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进场道路、水泵房及取水管道开挖回填方案2.1工程概况本工程包括取水泵房、取水管线及綦四公路至取水泵房道路路基的开挖回填施工。补给水泵房位于厂区东北约1600m的綦江河边,自然岸坡较平缓。取水管线及水泵房地带属丘陵地貌,地面标高207-289m,由丘体、洼地及沟谷构成;丘体完整性差,自然边坡相对平缓。2.1.1地质情况补给水泵房区域地层自上而下主要有泥质砂岩及砂岩。现将各地层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自上而下分述如下: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S(0)层素填土:红棕色、紫红色及褐黄色、灰绿色等,杂色,松散~稍密,主要成分为泥质砂岩及砂岩碎块,混有部分粘性土及建筑垃圾,碎块石粒径一般为10~30㎝。层厚0~6.0m,层顶标高230.59~285.61m,分布不广。此层具有均匀性差、孔隙大等特点,不宜直接作为取水管线持力层和下卧层,可采用强夯处理、经检测合格后的素填土层作为其地基持力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1)层淤泥质粘土:褐灰色,夹薄层粉土及粉细砂,饱和,流塑状态。层厚0-5.80m,层顶标高204.89~210.60m,分布于取水头部及取水泵房地带。此层具高压缩性,低强度的特性,工程建筑性能极差,不宜作为本区建(构)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2)层粉细砂:黄褐色、灰褐色,多有粉土及粉质粘土夹层,饱和,松散-稍密,层厚0-3.90m,层顶标高205.30~212.0m,分布于取水头部及取水泵房地带。此层具高压缩性,低强度的特性,工程建筑性能差,不宜作为本区建(构)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3)层粉质粘土:褐灰色,土质不均一,多有粉土及粉细砂夹层,湿,可塑状态,层厚0-5.0m,层顶标高216.10-216.47m,分布于取水泵房地带。此层属中等压缩性土,强度一般,不宜作为取水泵房天然地基持力层。第四系坡残积层(Qsl+el)(4)层粉质粘土:红褐色、灰褐色、棕红色,混多量砂岩风化碎屑、砾石及砂粒,在局部地带由于砂粒含量较大,表现为粉土的特性,层厚0~4.0m,层顶标高212.67~268.58m;分布于取水管线局部地带;很湿,呈软塑状态。此层具高压缩性,低强度的特性,工程建筑性能较差,不宜作为取水管线天然地基持力层。(5)层粉质粘土:红褐色、灰褐色、棕红色,混多量砂岩风化碎屑、砾石及砂粒,在局部地带由于砂粒含量较大,表现为粉土的特性,层厚0~2.70m,层顶标高204.60~281.77m,主要分布于沟谷地带及斜坡表层,分布不连续;湿-很湿,呈可塑状态。此层属中等压缩性土,强度一般,工程建筑性能一般,可作为取水管线天然地基持力层,但不宜作为取水泵房天然地基持力层。(6)层粉质粘土:红褐色、灰褐色、棕红色,混多量砂岩风化碎屑、砾石及砂粒,在局部地带由于砂粒含量较大,表现为粉土的特性,层厚0~1.0m,层顶标高208.10~227.17m,分布于沟谷地带及斜坡表层,分布不连续;稍湿,呈硬塑状态。此层属低压缩性土,具有高强度的特征,工程建筑性能较好,可作为取水管线天然地基持力层。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地层在本地带岩性主要有:泥岩、泥质砂岩和砂岩,岩层产状为90°-110°∠20°-30°。(7)层泥质砂岩:棕红色、紫红色为主,局部见灰色,厚层状,泥砂质胶结;强风化;层厚0.0~6.40m,层顶标高203.59~281.17m,分布较广。此层具有高强度,低压缩性的特征,工程建筑性能较好,可作为取水管线及取水泵房天然地基持力层。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此层具有易软化、耐风化、耐水浸的能力差的特征。(8)层泥质砂岩:棕红色、紫红色为主,局部见灰色,厚层状,泥砂质胶结,中等风化;层顶标高202.09~273.36m,分布较广。此层具有高强度,低压缩性的特征,工程建筑性能较好,可作为取水管线及取水泵房天然地基持力层。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此层具有易软化、耐风化、耐水浸的能力差的特征。(9)层砂岩:灰色、灰黑色及灰绿色为主,局部见棕红色及紫红色,巨厚层状,泥砂质胶结,强风化;层厚0.0~4.0m,层顶标高207.1~289.17m,此层具有高强度,低压缩性的特征,工程建筑性能较好,可作为取水管线及取水泵房天然地基持力层。(10)层砂岩:灰色、灰黑色及灰绿色为主,局部见棕红色及紫红色,巨厚层状,泥砂质胶结,中等风化;层顶标高203.80~286.67m,此层具有高强度,低压缩性的特征,工程建筑性能好,可作为取水管线及取水泵房天然地基持力层。2.1.2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孔隙水广泛分布于松散地层的孔隙之中,地下水受地表水、降雨及季节性的影响较大,排泄方式主要是渗出地表流向更低洼地带。基岩裂隙水主要存在于基岩裂隙之间,没有稳定、统一的水位,地下水位主要受地表水及降雨的影响。本区基岩裂隙水分布很不均匀,与岩性、岩性的变化及岩石的完整性有关,一般与松散层中的孔隙潜水有较好的连通性,这两种类型的水往往形成互补关系,但总体来说本区基岩裂隙水较贫乏。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2.13主要工程量道路路基开挖约4000m3,回填约10000m3,水泵房爆破开挖13500m3;取水管线土石方开挖9550m3。2.2施工准备2.2.1施工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及作业指导书,在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让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清楚明白自己的职责。2.2.2参与施工的人员必须是经过安全培训,且考试合格的身体健康者,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2.2.3及时组织施工机具进场,要满足施工进度要求。2.2.4开工之前完成场地方格网复测及测量放线工作,开工前需完善施工临时设施,施工用水源、电源满足施工要求。2.3綦四公路至取水泵房道路施工綦四公路至取水泵房道路长约290米,开挖施工时场内土石方就近平衡,总体上填方大于挖方,可以考虑把合格的取水管线开挖土石方回填作为路基。该道路土石方施工以机械化施工作业为主,选用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配合转运。数量小和不利于机械化施工的以人工开挖,边坡以人工配合机械修整成形。2.3.1路基施工2.3.1.1施工测量工作路基开工前的施工测量工作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横断面检查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测量的精度符合交通部颁布的《公路路线勘测规程》要求。导线复测采用全站仪测量,原有导线点来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对其进行加密,角度闭合差及坐标闭合差均应达到规范要求,并对导线点进行控制和保护。中线复测采用全站仪对固定线路的主要控制桩,如交点、转点、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起讫点进行恢复和控制。在施工前对原水准点进行复核,如发现个别水准点受施工影响时,应将其移出影响范围以外,其标高与原水准点闭合。在土石集中及大型结构物附近便于观测的牢固处增设水准点。路基施工前,根据设计施工图、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钉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顶、边沟、取土坑、护坡道、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桩。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护所有的标志,特别是原始控制点。2.3.1.2场地清理对施工范围内的树木、杂草进行砍伐或移植清理,对填方地表进行清理,清理深度应超过种植土厚度,在清理地表后还应整平压实达到规定要求。2.3.1.3路基土石方开挖土方开挖前应沿征地红线与开挖边坡之间,通长开挖截水沟;开挖时开挖面应形成2%0排水坡度,避免开挖面积水,雨天应停止土方开挖作业。对斜坡原地面,地下径流,应无一遗漏,逐个处理,设置暗管,盲沟等排水措施,将水流引出场地。土方开挖均采取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超和掏洞取土;土方路堑采用横挖法,使用机械开挖路堑的过程中,路堑边坡采用机械结合人工分层修刮平整。在路基开挖过程中,应预留施工流水坡度和开挖临时排水边渠,以便于雨水及时排除。对于泥质砂岩或砂岩采用机械破碎配合浅孔松动爆破施工。2.3.1.4路堤填筑土质路层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并用机械压实,控制其含水量,以18~20%为宜,对局部出现的弹簧土,及时清除,达到设计要求并经现场监理验收后,进行下一层土的填筑。回填土应超出加固区以外每侧不少于50cm.对边角处机械无法夯实到位的地方,应采用人工夯实密实;填筑过程中,测量工作应同步进行,随时检查控制填土面高程及填土厚度;回填土结束后顶面应高于设计高程10~20cm,采用人工带线整平至设计高程并经验收后,再铺筑30cm厚块石+15cm泥结石。2.3.2施工要点2.3.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必须充分,恢复中线时对沿途角桩及控制点进行引测和重新固定,对水准点进行加密和保护。2.3.2.2路基开挖和填筑前对施工范围的地表进行清理,清除地面杂草、树根和腐质土。2.3.2.3路基填筑前对原地面进行碾压,并检测其压实度,软土地段应进行换填处理。2.3.2.4路基回填施工中,填料中超过规范要求粒径的石块应人工进行改小,同时严格控制松铺厚度、路拱度和横坡度。2.3.2.5路基碾压中注意控制填料的含水量,如填料过干应适当增加水分,填料过湿则应进行翻晒。2.3.2.6当天填筑的路基填料应在当天碾压完毕,防止下雨渗透到路基内部。2.3.2.7在路基开挖和填筑中,都应预留施工流水坡度和开挖临时排水边渠,以便于雨水及时排除。2.4水泵房大开挖开挖前进行方格网复测,然后进行水泵房的轴线定位放线。定位放线根据厂区控制网或建筑方格网按二级导线精度测设控制桩,然后根据测点放出开挖线。2.4.1施工工艺流程:现场场地平整→地表截、排水明沟施工→土石方爆破开挖至216.5m→216.5m截水沟施工→基坑放线→基坑爆破开挖至204.6m。2.4.2截排水2.4.2.1场地平整后,可考虑在基坑东西两侧开挖边线外侧1.0m左右通挖一条500×500mm的截排水沟,将场地上方的地表水引入长江,排水坡度≥2%。2.4.2.2在216.5m场地平面严禁乱挖坑洞,不平处应用石渣铺平,并用压路机静碾,封闭地平面,防止积水。2.4.2.3在基坑坡脚设置一条500×500mm的排水沟,并在最低处开挖1000mm×1000mm简易集水坑。坑内积水用潜水泵抽排入江河内。此排水沟需一直保留并使用至0m以下施工完。场平大开挖平均开挖深度约为4m左右,开挖范围内有少量粘土,其余主要为泥质砂岩和砂岩,需要采用爆破开挖。土层边坡拟用1:1,岩石边坡拟用1:0.6。采用挖土机分层开挖,自卸汽车运土及推土机推土相结合弃渣。弃渣运至业主指定的弃土场。2.5浅孔松动爆破施工2.5.1根据岩石类别采用电动或气动凿岩机成孔人工装药。为控制飞石距离,减少对边坡稳定带来的不利影响。采用毫秒微差爆破技术,以浅孔松动爆破为主。爆破炸药采用2#露天岩石硝铵炸药,起爆材料采用电雷管。2.5.2爆破施工工艺流程2.5.3爆破要点根据施工中的具体情况,进行炮位选择和炸药量的调整。在爆破中对个别飞石应加以控制,对附近建筑物不造成破坏。爆破施工应分层进行,布孔以“梅花型”为主,一般钻孔深1.5~2.0米,炮孔间距、排距经计算确定。2.5.4爆破设计2.5.4.1爆破设计依据a、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b、《交通土建工程爆破工程师手册》、《工程爆破实用手册》(第2版)c、控制石碴粒径,石碴料用于回填施爆区及四周环境调查,包括管线、构筑物等爆破设计及报批清除施爆区覆盖层及强风化层布孔钻孔炮孔检查爆破器材检查与试验装药并安装引爆器材布置安全岗哨炮孔堵塞塞撤离人员起爆检查和处理瞎炮解除警戒2.5.4.2爆破设计原则:a、确保施工安全b、保持边坡稳定c、满足施工进度要求2.5.4.3爆破方法采用浅孔微差松动爆破2.5.4.4爆破参数孔径d=42mm设计每层开挖高度H=1.5m孔深L=1.1H=1.1×1.5=1.65m最小抵抗线W=0.8×1.5=1.2m采用电力起爆:炮孔间距a=1.0×w=1.0×1.2=1.2m排距b=0.8w=0.8×1.2=1m炸药采用2#露天岩石硝铵炸药,直径φ32mm,药卷长度L药=200mm,重量G=0.15kg。雷管使用8#毫秒微差电雷管1~10段。2.5.4.5单孔设计a、单孔装药量QQ=0.33q.a.b.H=0.33×0.938×1.2×1.0×1.5=0
本文标题:水泵房开挖回填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2647 .html