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自考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
第一章什么是变态心理学1.◎变态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智力,意志活动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2.变态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1)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和心理结构问题。(2)正常和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3)心理异常的分类和表现特点。(4)解释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人格的观点为基础。3.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关系:变态心理学偏重于对异常心理活动规律性的认识,并为心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这种认识对精神病学也是一种有益的促进,而精神病学则偏重于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和预防,它也是变态心理学的基础之一,它的临床实践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和假设。4.严重心理异常与轻度心理异常的区别:严重心理异常轻度心理异常精神病症状重轻社会适应丧失部分丧失人格改变明显部分自知力没有有主动求治不会会5.心理异常的类别与范畴:(1)严重心理异常。其主要特点为:①重精神病症状,包括错觉、幻觉、思维障碍,妄想,情绪情感障碍以及意志行为障碍等。②社会适应能力丧失,从专门的工作、技能到一般的人际交往和饮食起居都受到严重的影响。③明显的人格改变。④没有自知力。(2)轻度心理异常。①轻精神症状。②部分的社会适应不良。③部分的人格改变。④有自知力。(3)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是指病因或发病过程与心理因素明显有关的一类躯体疾病。(4)心身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但无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也无明显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组疾病,但不包括心身疾病。(5)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6)行为偏离和人格障碍。(7)药物依赖及儿童青少年障碍,包括酒精及药物依赖,儿童精神障碍,老年期障碍等。(8)其它,包括某一特殊状态下的心理异常,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以及中毒所伴发的精神障硬等。6.◎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心理异常的实质:①异常的精神活动是大脑机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也有其物质基础。②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即大脑的发展水平越高,症状就越丰富,但这种观点不应把大脑的高级机能和低级机能截然分开,两者是有机联系的。③从反映论的角度来看,心理异常是不健全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应,所有症状都来源于客观现实,取材于现实生活。7.★☆变态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提供划分心理异常的标准和有效的方法,并为各种临床方法提供理论依据。8.★☆对心理异常的各种解释:①从统计意义上讲,心理异常是指与某个确定的常模的偏离,当代很多作者都把统计上的偏离作为判断心理异常的标准。②心理异常也被理解为是对某一文化常模的偏离。关于“文化相对论”,以下两点是应该明确的:(1)在某一文化下是“正常”的,但却不一定是好的。(2)某一文化下是不正常的,但却不一定是有害的,科学的发展就不乏这样的例子。③把心理异常看成有威胁的行为,即指行为是对准则的破坏,或行为无法预测。总之,心理异常是行为违反了文化中的准则并对社会构成了威胁。④心理异常被看作是古怪的行为或无效的行为。⑤很多作者把某种形式的个人不适作为心理异常的定义性特征。9.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与分类:(1)以经验为标准。(适用范围最广但却最不准确的一种)。(2)社会适应性标准。(3)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适用范围最狭却最准确)。(4)心理测验和实践的标准。10.变态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为什么?(1)建立有效的对心理异常的诊断体系。即根据个体在心理异常表现上的相似性及其差异,把他们分类到不同的群体中去,这是变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对心理异常病理学的描述。“病理学”是指产生可观察的心理异常表现的心理和生物学过程的异常。(3)对心理异常病因学的描述。病因学是指环境中的事件或个体自身特点中能够产生病理性变化的因素。(4)对心理异常病程的描述。即对心理异常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描述,并同时区分出在各个不同的阶段中与心理异常有关的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11.在变态心理学研究中主要的研究方法有:相关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病史与临床方法。(填、选)12.在变态心理学研究中,相关法的应用关键在于抽样的方法和策略。研究中常用的有以下三种:(1)★☆病例控制抽样。这是最常用的抽样方法,即根据一组病人(如精神分裂症)的某些特点去选择适当的控制组(如住院的抑郁症病人)。这种方法又称为“事后因素设计”方法。(2)人口特性抽样设计。这种设计的优点:①可以对某一特殊经验或特点的所有可能后果都进行评估;②可以获得很多重要信息,如有某种特殊经验的人以后出现某种特殊心理异常的概率,等等。③人口特性抽样也可以用于对某种心理异常的前兆因素进行前瞻性的评估,这时选择被试的标准可以是单纯的实用标准,这种设计又称◎“高危设计”——即选择那些更可能出现某种心理异常的人进行前瞻性研究。(3)◎血亲设计。这种设计仍属病例控制抽样,但同时对病例组被试的亲属进行评定。这种研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心理异常的传递。13.研究心理异常现象的更直接方法――临床法,包括个案研究与临床观察。这种研究方法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直接与病人接触,收集与他们的心理异常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综合,以期获得规律性的认识。(1)个案研究法:即针对某个具体的病人收集和分析材料。实际应用中,此法有极大的局限性。(2)临床观察法:又称临床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病人的直接观察与谈话来获得事实,并分析问题。14.变枋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有以下几种:(1)儿童实验。(2)动物实验和人工的心理异常模型。这类研究在精神病学中被称为实验性精神病模型。(3)病程实验。是变态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主要目的是获得病理心理过程的现状与演变的特点,并从性质和数量上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与估价。值得注意的是,病程实验只是对病人某一心理过程特点的研究,不能代表整个心理素质。(4)病人的治疗性实验。在研究过程中最好采用◎★☆“双盲”实验设计:即治疗者不应知道每个病人具体接受什么样的治疗,病人也不应知道接受的是什么治疗,这样可以减少治疗者的“对待效应”和病人的“期望效应”对治疗结果的干扰,增加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一般性。第二章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一、从诊断、病因及治疗等方面对心理异常进行理论分析,对目前影响最大的四种理论模型,即医学模型,心理动力模型,行为模型和社会模型.(填空)二、★☆心理异常的医学模型:由希波克拉底和盖伦发展起来的。希氏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盖伦则认为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这种把心理异常归为躯体因素的解释被称为医学模型或生物学模型。德国医生克雷佩林最早、最系统地应用医学模型对心理异常进行分类,他本人也成为公认的现代精神病学的奠基人。三、心理异常的原因:(1)遗传因素。①历史上最早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是高尔登,他认为人在特质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他所提出的用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研究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决定心理特点中的相对作用的方法,直到现在仍被沿用。不同血缘关系的患病率不同。②许多精神疾病在发病原因上,遗传因素确定有着明显的作用,基因的变异就构成了心理异常的基础。(2)大脑机能状态与脑损伤。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为心理异常提供了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解释,包括催眠时相、孤立病灶、以及实验性神经症的概念。◎催眠时相:指大脑皮层从觉醒(或睡眠)到睡眠(或觉醒)状态过渡的一种机能状态,包括四种不同的时相:正常相、均等相(即强弱刺激引起相同的反应)、反常相(即强刺激引起弱弱反应,弱刺激引起强反应)、超反常相。◎孤立病灶:又称病理惰性,是指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出现个别的病变点,但其他高级神经机能仍很正常,这种病灶可能是过去经受的精神创伤的后果,遗留下来而成为产生心理异常的原因。◎实验性神经症: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但如果兴奋和抑制不能协调,就会造成大脑机能的混乱,从而产生行为的混乱。根据对动物的观察研究,他认为以下三种情况可使动物出现行为异常,即所谓的“神经破裂”现象:①刺激非常强烈。②刺激过分复杂。③兴奋和抑制过程过分急剧地变化,或已形成的动力定型急剧改变,引起过度的紧张。(3)生物化学因素:血液内的5-羟色胺(5-HT)具有保持情绪稳定的作用,如果5-HT减少,就易出现情绪波动。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升高就会出现情绪高涨(燥狂状态),反之就会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状态)。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越高,精神症状越严重。(4)素质因素:一般认为脑损伤或其他生物躯体性损害,可能不是所有神经症、精神病和人格障碍的直接原因;应激反应经历、个人内心矛盾冲突、适应不良习惯都可能诱发精神疾病,但是这种情况只有易感或脆弱素质的人才会激发患病。躯体需要的剥夺(如缺乏休息、睡眠、饮食、疲劳等),也会降低应激的抵抗力。二、心理异常的治疗方法。(1)其中一种被称为“革命性”的治疗技术就是电休克治疗(ECT),并且至今仍被广泛采用;ECT就是将电流通过大脑使病人产生暂时的休克,这种治疗通常能使病人的机能迅速恢复正常。(2)从50年代起,化学药物的使用开始进入精神卫生领域,并且不断有新的药物投入使用,特别是对严重心理异常的治疗更离不开化学药物。三、心理异常的心理动力学模型追溯心理异常的心理方面原因是从弗洛伊德开始的,心理异常的这种模型特别强调动力因素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正常和变态人格都是意识与无意识欲望躯动,或本能矛盾冲突的结果。1.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要点(39、41、42页的表格看书记住)(1)压抑和无意识的概念。①他认为人类本能有两种:①性本能,②攻击本能。在性本能背后有一种潜在的力量,称为“力必多”,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作用。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力必多投射到不同的区域,称为性感带或敏感区,并标志着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如果在每个发展阶段出现危机,而父母又不能正确处理的话,就有可能出现许多不同的变态。弗洛伊德认为“压抑作用”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机制之一。②欲望被压抑后并未消失,只是逃到无意识中去了。他把心理分为三部分:意识,即当前注意所及的心理活动领域。前意识,即当前未被注意,但一经提及可想到的心理活动领域。无意识,即受到压抑、隐藏很深的心理活动领域。他认为无意识包含着各种本能欲望,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原动力。③他把人格结构分为三部分:处于无意识最深层有一个“本我”,是行为动力的源泉,它追求直接的满足,遵循“快乐原则”。意识中有“自我”,它是从无意识中产生的,指导行为采取社会允许方式满足本我的需要。还有一个“超我”,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对自我起监察作用,不让其有越轨行为,否则就给予惩罚。(2)心理防御机制。防范危险或焦虑的手段可能是意识中的或无意识中的,这些手段就被称为心理防御机制。(3)心理异常的起因: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所有的心理异常都与某种满足本能欲望的努力被固着在早期发展阶段有关。2.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观点,已成为对心理异常解释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的观点包括:(1)自我是组织心理活动的中心,是最系统的概念。(2)着眼点在于价值和个人成长。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特别强调价值和价值选择过程在指导行为以及寻求有意义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意义。根据人本主义观点,心理异常从根本上说是个人成长和朝向健康的自然倾向的中断或歪曲,引起这种中断或歪曲的因素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①自我防御机制的过分使用使得个体逐渐脱离现实。②不利的社会条件以及学习中的失误;③过分的紧张应激。(3)对人性和人类潜力持一种积极的态度,与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不同的是,人本主义理论家对人性和人类潜力的看法是积极的、乐观的。他们认为在适当的条件下,人类都倾向于友好、合作、以及建设性的行为。而自私、攻击性以及残忍则是由于对我们的本性的否认、挫折、或歪曲。(4)心理异常的起因:在罗杰斯的观点中,心理异常的起因更多
本文标题:自考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2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