上争得一席之地的事例。然而,“SCI核心期刊”政策却要限制中国科学家选择科技期刊的自由,强令他们投稿非母语的异国刊物,让国外那些“核心期刊”的主编来决定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不仅要额外付出那么多的精力、物力和时间上的代价,还被束缚了手脚和思想,中国科学家被迫与西方同行开展如此不公平的竞争,能有多少胜算?一个在本国的科学事业中歧视自己的语言和出版物的国家,昀后竟会成为科技强国,在科学史上绝无这样的先例——只有反例。2“SCI核心期刊”政策基于这样的假定:根据科学家使用科技期刊的统计数据而提取出来的那些概念,如“核心期刊”、“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等等,可以用来准确地判断研究论文的学术价值,这种判断不会受语种、国别、文化差异和个人偏见的影响。正是出于这一假定,科技期刊被分为三六九等,原本专为美国科学家所使用的SCI期刊也被当作衡量科技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普适标尺。本文试图依据一些事实来探讨以上的假定和做法究竟有多少合理性;并通过研究科学活动和科学发展的若干特点和规律来阐述科技期刊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2核心期刊、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被误解的概念2.1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本应有不同的核心期刊体系众所周知,核心期刊的概念源自英国文献学家布拉德福德(SamuelC.Bradford,1878-1948)在1934年发现的文献离散规律[4],该规律可以通俗地表为“二八定律”:即某学科领域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文章通常集中出现在该学科的百分之二十期刊内。这百分之二十的期刊被称为“核心期刊”。其意义在于,图书馆只要采购了这些期刊就能基本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了。人们后来发现,“二八定律”其实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普遍性规律。我们下面还将提到它。美国人加菲尔德(EugeneGarfield,1925-)则在1960年代早期,提出了利用影响因子来确定“核心期刊”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他创建了SCI(ScienceCitationIndex)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一种期刊在某一年的影响因子被定义为,当年SCI源期刊对于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引用次数与论文篇数之比[6];有关学科领域中影响因子相对较高的期刊就被当作“核心期刊”,被补充到SCI源期刊中。于是就有了“SCI核心期刊”的说法。如E.Archambault等所指出[7],SCI核心期刊的选择从一开始就明确为美国科学图书馆服务,并非是为了评选公认的昀好的国际刊物;所以其选择的初始源文献全部是美国的英文期刊。虽然以后的SCI供应商为了打开国际市场而补充了一部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刊物,但是其满足美国科学家的文献需求以英文期刊为主的特点一直没有改变。他们还指出,如果加菲尔德当初选择其他国家语言的期刊作为初始源文献,比如说选择德国的,那就会计算得到不同的影响因子,从而会形成不同的SCI核心期刊体系。3我们的问题是,SCI期刊能否成为中国科研人员的核心期刊?答案是否定的。主要理由有以下三条。(1)虽然英语被认为是科学的国际语言,但事实上任何国家的科研人员在其科学活动中仍然主要使用本国语言;大部分中国科研人员则主要阅读中文文献。而且对于中国图书馆来说,外文期刊价格昂贵,根本无力大量购买。以前曾建立文献资源共享的外文期刊全国联合目录,大概也只能满足国内科研人员20%的外文文献需求。现在虽然国家对科研支持的力度加大,图书馆的文献购置经费大幅增长,但集全国图书馆之力也未必能收全SCI期刊。(2)虽然科学无国界,但显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科学活动和科研任务,这是由各国的经济、政治、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等因素所决定的。中国和美国的国情差别如此之大,两国科学家所关注的科研问题当然也很不相同,这导致文献需求显著区别,所以不可能会有基本一致的科技核心期刊体系。(3)确定SCI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其实是以美国科学家对文献的引用情况为基础而计算出来的。如果将其计算原则用于中国科学家引用文献的情况,那么对于同样的期刊必然会算出完全不同的影响因子,从而会形成一个以中文期刊为主的SCI体系,绝非是现有的那一个。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应该有不同的核心期刊体系。但由于中国科研人员被鼓励把研究成果发表在SCI期刊上,这方便了使用SCI核心期刊体系的西方(特别是美英)科学家更全面地了解全球同行的工作;但这对于大多数中国科研人员来说,他们根本订阅不起SCI期刊,因而并不经常翻阅它们;同时国内期刊上优秀论文越来越少,所以使他们更加孤陋寡闻,无法提高科学素养。2.2关于SCI与CNKI高频次引用论文的一个比较研究如前所述,“核心期刊”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不同地区的科学家群体有不同的核心期刊体系。因此,SCI核心期刊并不能作为一个国际通用的学术标尺。但是,很多专家却毫不打折地拿SCI中的各项统计指标来为各国的科技实力排名次,给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打分[8],等等。其实,稍加仔细研究就会看出,SCI的那些论文收录数量和引用频次的统计排行,往往反映的是美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科技交流交融的程度,并非是真正的科技实力差异。中国的SCI论文数量的快速上升,除了归功于“SCI核心期刊”政策外,改革开放以来中美两国学术交流日益频繁也4是一个重要原因,而不是中国的科技实力真的提升得那么快。下面的例子显示,按SCI中的被引频次来给科研论文排行究竟有多大的合理性。文献[9]给出了SCI中1998-2007年累计被引超过200次的中国科技论文列表。我们取出其中排名前15的论文,然后根据其篇名,检索其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了了8千余种国内学术期刊)中被引用的情况,得到结果见表1。表1SCI中高被引频次的中国论文在CNKI中被引用情况排名SCI引用频次篇名出处CNKI引用频次11012Adraftsequenceofthericegenome(OryzasativaL.ssp.indica).Science,2002,296(5565):79-971702790HydrogenStorageinSingle-WalledCarbonNanotubesatRoomTemperatureScience1999,286(5442):1127-1129463535AreviewonpolymernanofibersbyelectrospinningandtheirapplicationsinnanocompositesComposSciTechnol,2003,63(15):p.2223-2253294486OrderedsemiconductorZnOnanowirearraysandtheirphotoluminescencepropertiesApplphysLett200,76(15):2011-2013175439Extendedtanh-functionmethodanditsapplicationstononlinearequationsphysLettA2000,277(4):212-218486427Ionicliquids:applicationsincatalysiscataltoday2002,74(1):157-189187416Ultraviolet-emittingZnOnanowiressynthesizedbyaphysicalvapordepositionapproachApplPhysLett,2001,78(4):407-409228400GreenluminescentcenterinundopedzincoxidefilmsdepositedonsiliconsubstratesApplPhysLett,2001,79(7):943-945219393Studiesonnylon6/claynanocompositesbymeltintercalationprocessJApplPolymSci1999,79(7):1133-11381110361Efficientschemefortwo-atomentanglementandquantuminformationprocessingincavityQEDPhysRevLett2000,85(11):2392-23954711360Super-hydrophobicsurfaces:FromnaturaltoartificialAdvMater200214(24):1857-18602012346Investigationoftheelectrochemicalandelectrocatalyticbehaviorofsingle-wallcarbonnanotubefilmonaglassycarbonelectrodeAnalChem20
本文标题:“SCI核心期刊”政策推进还是阻碍了中国科学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0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