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个比喻非常好。当今的学校教育要想给学生留下什么?我想应该给我们的学生从现在开始留下好的习惯,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财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基础,是保证儿童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良好习惯主要指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奠定了性格发展的基础,性格又不断地强化着习惯。这种习惯与性格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不但会逐步形成其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其一生的命运。人的性格一旦形成,个人的命运几乎无法摆脱它的控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山难移,性难改”。儿童时代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好训练,教师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期,通过一定的手段唤醒学生的潜在意识,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营造尊重学生的环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龄儿童交往的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随着小学儿童独立性与批判性的不断发展,他们与父母、教师的关系开始从依赖趋向独立,不再完全信服成人的权威,而是逐渐表现出富有批判性的怀疑和思考。与此同时,平等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儿童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儿童的行为习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尊重学生是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第一步,要尊重学生就要客观地分析、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兴趣特点。在日常工作中,我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儿童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让儿童明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应该尊重别人”;教育儿童关心他人,使儿童逐渐认识到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感情和意志的重要性。儿童对待他人的态度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因而在教育过程中,我不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也不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塑造每个学生。我首先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不论待人接物处理问题,还是日常的言行举动都注意检点。二、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学生一切良好习惯的养成,完全靠老师、父母的榜样的力量,特别是日常生活学习中,老师、父母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给孩子做出榜样。以榜样示范教导学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1、教师以身作则。以身作则胜于口头训诲,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首先教师自己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具有极强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凡是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率先垂范,就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2、学生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学生身边的同龄人,可望又可及,教师把优秀学生作为榜样在全班宣传,这样的榜样更具有模仿性。我在平时注意发现并赞赏那些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在班队会中介绍自己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等,作为其他同学效仿的榜样,以此达到示范目的。在评比“班级之星”时,让学生陈述自己和同学做得好的和不足的地方,发现并看到其他同学的闪光点,同时意识到自己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使他们有目标、有动力可以不断进步。3、名人示范。名人是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人故事的课文,如《梅兰芳学艺》、《这个规矩不能有》、《闻鸡起舞》等,能让学生通过课文了解许多名人的故事,学习他们优秀的道德品质,激励和教育学生,让他们以名人为榜样,发现差距,明确奋斗目标,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学生身边的榜样则更是具有直接的感染力。教师的道德行为示范具有比语言更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学生常常以他们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良好的示范能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三、循序渐进,注重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习惯的培养也如此,正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逐步形成。如刚入学时,要求学生书写认真,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书写的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升级与年龄的增长,要求学生做作业认真仔细,形成做事严谨的良好习惯等。在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出现进程受挫的情况,如有的学生一直原地踏步,进步甚微,有的学生有点进步后又有些回头的迹象,但教师要看到学生身上一天天、一点点的进步,不断进行鼓励,不可稍有不慎,先劈头盖脸一顿批评,这样才能最终养成良德的习惯。四、家校合作,深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对此,我利用每天两次送孩子放学的时机,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五、从小事抓起,从身边做起古人云:“毋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量平常小事中的行为,加以严格训练。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教育学生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楼道里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日积月累,就可小中见大。“不积洼步,无以至千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应建立于平时生活中的每一小事,每一小节之中。一种好习惯,就是一种能力,一种毅力,一种品格,一种修养。良好的习惯是学生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我们教师应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要从小抓起,持之以恒。六、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表扬和激励在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过程中要恰当地进行表扬和激励,这对好习惯的形成和形成良好风气具有重要作用。而班级、学校、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就会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实践证明,表扬激励道德行为比抓住缺点以及批评效果要好得多。但当学生违反了公德,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恰如其分地批评或惩罚。它可以起到规劝后烧法生活不发生不道德行为的作用。七、强化学生管理,重视行为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做后盾。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着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八、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辩证唯物的观点告诉我们,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人的成长和进步,主要在于自己的运动,在于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所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是必要的,是可行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心灵是为着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其次,需要班主任通过实例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能力。通过自我反省,认识得到提高,良好行为习惯得以养成。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本文标题: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2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